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35)
- 2023(20370)
- 2022(17275)
- 2021(16058)
- 2020(13283)
- 2019(30013)
- 2018(29894)
- 2017(57203)
- 2016(31033)
- 2015(34914)
- 2014(34863)
- 2013(34927)
- 2012(32592)
- 2011(29477)
- 2010(29954)
- 2009(27956)
- 2008(27623)
- 2007(24850)
- 2006(22387)
- 2005(20316)
- 学科
- 济(145195)
- 经济(144975)
- 业(106078)
- 管理(95338)
- 企(86625)
- 企业(86625)
- 方法(54390)
- 农(51007)
- 数学(43526)
- 数学方法(43113)
- 中国(38952)
- 业经(38617)
- 财(35087)
- 地方(34565)
- 农业(34196)
- 学(29111)
- 制(26449)
- 和(23733)
- 理论(23388)
- 技术(23182)
- 贸(23154)
- 贸易(23137)
- 务(22977)
- 财务(22904)
- 财务管理(22872)
- 易(22309)
- 企业财务(21630)
- 环境(21065)
- 策(20335)
- 划(20013)
- 机构
- 学院(452336)
- 大学(448907)
- 济(188717)
- 经济(184747)
- 管理(176545)
- 研究(157789)
- 理学(150666)
- 理学院(148911)
- 管理学(146650)
- 管理学院(145813)
- 中国(120472)
- 京(97220)
- 科学(96042)
- 财(85177)
- 农(83214)
- 所(80689)
- 研究所(72787)
- 江(72653)
- 中心(71139)
- 业大(67895)
- 财经(66994)
- 农业(63892)
- 北京(61449)
- 范(61038)
- 经(60634)
- 师范(60522)
- 院(56715)
- 州(56383)
- 经济学(55961)
- 经济学院(50086)
- 基金
- 项目(296492)
- 科学(233456)
- 研究(220095)
- 基金(213425)
- 家(185264)
- 国家(183532)
- 科学基金(157390)
- 社会(140850)
- 社会科(132673)
- 社会科学(132634)
- 省(117272)
- 基金项目(113215)
- 自然(99954)
- 教育(99118)
- 自然科(97510)
- 自然科学(97486)
- 划(97083)
- 自然科学基金(95755)
- 编号(90975)
- 资助(86307)
- 成果(73917)
- 发(67055)
- 重点(66246)
- 部(65081)
- 课题(62382)
- 创(62356)
- 创新(57698)
- 国家社会(57363)
- 科研(55469)
- 教育部(55418)
- 期刊
- 济(227572)
- 经济(227572)
- 研究(138254)
- 中国(94917)
- 农(80566)
- 学报(69835)
- 管理(68196)
- 科学(66309)
- 财(66229)
- 农业(54442)
- 大学(53223)
- 教育(50602)
- 学学(50139)
- 融(43335)
- 金融(43335)
- 技术(40613)
- 业经(39830)
- 经济研究(34057)
- 财经(33708)
- 问题(29910)
- 经(29088)
- 业(28648)
- 技术经济(24474)
- 图书(22804)
- 世界(22129)
- 现代(21890)
- 版(21787)
- 资源(21345)
- 科技(21248)
- 商业(20795)
共检索到700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峰 李明 王思明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社区居民的感知能较真实地反映所在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对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垛田从总体上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但正面临着青年人不愿继续从事垛田耕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后继乏人的困境;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居民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影响的感知强于对社会影响的感知;垛田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学新 张玉军
农业科技园区是新形势下依靠农业科技驱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支撑农业现代化实现的路径选择。本文采用样本调查与实证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评价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与发展的互动影响程度,探讨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小清 濮励杰 朱明 韩明芳 吴江月
遗传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社会经济贡献长期受到不同程度的低估,对遗传资源经济贡献的忽视造成了资源不断破坏和生态环境的退化。通过对遗传资源内涵及其价值的重新梳理,测算了2011年泰州市遗传资源的直接经济利用价值、研究与开发价值、保护价值,以及由遗传资源利用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各种经济贡献价值。研究表明,2011年泰州市遗传资源总经济价值为226.88亿元,相当于泰州地区生产总值的9.35%;2011年泰州市遗传资源的直接经济利用价值、研究与开发价值、遗传资源保护价值,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价值分别为143.50、14.26、60.13、8.99亿元,而遗传资源第一、二、三产业中四类价值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士群 张林龙
纺织业一直是苏北地区的支柱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以盐城市为例:该市的纺织工业形成了从材料、纺织、印染、服装、纺机、贸易的产业链,并不断接受来自上海、苏南的纺织产业转移,经济总量和效益位居苏北之首。作为苏北地区以纺织类为主的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王旭海
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刚刚引起关注的遗产类型。学术界对该类遗产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方面的研究更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合理开发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区域社会经济各要素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讨论了“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目前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区GDP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就业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青田县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华侨之乡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缺乏对于旅游资源有保护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平水 张艳妮 范红丽 张雪莲
大学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尊重大学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职能是大学城建设的必然要求;内部校际联动、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区域互动发展是大学城建设的应然追求;运行机制创新是大学城发展的根本出路。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荣 刘植才
本文从分析遗产税在不同国家的分布状况及近年来国外遗产税的兴废变化入手,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阐述了遗产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及其发展规律。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应消除的疑虑,指出开征遗产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
关键词:
遗产税 必要性 可行性 现实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袁强
地方大学在抓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应该更加凸显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拓宽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创业型大学是地方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延伸。
关键词:
地方大学 社会服务 区域创新 创业型大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在2014年4月28~29日FAO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Systems,GIAHS)指导委员会及技术委员会联席会议上,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茉莉花和茶文化、陕西省佳县古枣园和江苏省兴化市垛田三大传统农业系统入选GIAHS名录。GIAHS是FAO在2002年南非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倡议并建立的,旨在通过制定综合政策和采取相关行动,认可和保护世界上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从而为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传承文化、维护乡村风景、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慧 甄峰 梁作强 郑俊 魏宗才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西方经验研究表明,1990年代以来,信息化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不同国家信息化产生影响的特征不尽相同。文章分析了近10年来信息化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为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服务业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比信息制造业更为显著。通过对边际贡献的分析,江苏省信息消耗对GDP的边际贡献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信息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拉动作用。通过分析失业率和区域差异的变化,探究了信息化对江苏省社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失业率表现出驼峰曲线的特点,并且区域差异表现出扩大趋势。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技术 经济社会发展 边际贡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勇 高亮月
文化是农业遗产之根,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内涵,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从而契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的宗旨。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3、2014年先后被遴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地貌特殊,景色秀丽,不仅出产丰饶,而且孕育了鲜明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永不屈服的治水精神、天人合一的农耕体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清淡自然的垛田美食等多个方面。兴化垛田的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调研挖掘的基础上作战略谋划,才能使其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文斌
地方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龙头和骨干。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自身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学校的定位,坚持学研产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学研产结合 区域经济社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邹满丽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机构优化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复合型技能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这一改革发展机遇,进一步亲地方、融社会,牢固树立植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转型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连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作为知识产生、传授、传播和创新的基地,功能不断扩展,也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逐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当代社会,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辐射等功能正在不断地完善,已经与社会密不可分,尤其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融为一体,互为补充,逐渐在良性的互动中实现双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丰
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是区域发展的动力之源,二者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区域和高校的共同发展。高校要认真分析区域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努力探索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区域与高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高校 区域经济社会 服务模式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