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9)
- 2023(14766)
- 2022(12320)
- 2021(11304)
- 2020(9702)
- 2019(21470)
- 2018(21280)
- 2017(40650)
- 2016(22081)
- 2015(24672)
- 2014(24546)
- 2013(24349)
- 2012(22630)
- 2011(20264)
- 2010(20581)
- 2009(19409)
- 2008(19567)
- 2007(17698)
- 2006(15798)
- 2005(14400)
- 学科
- 济(96799)
- 经济(96685)
- 业(92718)
- 企(74714)
- 企业(74714)
- 管理(72714)
- 农(48086)
- 方法(41939)
- 农业(32318)
- 数学(32239)
- 数学方法(31738)
- 业经(31670)
- 财(25809)
- 中国(22659)
- 技术(21609)
- 务(18560)
- 学(18541)
- 财务(18527)
- 财务管理(18504)
- 理论(18465)
- 制(18250)
- 地方(17767)
- 企业财务(17438)
- 和(17109)
- 策(16636)
- 贸(15852)
- 贸易(15844)
- 划(15438)
- 易(15388)
- 体(14330)
- 机构
- 学院(327054)
- 大学(318424)
- 济(130110)
- 经济(127411)
- 管理(127382)
- 研究(109489)
- 理学(109301)
- 理学院(108107)
- 管理学(106078)
- 管理学院(105479)
- 中国(84844)
- 农(73021)
- 科学(70444)
- 京(68754)
- 财(57277)
- 所(57002)
- 农业(56647)
- 业大(55383)
- 江(52517)
- 研究所(51775)
- 中心(50674)
- 财经(45377)
- 北京(42882)
- 范(42739)
- 师范(42252)
- 州(41531)
- 经(41042)
- 院(39167)
- 经济学(37444)
- 省(37300)
- 基金
- 项目(218190)
- 科学(171589)
- 研究(157547)
- 基金(157012)
- 家(138602)
- 国家(137256)
- 科学基金(117346)
- 社会(100079)
- 社会科(94438)
- 社会科学(94411)
- 省(89281)
- 基金项目(83269)
- 自然(77211)
- 自然科(75343)
- 自然科学(75320)
- 自然科学基金(73962)
- 划(73098)
- 教育(70511)
- 编号(64567)
- 资助(64471)
- 成果(50056)
- 重点(48935)
- 发(48772)
- 创(47763)
- 部(47160)
- 业(45650)
- 课题(44005)
- 创新(43912)
- 科研(41554)
- 国家社会(40888)
- 期刊
- 济(155669)
- 经济(155669)
- 研究(89107)
- 农(73189)
- 中国(66476)
- 学报(54115)
- 科学(51563)
- 农业(49955)
- 管理(48472)
- 财(44911)
- 大学(40493)
- 学学(38426)
- 业经(32007)
- 教育(30999)
- 技术(30885)
- 融(27817)
- 金融(27817)
- 业(26807)
- 经济研究(22167)
- 财经(21653)
- 问题(21055)
- 经(18805)
- 技术经济(18739)
- 资源(17591)
- 版(17538)
- 科技(16524)
- 世界(16153)
- 现代(15358)
- 统计(15045)
- 农村(14878)
共检索到493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刘某承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管理的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掌握其旅游资源利用特征是成功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技术型(浙江青田)、景观型(云南红河)和遗址型(江西万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对比研究。研究建立了以主体旅游资源特征、辅助旅游资源特征、外部因素特征以及客源与市场特征为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评价体系,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的"优势-劣势-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市场带动资源模式",景观型采用"资源带动市场模式",遗址型采用"节事活动带动模式",可为案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业红 王静
一、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认识和开发的几个问题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的基础,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和产品问题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也是农业文化遗产地众多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关注的重要内容。笔者从2005年开始就不断探索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范畴、农业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特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属性等问题~((4)(5)),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发现,随着农业文化遗产类型的不断增加,大家对农业文化遗产内涵认识的加深,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在边界上有了拓展,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研究也开始从一般的分类、评价逐渐过渡到资源价值转化和实现的路径等方面~((6)(7))。综合来看,多年来的理论探索从一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地 旅游产品设计 问题探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业红 成升魁 钟林生 闵庆文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闵庆文 孙业红 成升魁 王旭海
关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农业考古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而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动态保护思路。文章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入手,提出旅游开发是对其进行动态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并从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聚落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价值,初步设计了三种旅游开发模式,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的全方位规划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钟林生 齐晓波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概念存在一定争议,暂时将其称之为农业文化遗产。本文研究了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特征。研究发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属于一种遗产旅游,从本质上区别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形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特色明显、分布范围广、脆弱性和敏感性高、可参与性强和复合性强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资源特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时少华 孙业红
遗产地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纠纷与冲突问题是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寻找疏解利益纠纷与冲突的策略,对于遗产地旅游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为例,建立了Markov随机图模型和高阶随机图模型,运用MCMC方法对两个模型参数进行模拟估计,并以样本标准误差和t统计值来判断模型参数达到聚敛的程度,以期寻找最优的估计模型。通过数据分析,高阶模型的聚敛情况要好于Markov模型,因此,最终选择高阶模型。依据高阶模型的网络核心—边缘趋势、重叠传递性趋势或凝聚子群趋势、受中间人控制或协调趋势参数估计结论,提出了利益网络治理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时少华 孙业红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龙飞 王华 杨斌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在我国主要有辛亥革命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两大类,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需要运用模糊数学中的层次分析法来构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关键词: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评价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明明 杨伦 何思源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业社区依托当地的资源、气候和地形等条件创造并世代传承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1)。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社区粘性的活态复合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不仅维系了当地自然生态的平衡,也支撑了当地特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系统~(2)。遗产地社区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实践者和精神载体,既是遗产当代实践和代际传承的实施主体,也是保护对象,是农业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3)。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民 邹宏霞 易倩倩 周琴
文章构建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体系和市场吸引力—承载力评估模型,并以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例,通过专家和游客问卷调查与评估打分得出其旅游资源潜力级别为:市场吸引力高,承载力中高,适合旅游开发。同时也发现其存在着资源较单一、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农耕体验活动少、可进入性差、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社区参与性不强、知名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本研究可为紫鹊界及其它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评估 紫鹊界梯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王旭海
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刚刚引起关注的遗产类型。学术界对该类遗产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方面的研究更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合理开发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区域社会经济各要素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讨论了“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目前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区GDP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就业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青田县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华侨之乡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缺乏对于旅游资源有保护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朴松爱 樊友猛
文章初步建构文化空间理论,阐明其内涵、构成及特性,并以曲阜片区大遗址为例,展示文化空间理论对大遗址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意义。首先从中心理念、核心象征、符号系统、活动主体等方面构建出曲阜片区这一文化空间,从空间的生产与消费的视角提出核心区营造应遵循地方特色与中国特色、中心聚焦与散点透视、静态展示与动态呈现兼顾的原则,继而探讨了辐射区延伸中的功能定位和营销策略,最后指出文化空间理论在大遗址旅游中拓展遗产内涵、创新开发思路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文化空间 大遗址旅游 曲阜片区大遗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英 王尔大 韦建华
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它的非市场性,给其价值的量化带来挑战。近年来,在诸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中,大多强调其使用价值而常常忽略这类资源具有的非使用价值,从而大大低估了文化遗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了保护政策的制定所需信息的准确性。文章运用条件评价法(CVM)结合单边二分式问卷设计方法,获取游客陈述性偏好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效用模型,对大连旅顺太阳沟老城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影响价值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基于Logit模型估计的非使用价值为61.8(元/人),其中存在价值为22.9元、遗产价值为28.3元、选择价值为10.6元,表明目前游客更加关注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鹏宇 冯文勇 张慧 王选娃
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对携程旅行网上游客发表的有关五台山景区的176篇游记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五台山旅游形象有8大积极感知因素,分别为佛教圣地、静心拜佛、建筑精湛、艺术精美、清凉胜地、许愿还愿、朝台揽胜、典故传说,此外还有景色优美、佛缘之地、民风淳朴、红色旅游之地;游客对五台山旅游形象的消极感知因素可分为6个核心类属,分别为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安全、旅游供给。因此应从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设施等方面提升五台山的旅游形象。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网络文本 五台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