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3)
2023(16128)
2022(12944)
2021(11914)
2020(9612)
2019(21204)
2018(21075)
2017(39304)
2016(21524)
2015(23732)
2014(23573)
2013(22936)
2012(20829)
2011(18295)
2010(18628)
2009(17486)
2008(17627)
2007(16310)
2006(14530)
2005(13252)
作者
(61940)
(51828)
(51642)
(48660)
(32639)
(24923)
(23316)
(20126)
(19546)
(18655)
(17620)
(17237)
(16576)
(16281)
(15911)
(15650)
(15626)
(15063)
(14940)
(14934)
(13096)
(12643)
(12629)
(11986)
(11963)
(11688)
(11569)
(11457)
(10410)
(10385)
学科
(90703)
(88772)
经济(88655)
(72919)
企业(72919)
管理(71398)
(50074)
业经(33930)
农业(33333)
方法(32514)
(27645)
中国(25749)
数学(24074)
数学方法(23904)
(19726)
(19697)
财务(19690)
财务管理(19657)
企业财务(18600)
技术(18038)
地方(17618)
(16683)
(16450)
贸易(16440)
理论(16180)
(16005)
(15353)
(15196)
(14977)
(14405)
机构
学院(307653)
大学(296143)
(125055)
经济(122531)
管理(118267)
理学(101043)
理学院(100038)
管理学(98507)
研究(98305)
管理学院(97960)
中国(79205)
(68703)
(61879)
科学(59758)
(57629)
农业(52660)
业大(51193)
(49903)
(49378)
中心(46828)
财经(45007)
研究所(44282)
(40832)
(39286)
(38048)
北京(38037)
师范(37586)
经济学(36635)
(34869)
(34485)
基金
项目(199558)
科学(156764)
研究(148856)
基金(142497)
(124277)
国家(122943)
科学基金(105807)
社会(95949)
社会科(90409)
社会科学(90384)
(81937)
基金项目(76362)
教育(66873)
自然(66643)
(65915)
自然科(65094)
自然科学(65076)
自然科学基金(63966)
编号(62047)
资助(55163)
成果(48521)
(44714)
重点(44433)
(44206)
(43607)
(42631)
课题(42580)
创新(40509)
国家社会(39256)
(38433)
期刊
(153846)
经济(153846)
研究(86644)
(71456)
中国(66018)
学报(48893)
农业(47933)
(47289)
管理(45568)
科学(45272)
大学(38045)
学学(36203)
业经(33207)
教育(32854)
(31524)
金融(31524)
技术(28132)
(24836)
经济研究(22267)
财经(22000)
问题(20820)
(19030)
(17709)
技术经济(16362)
世界(15618)
农村(15601)
(15601)
商业(15447)
农业经济(15307)
现代(15204)
共检索到469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牮  
农业景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农业景观化协调了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和优化布局,为人们提供极具观赏价值的生态农业景观,为新农村建设带来长期效益。农业景观化与农业旅游观光相区别,更加注重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农业景观的美学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持,还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芬  
景观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景观规划既要考虑到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又要参考国际上有关国家和地区农村建设先进经验,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以跨学科的视野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价值取向、指标体系、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等问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初步的理论探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珊  
本文以法律问题为突破口,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法制建设的必要性、现状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以求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采薇  
乡村景观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目标,对乡村各种景观,特别是对乡村民居景观、乡村文化景观、乡村公共设施景观等进行改造、优化、开发的活动。本文针对我国乡村景观设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强化景观设计理念、廊道与斑块协调建设等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军海  
新农村建设之所以沦为"景观秀",除"政绩冲动"的因素之外,大众审美口味和审美习惯,以及哲学学人、美学学人的"外在者"的理论立场,也难辞其咎。环境美学的理论启迪意义就在于,农村之美,并非景观之美,而是家园之美,是"高贵的村子"之美。新农村建设,并非建设美丽风景线,而是要建设美丽家园,是要建设农人的栖居之地,建设人的情感寓所,建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关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敏   季晓垭   邹伟   王林艳   赵依然   朱慧  
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地区景观格局不断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南京市溧水区为研究区,利用景观格局指数、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分析2000、2010和2018年其土地利用中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甄别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结论如下:(1)18年间溧水区各地类的聚集度均较高,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破碎化程度变化较大,其他地类破碎化程度变化较小;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且变化不大,不同土地类型之间斑块离散程度和景观空间连接程度呈反向变化。(2)18年间溧水区水土保持情况较好,但碳固存、产水量和生境质量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看其高值区减少,低值区增加。(3)影响溧水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景观格局因子为平均分维数和聚集度指数,4个景观格局指数中任意两个指数的交互作用与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性均高于单指数作用的相关性,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是景观格局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姜昊  饶思军  
当前,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提供知识、巩固教育及提升素养等关键性作用。因此,图书馆若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性,应采取建设信息共享中心、村校结合、关注特殊群体等措施,让图书馆真正和谐地走进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皮国梅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结构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这一弊端严重制约了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好的发展,本文就如何调整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结构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祖英  
本文在简要分析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和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试图借鉴现代经营管理和城市经营管理的理念创新新农村建设投融资模式,建议采取相应鼓励和扶持政策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新农村建设领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培  
90年代初,青州市南张楼村“巴伐利亚试验”为探索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提供了参考。本文简要介绍了“城乡等值化”概念和“巴伐利亚试验”的实际操作过程,立足于实地调研和统计数据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和面板数据回归等经济计量方法,对“巴伐利亚试验”的效果和意义进行了简要评析,并进一步阐明了“城乡等值化”模式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晚香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战略部署和具体措施都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有效支撑。本文首先探析了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机理,随后从农业信息化系统展开分析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煦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农业产业化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芳  
人类最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是我们的居住空间。居住空间模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产水平、物质与精神文明、文化渊源等诸多方面。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人类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相互依存。农村居住环境作为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之后聚集形成的生活空间,是人类居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户居住空间作为农村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领域的建构,其景观设计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对外部空间的感知与认识。文章着重从适应现代发展要求出发,在总结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素与原则,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益莉  江强  
[目的]目前我国正多方位、多角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容村貌改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基于乡村振兴角度提出具有乡村特色的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规范及技术指导对于乡村振兴十分必要。[方法]文章从乡村振兴角度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园林景观规划的意义,并在深刻剖析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农村环境建设现状及园林景观规划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路径。[结果]目前,我国新农村环境建设的政策引导性加强、建设目标数字化,新农村环境建设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中;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依旧存在乡村特征缺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结论]尊重原有村庄肌理、以生态文明为指导进行乡村聚落规划;保护乡村资源的同时,实现农业景观及自然景观同休闲、观光等产业相结合,打造乡村"多元经济发展体"是基于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春腊  徐美  刘沛林  
湖南乡村文化景观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品味较高、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综合效益显著。按照外延性和内涵性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专家打分、决策优选、RELEASE评价法等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提出合理布置景观形象、保持乡土特色、优化经营管理等措施;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指出应重点注意创新开发方式、加强农民资源保护意识培养等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