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9)
- 2023(16410)
- 2022(13573)
- 2021(12736)
- 2020(10382)
- 2019(23918)
- 2018(23717)
- 2017(44090)
- 2016(24644)
- 2015(27884)
- 2014(28377)
- 2013(27539)
- 2012(25554)
- 2011(22865)
- 2010(23667)
- 2009(22019)
- 2008(22329)
- 2007(20951)
- 2006(18633)
- 2005(16951)
- 学科
- 济(97622)
- 经济(97416)
- 业(93463)
- 管理(75617)
- 企(74751)
- 企业(74751)
- 农(50824)
- 方法(39799)
- 业经(33921)
- 农业(33765)
- 中国(31681)
- 数学(30646)
- 财(30452)
- 数学方法(30345)
- 教育(23538)
- 制(22252)
- 理论(21415)
- 务(20670)
- 财务(20628)
- 财务管理(20582)
- 地方(20073)
- 技术(19729)
- 企业财务(19395)
- 学(18413)
- 贸(18223)
- 贸易(18211)
- 和(18201)
- 易(17695)
- 策(17150)
- 发(15718)
- 机构
- 学院(350809)
- 大学(346628)
- 济(137776)
- 经济(134466)
- 管理(132778)
- 研究(114856)
- 理学(112664)
- 理学院(111427)
- 管理学(109662)
- 管理学院(108966)
- 中国(86847)
- 京(74426)
- 科学(67723)
- 农(67475)
- 财(65632)
- 江(58778)
- 所(57492)
- 中心(54393)
- 范(53497)
- 师范(53132)
- 业大(51712)
- 农业(51416)
- 研究所(51206)
- 财经(50779)
- 北京(47504)
- 州(46248)
- 经(45733)
- 师范大学(42114)
- 院(40582)
- 经济学(40555)
- 基金
- 项目(218552)
- 研究(172831)
- 科学(172544)
- 基金(152596)
- 家(129706)
- 国家(128221)
- 科学基金(110217)
- 社会(108315)
- 社会科(101317)
- 社会科学(101284)
- 省(89827)
- 教育(84010)
- 基金项目(80519)
- 编号(76376)
- 划(73899)
- 自然(66373)
- 自然科(64747)
- 自然科学(64730)
- 成果(64004)
- 自然科学基金(63616)
- 资助(59770)
- 课题(53528)
- 发(49641)
- 重点(49303)
- 部(49120)
- 创(47663)
- 项目编号(44942)
- 性(44761)
- 年(44462)
- 创新(43683)
- 期刊
- 济(169416)
- 经济(169416)
- 研究(110889)
- 中国(83562)
- 农(68859)
- 教育(66384)
- 财(54817)
- 学报(49286)
- 管理(48477)
- 农业(46284)
- 科学(46272)
- 大学(39569)
- 技术(36188)
- 学学(35387)
- 业经(34089)
- 融(32598)
- 金融(32598)
- 财经(25282)
- 业(24286)
- 经济研究(23922)
- 问题(22444)
- 经(21946)
- 图书(21240)
- 技术经济(18733)
- 版(18264)
- 职业(18092)
- 商业(16520)
- 世界(16338)
- 坛(16313)
- 论坛(16313)
共检索到55283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时印 欧百钢 李阿利 贺建华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在总结我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树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并要求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地方高校责无旁贷。本文认为,加强地区经济和学校自身的研究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关键,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核心,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保证。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服务 新农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代清 董宝华 侯莉 张永丰 周哲 吕敬萍
针对河北省职业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农民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科技人员严重不足,职业教育服务意识和能力弱等问题,为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河北省可采取如下措施:建立完善的农村职教体系,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保障;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带头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袁春晖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后,总结回顾了党和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举措,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基本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波
新农村建设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和国家政治社会长期稳定的现实选择。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向农村配置;推进现代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深化农村改革,反思并重构农村政策体系,构建强有力的乡村二级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村环境。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城乡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东风 傅强
作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针对这一要求,我国农业保险目前在整体上还比较滞后,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要实现我国农业保险的加快发展,就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法制建设、业务经营、政策扶持、社会引导、舆论宣传等方面采取切实举措,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适宜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小敏 张祖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发展农业保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必要举措。农业保险的功能决定了农业保险可以在多方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主要方式:一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三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服务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煦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农业产业化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新农村 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圣军 张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解决农业增产增值、农民增收和农村旧貌换新颜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就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休闲农业,让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作用。
关键词:
休闲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忠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全面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素质,并为农村地区培养大批各级各类实用型人才。本文拟通过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探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
关键词:
发展 远程教育 服务 农村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晖
大城市郊区农村由于特定的区位和功能决定了其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特殊性。本文分析了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特点,提出了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即大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应以小城镇为关节点,集中资金建设,同时要认识到农村及农业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农地,保留农村形态,注重农村的规划、生态环境及民俗景观的保护。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新农村 建设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勇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创造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加强对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政策研究,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户与社会化大市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依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田健
高等农业教育服务质量的核心在于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质量,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高等农业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战略是:更新办学指导思想,设计出基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路线图,并努力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服务质量全面、可持续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改善亿万农民生活的大事,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创业、创新意识的高低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还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社会大局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因此,在农村开展创业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内容。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