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22)
2023(16464)
2022(13665)
2021(12482)
2020(10538)
2019(23735)
2018(23183)
2017(44632)
2016(24067)
2015(27261)
2014(27218)
2013(27301)
2012(25737)
2011(23056)
2010(23312)
2009(22162)
2008(21987)
2007(20195)
2006(18020)
2005(16291)
作者
(70711)
(59785)
(59618)
(56381)
(38000)
(28727)
(26929)
(23328)
(22562)
(21417)
(20403)
(19911)
(19040)
(19020)
(18512)
(18338)
(17881)
(17417)
(17250)
(17240)
(14879)
(14842)
(14504)
(13800)
(13503)
(13444)
(13223)
(13213)
(12020)
(12013)
学科
(123621)
经济(123500)
(93438)
管理(76482)
(75090)
企业(75090)
(49346)
方法(46080)
数学(36958)
数学方法(36643)
业经(34613)
农业(32795)
(30615)
地方(28699)
中国(28190)
(22005)
(21023)
(20624)
财务(20601)
财务管理(20567)
企业财务(19401)
技术(19289)
(19133)
(19086)
贸易(19077)
(18422)
(17713)
理论(17525)
(17059)
(16966)
机构
学院(360290)
大学(350977)
(158428)
经济(155309)
管理(138397)
研究(120820)
理学(118090)
理学院(116811)
管理学(115193)
管理学院(114509)
中国(94023)
(72757)
科学(72553)
(72153)
(70398)
(61898)
(57919)
中心(56300)
研究所(55671)
农业(55559)
财经(55378)
业大(55260)
(49916)
经济学(48294)
(45338)
北京(45317)
(45113)
师范(44990)
经济学院(43442)
(42556)
基金
项目(230973)
科学(181778)
研究(172432)
基金(165644)
(142744)
国家(141362)
科学基金(121511)
社会(111596)
社会科(105367)
社会科学(105336)
(94574)
基金项目(88352)
教育(76775)
(75848)
自然(75647)
自然科(73738)
自然科学(73716)
自然科学基金(72392)
编号(71271)
资助(65809)
成果(56505)
(52735)
重点(51522)
(50564)
(50022)
课题(48391)
创新(46085)
(45924)
国家社会(45681)
(43648)
期刊
(193199)
经济(193199)
研究(106128)
(72280)
中国(70599)
(57282)
学报(53404)
管理(52023)
科学(50823)
农业(48623)
大学(41030)
学学(39225)
业经(35500)
(34807)
金融(34807)
技术(32786)
教育(30814)
经济研究(28929)
财经(28139)
(26109)
问题(25994)
(24444)
技术经济(21256)
世界(19336)
(18445)
(18034)
现代(17632)
商业(17453)
经济问题(17302)
资源(16787)
共检索到551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庞世明  孙业红  魏云洁  刘某承  
本文应用经济学理论,以云南省哈尼梯田为例,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3种主要途径:生态补偿、有机农业生产和可持续旅游发展。基本结论为:13种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途径都可以通过经济学的理论进行阐释。2生态补偿属于一种庇古方法,只有在使用市场机制费用过高的情况下才应该作为替代性的合约使用。3有机农业生产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本质上都是科斯方法,长期来看,其效率高于庇古方法,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应发挥主要作用。43种保护途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不同的保护时期发挥不同的保护作用,在政府主导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要注意政府干预市场和有效监督市场的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灿强  闵庆文  田密  
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关键要素,农户感知是相关保护与发展措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章基于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的调查,通过构建感知指数体系,评价了农户的遗产保护感知、生态问题感知和旅游发展感知,分析了农户对不同问题感知的相关性以及个人与家庭特征对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保护和传承遗产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发展梯田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然而农户也感知到梯田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对旅游发展总体满意度一般。农户对遗产系统的认知与保护意愿越强,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对生态保护的意愿越强烈,旅游发展可以加强农户对梯田的保护意愿。农户年龄和家庭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对梯田系统的认知程度越高,而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越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要加强宣传教育,生态保护优先,发展规划先行,逐步消除农户的消极感知,实现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灿强  闵庆文  田密  
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关键要素,农户感知是相关保护与发展措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章基于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的调查,通过构建感知指数体系,评价了农户的遗产保护感知、生态问题感知和旅游发展感知,分析了农户对不同问题感知的相关性以及个人与家庭特征对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保护和传承遗产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发展梯田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然而农户也感知到梯田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对旅游发展总体满意度一般。农户对遗产系统的认知与保护意愿越强,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时少华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隶属网络分析方法,在确定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旅游村落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和参与事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访谈法、媒体报道和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网络数据,建立隶属参与关系网络,通过紧密度、互惠性、核心边缘、传递性、中间人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勋  闵庆文  徐明  李先德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农村衰落已成为城市化过程中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2015年中央政府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引起了众多学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但相关研究多以理论探讨为主。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一个以遗产保护为前提的特殊农村地区,如何推动一二三产业(下称"三产")融合发展,如何量化"三产"融合度,研究尚待深入。基于对农业文化遗产特点、资源特征以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分析,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并构建了由产业融合度与劳动力融合度组成的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度评价方法体系及具体核算方法。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十大片区所在的8个乡镇为对象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业融合度分项指数间越均衡则产业融合度越高;各乡镇分项指数和产业融合度的数值皆很小,有巨大的"三产"融合发展空间;新街镇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融合度领先,其中第三产业贡献率最大;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的产业融合与劳动力融合有较高的正相关性(r=0.67),显著水平在10%以下(P=0.069<0.1)。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在本地就业,对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勋  刘某承  闵庆文  袁正  李静  樊淼  
高效农业技术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但同时也带来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传统农业文化逐渐消失等负面效应。哈尼梯田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生态价值、农业生产价值和景观价值等多重价值,保护哈尼梯田农业系统意义重大。通过有机生产提高稻谷价格的方式,推动农民继续种植水稻,可以达到保护哈尼梯田农业系统的目的。然而,从非有机到有机生产有一个转换期,这期间稻谷无法以有机产品的价格出售,所以,政府须给予一定的价格补偿才可保证农民利益和生产的持续性。论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获取哈尼梯田地区农户有机转换期种植投入产出状况和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状况,以及现代规模生产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时少华  孙业红  
遗产地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纠纷与冲突问题是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寻找疏解利益纠纷与冲突的策略,对于遗产地旅游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为例,建立了Markov随机图模型和高阶随机图模型,运用MCMC方法对两个模型参数进行模拟估计,并以样本标准误差和t统计值来判断模型参数达到聚敛的程度,以期寻找最优的估计模型。通过数据分析,高阶模型的聚敛情况要好于Markov模型,因此,最终选择高阶模型。依据高阶模型的网络核心—边缘趋势、重叠传递性趋势或凝聚子群趋势、受中间人控制或协调趋势参数估计结论,提出了利益网络治理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时少华  孙业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爱平  
农户生计多样化与维持传统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旅游发展被认为是弥合二者关系的有效路径。遗产旅游地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可从实践层面揭示旅游发展环境下农户生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文章基于元阳县12个村寨401家农户的研究表明:(1)劳动力就业呈现非农化转移,农户生计由此分化形成务农主导、务工主导、均衡兼营、旅游参与、旅游主导5种发展类型;(2)非农化发展总体上对农地保护与利用形成负面影响,对旱地的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种植结构上,对水梯田的利用变化则表现在弃耕撂荒、农地流转、劳动力投入等多个方面;(3)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改变存在差异,生计旅游化转型的农户其传统农业生产维持不及留守务农农户,劳动力投入与省工性的物质要素投入行为改变明显,但在农地保有与劳动力投入方面优于外出务工农户;(4)旅游的弥合效应与遗产保护学界的理论构想存在差异,研究区弥合效应仅在旅游从业农户群体中有所体现,这类农户根据旅游从业特点、遗产保护要求形成了旅游化兼业模式,生计压力之下对家庭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促成了农户兼顾传统农业生产。遗产保护须多方审视旅游的正反向效应,在遗产保护基础和前提下,维持适度旅游发展规模以保持农户多产兼业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丁蕾  邢彩英  张灿强  刘沛林  窦银娣  
基于湖南省紫鹊界当地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Scheaffer抽样法及二元Logit模型,对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支付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71.76%的居民支付意愿较高,支付额度的峰值在1~100元,居民支付意愿与自身的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认知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性别、户籍不相关,居民不愿意支付的原因有收入低、认为遗产保护是国家的事情、担心资金不能用于遗产保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繁  邹宏霞  
龙脊梯田居民经济收入上存在一定的贫富分化,部分低收入村民摒弃农业生产转营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项目,对梯田保护持消极态度,导致梯田出现不同程度的抛荒。从旅游收入与收入来源的相关性为出发点,遗产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措施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考虑多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合理分配相关利益,确保居民利益优先;培养居民保护意识,发挥对遗产保护的主动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时少华  孙业红  
遗产地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纠纷问题一直困扰着决策者,成为阻碍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为例,对元阳哈尼梯田遗产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利益集团进行了网络凝聚性、关联性、互惠性、传递性、等级性和代理性指标分析,并提出5条建议:一是提升哈尼梯田利益关系由弱利益关系转变为强利益关系,改变利益集团间存在着的核心边缘利益关系格局;二是进一步加强各利益集团内部及之间的关联性;三要充分利用哈尼梯田利益网络高互惠性、高传递性特征,加强以企业和政府机构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杨家蕊  廖柳文  窦银娣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型的遗产类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紫鹊界梯田为例,根据人居环境的概念内涵,将农业文化遗产地人居环境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即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人工支撑环境,并构建了9个要素层和37个指标层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紫鹊界梯田人居环境的可感知性为0.79,属于较好水平,但3个子系统的可感知性存在较大差别,感知度最高的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达到了较好水平,其次是社会文化环境系统,总体感知水平一般,人工支撑环境系统可感知性最低,部分项目可感知性达到较差级别。根据人居环境感知结果,提出了若干对策,研究结果将为案例区和其他类似文化遗产地的人居环境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双珍  
哈尼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哈尼梯田文化。近年来,哈尼梯田旅游在哈尼族分布地区悄然兴起。为了探索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云南元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分析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哈尼梯田旅游发展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重视哈尼梯田旅游发展而轻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象,提出了如何实现哈尼梯田旅游发展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并重的思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刚  刘艳红  全舒舟  
选取云南省绿春县规东河片区、松东河片区、二号桥河片区为样区,分析了样区土壤重金属Pb、Cr、Cu和Zn的分布特征,与云南土壤背景值作参比,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梯田土壤重金属含量Pb在11.964~28.558 mg/kg,平均为19.520 mg/kg;Cr在7.168~18.747 mg/kg,平均为10.923mg/kg;Cu在9.359~27.715 mg/kg,平均为14.383 mg/kg;Zn在21.194~41.782 mg/kg,平均为33.985 mg/g。采样区各元素含量均低于云南土壤背景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