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83)
2023(17671)
2022(15253)
2021(14142)
2020(12187)
2019(27745)
2018(27776)
2017(53878)
2016(29386)
2015(33302)
2014(33446)
2013(33430)
2012(30944)
2011(27671)
2010(27813)
2009(26143)
2008(26285)
2007(23891)
2006(20849)
2005(18411)
作者
(86899)
(72627)
(72425)
(68878)
(46069)
(34876)
(33005)
(28563)
(27357)
(26045)
(24633)
(24450)
(23118)
(22875)
(22439)
(22223)
(22183)
(21489)
(20833)
(20799)
(18174)
(17799)
(17690)
(16659)
(16500)
(16350)
(16230)
(16183)
(14767)
(14661)
学科
(123711)
经济(123569)
(106575)
管理(91998)
(87934)
企业(87934)
方法(58011)
(49695)
数学(47639)
数学方法(47079)
业经(35370)
(35111)
农业(32898)
中国(30142)
(24685)
财务(24610)
财务管理(24565)
(24488)
(23752)
地方(23480)
企业财务(23217)
(22467)
贸易(22460)
理论(22137)
(21793)
技术(21748)
(21105)
(18778)
(18488)
环境(17595)
机构
学院(431064)
大学(425972)
管理(172362)
(171594)
经济(167826)
理学(148766)
理学院(147189)
管理学(144705)
管理学院(143925)
研究(138493)
中国(106063)
(90557)
科学(87598)
(83756)
(77804)
(70879)
业大(68780)
(65330)
农业(64945)
中心(64407)
研究所(64320)
财经(62359)
北京(56853)
(56477)
(55102)
师范(54615)
(52508)
经济学(50119)
(49509)
经济管理(46565)
基金
项目(286963)
科学(224462)
研究(210657)
基金(206135)
(178769)
国家(177129)
科学基金(152200)
社会(131107)
社会科(123888)
社会科学(123851)
(114634)
基金项目(110154)
自然(99285)
自然科(96912)
自然科学(96885)
教育(95787)
自然科学基金(95142)
(94508)
编号(88221)
资助(84492)
成果(70567)
重点(63473)
(62791)
(61686)
(60633)
课题(59282)
创新(56090)
科研(54854)
教育部(53270)
大学(53268)
期刊
(195275)
经济(195275)
研究(121508)
(81297)
中国(79107)
学报(68474)
科学(63163)
管理(62539)
(61739)
农业(55079)
大学(51793)
学学(49124)
教育(44041)
技术(38842)
(37219)
金融(37219)
业经(37204)
财经(30084)
(28959)
经济研究(28692)
问题(26339)
(25704)
技术经济(23293)
(22011)
图书(21006)
科技(20504)
商业(20258)
现代(20231)
理论(20110)
资源(18711)
共检索到629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波  何露  
农业文化遗产对资源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发掘与动态保护过程中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决策服务的支持。该文运用文献研究与资源整理的方法,概要地综述了GIS技术在农业研究中和历史/文化地理领域里的应用,其中GIS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资源管理和区划为主的宏观应用、以估产和灾害管理为主的中观应用和在精确农业中3S结合的微观应用;GIS在历史/文化地理领域应用按其功能划分为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可视化3类。结合目前GIS在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明确了GIS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空间信息测算与资源评估、复杂信息空间分析、可视化与专题图绘制,以及遗产地保护规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但方  王堃翯  但欢  王刚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检索数据库,利用分析软件CiteSpace,梳理了2006年以来中国核心期刊报道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主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副中心的相互合作模式;研究作者是以闵庆文为主展开的合作网络,合作强度较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农业文化遗产地研究、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和产业化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机制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研究;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包括探索阶段(2006-2008年)、应用阶段(2009—2017年)、扩展阶段(2018年至今)。据此,本文就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发展提出统一学术名称、丰富研究案例、创新产业模式三点建议。研究结果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决策管理提供了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凯  张宝文  高阳  
农业文化遗产是风景园林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目前却缺少相关研究。首先,在解读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实践及理论研究现状。然后基于风景园林学学科的视野,从学科研究范畴、乡村景观营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景观、参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研究了农业文化遗产。最后从风景园林学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探索及利用、遗产保护的引导作用两个方面研究了风景园林学科对接农业文化遗产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对风景园林学科在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探索和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业红  周洪建  
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是典型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动态保护意义重大。西方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开展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视角,以法国波尔多和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为例,对比中西方传统农业文化景观空间格局、内涵、动态保护方式和发展潜力,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张丹  何露  孙业红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农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寻求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发端于20世纪初,以农业考古、农业历史、传统农业哲学及农业民俗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遗产研究,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奠定了基础。2005年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FAO列为首批GIAHS保护试点为标志的新时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探索,正体现出多学科合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保护与发展协调的特征。本文从古籍整理与考古研究、概念与内涵研究、系统结构与作用机制研究、多功能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等角度介绍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研究进展,从动态保护途径研究、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和保护与发展实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勋  何璐璐  闵庆文  
2005年至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快速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基础,筛选出2005-2015年11年间发表的513篇农业文化遗产相关论文,应用文献统计方法分别从论文发表量变化、载文期刊、研究机构、作者群特征、研究区分布、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刚进入发展阶段;(2)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资源、农学等几个学科;(3)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而西北和东北等遗产地较多的地区相关研究力量薄弱;(4)作者群呈现高学历、年轻化、高职称特点,利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5)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渐走向多学科参与的综合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方向十分集中,仍然有不少领域缺乏研究;(6)研究方法以基于文献研究的定性描述较多,实验和实地调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但申遗后的遗产系统变化研究相对较弱。未来的研究应注意吸引更多学科、更多研究机构参与;应强化基础性研究,以便为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科学性解读提供支撑;应加快农业文化遗产监测评估研究,尤其是申遗后遗产系统要素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应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勋  何璐璐  闵庆文  
2005年至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快速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基础,筛选出2005-2015年11年间发表的513篇农业文化遗产相关论文,应用文献统计方法分别从论文发表量变化、载文期刊、研究机构、作者群特征、研究区分布、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刚进入发展阶段;(2)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资源、农学等几个学科;(3)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而西北和东北等遗产地较多的地区相关研究力量薄弱;(4)作者群呈现高学历、年轻化、高职称特点,利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世菊  周泽芳  
近年来,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这种独特资源的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迅速发展,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530篇国内外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出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从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从2006至2021年,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发文量皆呈现整体向前推进的态势。2)国外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同一国家内的机构合作紧密;国内研究机构集中于北京、南京所在的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机构间合作紧密,以闵庆文、孙业红等为首的核心作者及其引领的团队取得的成果丰硕。3)在已有研究内容上,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发展和遗产地农产品上;国内研究则集中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旅游开发等方面。4)国外前沿研究以亚太地区为主战地,集中于遗产地产品品牌与旅游联动等方面;国内前沿研究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社区参与、发展与动态保护、开发对策等方面。对比借鉴国外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应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重点关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动态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等方面的研究;应加强定量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多技术下的研究合作,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贤彪  颜燕燕  闵庆文  王锦福  郑江闽  张永勋  王维奇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进行初步研究。以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支付意愿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63份。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的支付意愿率与支付意愿值均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民与城镇居民支付意愿率分别为71.93%和60.06%,最大平均支付意愿值分别为25.67元/a和64.56元/a,最终估算出2013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约为1.51亿元。经Probit与Logit回归分析表明:有无捐赠历史行为与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受访者是否有支付意愿和支付值的主要因素;而城镇居民不仅受有无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志华  周泽鲲  张凌云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互联网已经日益融入社会生活中,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农业文化遗产因涉及要素众多、季节性明显,故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摆脱这一困境提供解决方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农业文化遗产从概念上等同于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动的一项旨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项目。本文分析了世界遗产中对农业文化的关注,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项目的目的,最后阐述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灿强  闵庆文  田密  
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关键要素,农户感知是相关保护与发展措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章基于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的调查,通过构建感知指数体系,评价了农户的遗产保护感知、生态问题感知和旅游发展感知,分析了农户对不同问题感知的相关性以及个人与家庭特征对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保护和传承遗产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发展梯田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然而农户也感知到梯田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对旅游发展总体满意度一般。农户对遗产系统的认知与保护意愿越强,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对生态保护的意愿越强烈,旅游发展可以加强农户对梯田的保护意愿。农户年龄和家庭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对梯田系统的认知程度越高,而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越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要加强宣传教育,生态保护优先,发展规划先行,逐步消除农户的消极感知,实现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灿强  闵庆文  田密  
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关键要素,农户感知是相关保护与发展措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章基于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的调查,通过构建感知指数体系,评价了农户的遗产保护感知、生态问题感知和旅游发展感知,分析了农户对不同问题感知的相关性以及个人与家庭特征对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保护和传承遗产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发展梯田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然而农户也感知到梯田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对旅游发展总体满意度一般。农户对遗产系统的认知与保护意愿越强,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钟林生  齐晓波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概念存在一定争议,暂时将其称之为农业文化遗产。本文研究了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特征。研究发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属于一种遗产旅游,从本质上区别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形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特色明显、分布范围广、脆弱性和敏感性高、可参与性强和复合性强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伽红凯   吴嘉玲   卢勇  
引导居民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是推进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生态文明建设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推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构建纳入旅游影响感知和生活质量的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选择东部地区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中部地区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作为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责任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极旅游影响感知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责任行为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生活质量对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居民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和消极旅游影响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基于多群组分析,区域变量在不同群组间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