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3)
- 2023(17126)
- 2022(14185)
- 2021(13054)
- 2020(10958)
- 2019(24553)
- 2018(24052)
- 2017(47323)
- 2016(25493)
- 2015(27968)
- 2014(27725)
- 2013(27612)
- 2012(25603)
- 2011(23001)
- 2010(23756)
- 2009(22810)
- 2008(22408)
- 2007(20559)
- 2006(18542)
- 2005(16917)
- 学科
- 济(111483)
- 经济(111327)
- 业(104547)
- 管理(87541)
- 企(85543)
- 企业(85543)
- 农(51828)
- 方法(47208)
- 数学(38514)
- 财(38316)
- 数学方法(38187)
- 业经(35864)
- 农业(34589)
- 中国(32644)
- 制(30733)
- 融(29790)
- 金融(29787)
- 银(28557)
- 银行(28541)
- 行(27531)
- 务(25400)
- 财务(25359)
- 财务管理(25314)
- 企业财务(24145)
- 地方(22405)
- 策(21501)
- 体(21230)
- 贸(20281)
- 贸易(20264)
- 技术(19994)
- 机构
- 学院(366282)
- 大学(358859)
- 济(161817)
- 经济(158656)
- 管理(146018)
- 理学(124904)
- 理学院(123762)
- 管理学(122175)
- 管理学院(121469)
- 研究(117795)
- 中国(100198)
- 财(81968)
- 京(73018)
- 农(68375)
- 科学(64592)
- 财经(63167)
- 江(58069)
- 所(57798)
- 经(57359)
- 中心(56966)
- 业大(52145)
- 农业(51831)
- 研究所(51077)
- 经济学(50101)
- 财经大学(46445)
- 州(45463)
- 北京(45460)
- 经济学院(45298)
- 范(42400)
- 师范(42056)
- 基金
- 项目(232100)
- 科学(186026)
- 研究(175815)
- 基金(171711)
- 家(146299)
- 国家(144855)
- 科学基金(126988)
- 社会(116557)
- 社会科(110470)
- 社会科学(110446)
- 省(91186)
- 基金项目(89807)
- 教育(79673)
- 自然(78539)
- 自然科(76754)
- 自然科学(76738)
- 自然科学基金(75465)
- 划(74388)
- 编号(70699)
- 资助(70117)
- 成果(57985)
- 部(53301)
- 重点(51008)
- 创(50815)
- 发(50298)
- 制(49814)
- 课题(48688)
- 国家社会(48613)
- 性(47540)
- 创新(46831)
- 期刊
- 济(189261)
- 经济(189261)
- 研究(112207)
- 中国(76342)
- 农(70299)
- 财(66807)
- 管理(57055)
- 融(54575)
- 金融(54575)
- 学报(49186)
- 科学(48846)
- 农业(46638)
- 大学(40150)
- 学学(38547)
- 业经(35416)
- 财经(32878)
- 教育(32196)
- 技术(30780)
- 经济研究(28561)
- 经(28197)
- 问题(24961)
- 业(24007)
- 技术经济(19463)
- 世界(18983)
- 贸(18971)
- 版(18044)
- 现代(17817)
- 农村(17380)
- 村(17380)
- 商业(17054)
共检索到569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志雄 曲如晓
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缓解了农村金融抑制吗?如果是,缓解效应究竟有多大?本文利用13个省市147个县的调研数据,结合异质性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社会消费水平、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以及政府规制等异质性特征共同解释了90%的金融抑制的波动;其中,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对当期农村金融抑制起到了缓解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未来期的缓解效应;从平均水平看,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社会消费水平提升使得金融抑制程度相对于均衡水平下降23.88%。因此,政府要因地制宜对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进行引导,构建以政策性金融为先导,商业性、合作性金融为主体,其他金融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互补性农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勋 夏咏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深度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性政策金融之一。本文选取南疆四地州19个深度贫困县(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收入型贫困、教育型贫困与医疗型贫困三个维度,利用空间面板模型,深入探讨了深度贫困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多维贫困视阈下抑制贫困的非线性空间数量关系。研究表明: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深度贫困地区的减贫效应明显,且该种效应在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有较大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农业政策性金融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甚至比直接效应还要显著,即一个深度贫困县(市)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另外一个深度贫困县(市)的贫困水平;此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收入型贫困与教育型贫困方面最为显著,但对医疗型贫困状况的抑制作用却不明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善民 宁满秀
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农户融资可得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是关系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建成的“金色乡村”数字信用平台构建准自然实验,利用百色市4个县市的246个农户2013—2022年信贷个体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信用平台对农户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信用平台提升了农户信用贷款发生概率和贷款发生额,且对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的农户以及抵押担保类贷款的影响更为明显,数字信用平台在促进农户融资可得性上存在“嫌贫爱富”和“风险规避”偏好。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信用平台主要通过提升贷款质量、降低贷款利率以及延长贷款期限三个渠道促进农户融资可得性。本文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发挥数字信用平台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关键词:
数字信用平台 融资可得性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善民 宁满秀
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农户融资可得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是关系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建成的“金色乡村”数字信用平台构建准自然实验,利用百色市4个县市的246个农户2013—2022年信贷个体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信用平台对农户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信用平台提升了农户信用贷款发生概率和贷款发生额,且对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的农户以及抵押担保类贷款的影响更为明显,数字信用平台在促进农户融资可得性上存在“嫌贫爱富”和“风险规避”偏好。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信用平台主要通过提升贷款质量、降低贷款利率以及延长贷款期限三个渠道促进农户融资可得性。本文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发挥数字信用平台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关键词:
数字信用平台 融资可得性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自元 夏维
发展现代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内容,其核心是农村金融,包括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的结合。对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为此提出要把握的着力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静
本文采用1994~201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 6.0在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对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今后还需进一步拓展支农领域,完善体制机制。
关键词:
农业政策性金融 农村经济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陆强
"三农"发展对农村金融依赖很大,但我国农村资金外流形势严峻,农业贷款所占比重过低、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变成农村资金外流的"抽水机"。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从灾害、价格、担保和外部性4个方面分析农业、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的引导与补充功能,拓展政策性金融支农方式,缓解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具体做法是:拓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建立灾害风险补偿机制;拓展农产品期货经纪业务,提供市场风险对冲机制;拓展农业政策性担保业务,建立风险转移机制;拓展农业政策性风险投资业务,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拓展农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业务,建立农业政策...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支农方式 农村金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杰 陶建平
减轻金融排除进而构建包容性农村金融体系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最新的IFE(金融排除指数),本文使用来自我国1765个县级层面的数据,测算了各个县(市)的金融排除,并经验性地分析了影响农村金融排除的因素。研究表明:(1)东、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排除依次递增;(2)表征社会经济特征的人均收入、就业率、教育水平、商业化程度、城镇化比例、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等越高,农村金融排除越低;用城乡收入差距表示的不平等程度越高,农村金融排除度越高;(3)信息技术使用比例越高,农村金融排除越低;(4)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更有可能遭受较高的农村金融排除。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应斌
中国县域仍然是存在着一种供给型金融抑制,政策性金融的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的政策性金融需求。满足县域经济金融需求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主导作用。必须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策性抵押担保体系、以政策性金融体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其它政策性金融支持。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县域金融 金融抑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进 杨琦 吴海明
中国农业发展既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的短板,也面临金融支持不充分的约束。在这一背景下,促进科技和金融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结合,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科技金融赋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试点地区,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显著推动了试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且在政策实施后的较长时期内,这一效应持续存在并不断放大。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在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金融深化程度较低和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试点地区表现得更强,且受政策实施强度和地理区位的影响,对中心城市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锦上添花”效应小于对非中心城市的“雪中送炭”效应。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实施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和促进农村现代产业发展等渠道,对“三农”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构筑起政策多点生效、持续发力的长效机制,最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甘绍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启铭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国农村存在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抑制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必须消除农村金融抑制,进行金融深化改革。针对我国农村存在的供给型金融抑制和需求型金融抑制,重构农村金融体系以有效扩大农村金融供给及采取措施刺激农村有效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深化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金融抑制 金融深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池小萍 张国亮 刘建国
本文基于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新使命的分析,探讨中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新思路, 从制度建设方面提出构建我国新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基本设想及具体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政策和金融支持。新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新时期支农战略重点,不断拓展农业政策性金融边界,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建设,积极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人才。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政策性金融 发展方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