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5)
- 2023(14919)
- 2022(12420)
- 2021(11228)
- 2020(9547)
- 2019(20971)
- 2018(21049)
- 2017(39327)
- 2016(21402)
- 2015(23811)
- 2014(24142)
- 2013(23510)
- 2012(21406)
- 2011(19186)
- 2010(19678)
- 2009(18893)
- 2008(18965)
- 2007(17699)
- 2006(15801)
- 2005(14624)
- 学科
- 业(97805)
- 济(83947)
- 经济(83797)
- 企(80365)
- 企业(80365)
- 管理(80200)
- 农(46930)
- 业经(32350)
- 农业(31249)
- 财(30668)
- 方法(30214)
- 制(25092)
- 中国(23863)
- 务(21550)
- 财务(21510)
- 财务管理(21464)
- 数学(21434)
- 技术(21336)
- 数学方法(21238)
- 企业财务(20302)
- 体(19128)
- 理论(17932)
- 策(17267)
- 地方(16228)
- 划(16147)
- 银(15978)
- 银行(15957)
- 和(15364)
- 行(15279)
- 贸(14687)
- 机构
- 学院(308246)
- 大学(297928)
- 济(126080)
- 经济(123309)
- 管理(122445)
- 理学(103838)
- 理学院(102885)
- 管理学(101450)
- 管理学院(100882)
- 研究(96065)
- 中国(79807)
- 财(63071)
- 京(62341)
- 农(61649)
- 科学(55579)
- 江(51739)
- 财经(47991)
- 所(47781)
- 农业(46949)
- 业大(46723)
- 中心(46190)
- 经(43142)
- 研究所(42024)
- 州(40366)
- 北京(38571)
- 范(36681)
- 经济学(36428)
- 师范(36312)
- 省(34628)
- 财经大学(34515)
- 基金
- 项目(193962)
- 科学(154045)
- 研究(149835)
- 基金(138647)
- 家(118256)
- 国家(117007)
- 科学基金(102422)
- 社会(96043)
- 社会科(90551)
- 社会科学(90532)
- 省(80165)
- 基金项目(73375)
- 教育(67830)
- 划(63767)
- 自然(63145)
- 编号(62956)
- 自然科(61678)
- 自然科学(61662)
- 自然科学基金(60634)
- 资助(54234)
- 成果(50892)
- 创(45979)
- 课题(43586)
- 制(42983)
- 重点(42768)
- 发(42715)
- 部(42662)
- 业(42258)
- 创新(42027)
- 性(39013)
- 期刊
- 济(157343)
- 经济(157343)
- 研究(91821)
- 中国(73167)
- 农(63871)
- 财(54020)
- 管理(50412)
- 学报(42598)
- 农业(42569)
- 科学(41557)
- 教育(35875)
- 大学(34406)
- 融(33855)
- 金融(33855)
- 学学(32569)
- 业经(32208)
- 技术(30362)
- 财经(24162)
- 业(22597)
- 经济研究(21774)
- 经(20879)
- 问题(20318)
- 技术经济(17066)
- 版(16339)
- 财会(15880)
- 科技(15628)
- 农村(15568)
- 村(15568)
- 世界(15274)
- 现代(15256)
共检索到486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培衢
本文基于对中国农业旱涝灾害风险演变趋势的历史考察,透视中国农业旱涝防治措施失灵的现实;通过对农业旱涝防治措施失灵的制度成因分析,指出现行农业旱涝灾害防治制度造成了灾害防治行为分散、防灾投入短缺、农业脆弱性加大等问题,进而导致农业旱涝灾害成灾率居高不下;提出中国应从农业旱涝灾害防治组织体系、灾害防治投入激励机制、防灾协商机制、灾害响应体系等方面,健全农业旱涝灾害协同防治体制,为提高农业灾害防治行为的协同性与有效性提供体制保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祖仁
以南方集体林区尤溪县为例,介绍了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新机制初步形成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面临的新问题,并从创新林业植物检疫管理机制,创新林业生物灾害监测调查方式和服务模式,加强和完善林业生物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建设,创新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体制,加快林业生物灾害社会化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县级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楚涵 吴松江
农业自然灾害的有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的有效协同。当前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治理主体协调意愿不强、各类治理主体的目标和行为失谐、灾害信息失真和治理主体间沟通不畅成为有效协同治理困难的症结。因此,化解协同治理难应围绕"协同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加强政府主导能力建设、建立利益整合机制,升级农业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创新农业自然灾害治理主体协同机制,为农业自然灾害协同治理提供理念、组织、信息多重保障。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治理主体 协同机制创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忠荣 李新哲 杜颖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一个新类别。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没有定额及计量规则等,致使其造价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特点编制专用定额,制定工程量计量规则,有利于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计价行为,提高造价管理水平。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计量 定额 造价管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申曙光 蒋和平
本广阐述了我国灾害的类型及对农业发展的危害,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建立灾害防治体系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及可行途径.认为应尽快建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灾害防治体系,必须改革现行的灾害防治管理体制,建立防灾救灾的综合保障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应用现代科学进行灾害防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鑫 成升魁 甄霖 杨莉 姜鲁光
本文从水土资源作为自然灾害承险体的角度,探讨水土资源对旱涝灾害的承险脆弱性。研究构建了影响水土资源承险体的脆弱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并结合通用脆弱性指数(PVI)对影响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的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物理暴露量以受灾面积以及灾害的等级和发生的频率来表征,内在脆弱性以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来表征,区域应灾能力分为基础应灾能力和专项应灾能力,基础应灾能力以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表示,对旱灾的专项应灾能力以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机井数目、水田缺水率和旱地失灌率表示,涝灾以提防长度和水库库容量来度量。通过评价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可以为减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资源管理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支平 张波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是指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民进程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灾害防治的劳动力主体,从而给农业灾害防治、农村妇女身心健康和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一是是吸引部分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回流农村,充当农业灾害防治的中坚力量;二是提高农村留守妇女防灾救灾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三是实现农业灾害防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这是最根本的办法。
关键词:
农业 灾害防治 女性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柯龙山
南方旱涝灾害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考察建国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的路径变迁,可知当前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存在的困境:城市偏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自上而下供给主导型决策机制导致农田水利设施供需脱节;水利建设事权划分不清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责任弱化;市场倾向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导致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主体缺位。因此要求重构和创新相关制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责任;科学进行水利建设规划,完善水利建设及旱涝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整合农田水利建设支农资金,扩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农地制度创新,调整现行用工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立冬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农业自然灾害防治*严立冬灾害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严重的阻碍。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国。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减轻农业自然灾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走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虞锡君 刘晓红 胡勇
长三角地区农用土壤污染形势呈现出三个重要特征:一是污染范围大,出现了复合型高风险污染土壤区;二是污染种类多,形成了重金属污染与有机污染物并存局面;三是污染途径多,呈现出种养业、工矿企业和生活污染叠加态势。加强长三角地区农用土壤污染防治,应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土壤质量监测与普查制度、土壤生态直接补偿制度、土壤生态标记制度、土壤绿色保险制度、土壤保护押金返还制度、土壤特种基金制度、土壤污染防治共同参与制度等七项基本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章力建 蔡典雄 王小彬 张建君 金轲
概述了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的由来、发展趋势,从不当农业生产措施导致水体-土壤-生物-大气圈层交叉污染不断升级,提出了我国农业立体污染的学术观点与防治理论,并提出了我国未来5~10年农业立体污染优先考虑的研究领域、研究重点及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农业立体污染 污染防治 综合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绍骋
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包括洪涝灾害背景数据的建设和更新、洪涝灾害承灾体的识别和信息提取、洪涝灾害相关模型计算以及灾害监测、减灾救灾应急系统等方面 ,并对目前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遥感 洪涝灾害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耕今
一、对旱涝灾害的初步分析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为了减少旱涝灾害,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据八十年代初不完全的纪录,累计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万6千多座,其中1亿方以上的326座,1千万方以上的2298座,其余均为小型,设计蓄水能量为4000多亿立米;建设万亩以上的灌区5000多处,机井220多万眼,有效灌溉面积4400多万公顷;对大江大河进行了治理,减轻了灾害,保证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巩固了黄河的堤防,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耕今
一、对旱涝灾害的初步分析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为了减少旱涝灾害,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大规模兴修水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据80年代初不完全的纪录,累计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6万多座,其中1亿方以上的326座,1000万方以上的2298座,其余均为小型,设计蓄水能量为4000多亿立米;建设万亩以上的灌区5000多处,机井220多万眼,有效灌溉面积44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兵
我国农业正处于向深度农业、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工业化是我国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工业化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科技化为主要特征,在助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内源性环境污染风险。此类环境风险与传统农业生活污染以及城市工业化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区别,对有效防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对农业工业化污染相对有效的防治主体及其运行方式分析,建议调动社会多元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以环境法治为终极目标和保障机制的,包含国家(政府)主导、市场配置、自主治理、司法救济的多维法治协同防治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