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7)
2023(13171)
2022(10676)
2021(9678)
2020(8061)
2019(17633)
2018(17378)
2017(33802)
2016(18360)
2015(19980)
2014(20085)
2013(19938)
2012(17977)
2011(16031)
2010(16356)
2009(15743)
2008(16031)
2007(14790)
2006(13172)
2005(12112)
作者
(51685)
(43875)
(43451)
(41196)
(27735)
(20907)
(19424)
(16838)
(16377)
(15657)
(14997)
(14545)
(14058)
(13874)
(13681)
(13003)
(12855)
(12645)
(12642)
(12408)
(10879)
(10863)
(10592)
(10039)
(9899)
(9897)
(9777)
(9720)
(8820)
(8694)
学科
(91811)
(76277)
经济(76144)
(74771)
企业(74771)
管理(69669)
(46609)
农业(31072)
业经(30666)
方法(29814)
(29191)
(22682)
数学(21853)
数学方法(21665)
(21084)
财务(21062)
财务管理(21032)
企业财务(20007)
中国(19265)
技术(17628)
(17206)
(16010)
(14819)
体制(13904)
理论(13810)
(13340)
(13157)
银行(13145)
(12973)
贸易(12966)
机构
学院(269369)
大学(259684)
(114594)
经济(112410)
管理(107780)
理学(92564)
理学院(91726)
管理学(90580)
管理学院(90082)
研究(84433)
中国(68783)
(58408)
(56931)
(52910)
科学(48658)
农业(44412)
财经(44091)
(42981)
业大(42559)
(41947)
中心(40045)
(39915)
研究所(37238)
经济学(33940)
(33295)
北京(32332)
财经大学(32052)
经济管理(30949)
经济学院(30662)
(30631)
基金
项目(173794)
科学(139283)
研究(131538)
基金(127615)
(109460)
国家(108311)
科学基金(94861)
社会(86683)
社会科(81827)
社会科学(81806)
(70275)
基金项目(67605)
自然(59265)
教育(58953)
自然科(57886)
自然科学(57871)
自然科学基金(56911)
(56436)
编号(53677)
资助(50186)
成果(42747)
(39716)
(39710)
(39506)
(39224)
重点(38281)
(37943)
课题(36364)
(36318)
创新(36086)
期刊
(139432)
经济(139432)
研究(77511)
(62027)
中国(56311)
(48022)
管理(42437)
农业(41416)
学报(38228)
科学(37861)
大学(30947)
(30054)
金融(30054)
学学(30007)
业经(29552)
技术(23619)
教育(23488)
财经(22465)
(21241)
经济研究(19738)
(19288)
问题(18581)
农村(14993)
(14993)
技术经济(14810)
(14721)
农业经济(14357)
世界(14143)
财会(13798)
现代(13543)
共检索到409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静  王群  
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决定了干旱灾害的生成和强度,探讨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特殊生成机制对防旱抗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灾害脆弱性受微观、中观和宏观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微观因素方面主要由农户、农业保险公司和政府的行为所致;中观因素方面主要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制度、旱灾风险管理与保险制度、农业灾害补偿制度、农业保险补贴制度和农业保险监管制度的缺失或者不完善;宏观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气候环境因素、市场因素、行为因素和法律因素。文章认为,化解农业旱灾脆弱性应从三个方面努力:增强农户、农业保险公司和政府行为的协调与适应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筠  周洪建  崔欣婷  
农业旱灾的形成是降水不足或不均与农业生产系统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承灾体脆弱性的高低会起到“放大”或“缩小”灾情的作用,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是抗灾减灾的主要和有效途径。选择湖南省鼎城区为研究区,发现在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相似,即致灾强度相似的两个年份(1988年和2001年),粮食因灾损失量前高后低。通过建立包括作物需水亏缺指数、耕地的灌溉便捷指数、耕地平坦指数、耕地生产投入指数等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1988年和2001年该区的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区的承灾体脆弱性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发现作物结构调整(中稻播种面积比例的适当增加)、耕地条件和生产力的改善、利用灌溉条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静  杜震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平台,对2000—2016年该库收录的农业旱灾脆弱性文献进行计量研究,探讨现阶段中国农业旱灾脆弱性研究动态和科学前沿。研究表明:从发文量来看,2000—2016年的相关文献呈递增趋势;《自然灾害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生态学报》《灾害学》等18种期刊是农业旱灾脆弱性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刊源平台;研究主要涉及植物保护、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4个主要学科;研究热点集中在旱灾脆弱性的定义、旱灾脆弱性评估、旱灾脆弱性影响因素及旱灾脆弱性和贫困的关系4个层面,尤以旱灾脆弱性评估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业有效供给更应当在把握农业灾害脆弱性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的基础上,从脱贫、提质等政策配套视角探讨应对农业灾害脆弱性问题,为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静  杜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启亮  谢家智  张明  
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提出,为传统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应对提供创新思路,因此,其可测性及测度机理必是问题重点。在整合灾害周期性理论、自然灾害链前提下,借鉴PAR(压力—释放理论)将社会脆弱性引入农业自然灾害应对过程,并基于管理模式构建农业客体、农业环境、农业主体三维子系统指标体系并作综合评价。利用因子分析及熵权法对宏观涉农数据进行实证处理,测算出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呈逐年递减,且各子系统趋势相对平稳且一致。此项研究为农业承灾系统及子系统的相互传导提供部分有效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商彦蕊  黄定华  杨敬坡  
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存在是干旱成灾的主要原因。文章明晰了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农业旱灾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脆弱性诊断思路,建立了以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为基础的旱灾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并以河北省邢台县为例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降水波动是干旱致灾的自然压力;而人口食物需求导致的土地利用强度过高,农业需水总量持续严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是干旱致灾的根源,人均耕地资源限制、收入水平低和应对能力差强化了旱灾脆弱性,加剧了旱灾风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继瑞  丁如曦  
中国城市住房市场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制度机制缺陷、后天促长催高及短期化调控政策的影响而表现出内生调节机制缺损、内在稳定性差等脆弱性特征,其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的功能被削弱。文章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必须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购房者、开发商和商业银行等多元利益群体纳入有序框架内,创新和构建土地供应制度、住房税收制度、住房金融制度和住房供给制度为核心的住房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化解中国城市住房市场的脆弱性,以促进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可持续地稳健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富丽莎   李干琼  
基于5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及门槛模型,从保障水平维度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缓解效应,并基于农业生产行为视角考察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仅在越过失效区间后,保障水平的提高可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且对农户的风险型相对贫困脆弱性和资本型相对贫困脆弱性均具有显著缓解效应,但对前者的影响效应更强;就作用机理看,有效区间内,保障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促进农户扩大土地投入规模与提高农机应用的农业生产行为,进而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就农户异质性看,有效区间内,保障水平的提高可显著降低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对贫困脆弱性,且对小农户的影响效应更强。因此,需通过提升保障水平、健全农险与农业信贷融资的协同互动机制、增强农险政策指向性以提升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农业保险助力防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梦娜  钱会  乔亮  
关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了解其农业干旱脆弱性是科学应对干旱的前提和基础。在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中,为更加科学地选取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将灰色关联聚类分析法和博弈论思想引入脆弱性评价。筛选出10个指标,得到各指标主、客观赋权的组合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脆弱性模型,计算得到关中地区各城市的农业干旱脆弱性指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贡献度模型分析得到各指标对每个城市农业干旱脆弱性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农业干旱脆弱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和铜川。西安市敏感性和恢复性的贡献度相当,有效灌溉面积不足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较少对西安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较大。渭南市、咸阳市为恢复性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燕平  费玲玲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本文对我国农业环境政策进行系统性分析,将农业环境政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总结出了农业环境政策的演变特征及其脆弱性,并针对其脆弱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星霖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水  陈迪桃  黄法融  李兰海  
[目的] 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是分析农业水资源系统对自然条件变动或人类开发利用响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目的是分析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格局,并对其进行分区与评价,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亚为研究区,依据水资源脆弱性概念框架,从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等3个要素中共选取18个指标建立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指标体系,采用等权重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2-2017年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格局及分区进行研究。[结果] (1)中亚农业水资源暴露度、敏感度、适应度和脆弱性空间差异显著,主要受敏感度和适应度因素的影响,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整体表现为自东北向西南升高的趋势。(2)根据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北部湿润-半干旱耕草地微度脆弱区、中北部半干旱-湿润林草地轻度脆弱区、中南部半湿润裸地中度脆弱区、南部半干旱裸地重度脆弱区和西南部干旱裸地极度脆弱区5个大区,并对分区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对策。[结论] 由于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较高,因此管理农业水资源和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成为中亚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建新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生产系统。研究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治理问题,解析农业脆弱性的生成机制、探索降低脆弱性的制度化途径、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是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涉及多学科交叉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织的系统。对农业气候脆弱性治理的研究经过了从单一自然科学领域的直观评价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融合互补研究的过程。农业脆弱性的治理除了政府实施直接激励政策或约束机制外,转变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调动农村微观主体和社区组织资源的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庆建  温作民  
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受到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多维脆弱性与灾害恢复力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测量、模拟和分析复杂的山地"生态-经济"系统的互动过程,研究人类高强度活动和全球环境快速变化对这个过程的驱动作用,进行灾害恢复和适应性管理,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国内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灾害恢复力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当前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呈现出的新特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超  刘君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系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的脆弱性状态将影响企业的风险与危机应对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脆弱性是人们新近发现的系统的一种新属性,它反映了系统内部缺陷的状态和承受、适应与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本文在提出企业人力资源系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分类、表征以及产生和扩散机理,为认识企业人力资源系统脆弱性属性以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抗风险与适应能力提供了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