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1)
- 2023(17680)
- 2022(14323)
- 2021(13375)
- 2020(11227)
- 2019(25261)
- 2018(25202)
- 2017(48644)
- 2016(26168)
- 2015(29247)
- 2014(29015)
- 2013(28325)
- 2012(25308)
- 2011(22277)
- 2010(22610)
- 2009(21245)
- 2008(20972)
- 2007(18913)
- 2006(16747)
- 2005(15079)
- 学科
- 济(112205)
- 经济(112069)
- 业(103875)
- 管理(86166)
- 企(85592)
- 企业(85592)
- 方法(50821)
- 农(48919)
- 数学(41865)
- 数学方法(41179)
- 业经(34933)
- 财(32907)
- 农业(32622)
- 中国(29333)
- 务(23500)
- 财务(23430)
- 财务管理(23398)
- 制(23295)
- 企业财务(22173)
- 技术(20555)
- 理论(20056)
- 地方(19826)
- 贸(18799)
- 贸易(18786)
- 策(18745)
- 易(18263)
- 和(17690)
- 划(17654)
- 体(17325)
- 银(16632)
- 机构
- 学院(370516)
- 大学(361448)
- 济(155539)
- 经济(152551)
- 管理(151275)
- 理学(130438)
- 理学院(129275)
- 管理学(126946)
- 管理学院(126274)
- 研究(112609)
- 中国(91226)
- 京(74152)
- 财(71732)
- 农(67567)
- 科学(65515)
- 江(57492)
- 财经(57024)
- 业大(55079)
- 中心(54779)
- 所(54503)
- 经(51767)
- 农业(51568)
- 研究所(48851)
- 经济学(46312)
- 北京(45673)
- 州(45337)
- 范(44571)
- 师范(44164)
- 经济学院(41887)
- 财经大学(41818)
- 基金
- 项目(245238)
- 科学(196369)
- 研究(183262)
- 基金(179785)
- 家(154396)
- 国家(152923)
- 科学基金(134801)
- 社会(118952)
- 社会科(112646)
- 社会科学(112617)
- 省(97815)
- 基金项目(94453)
- 自然(86147)
- 教育(85060)
- 自然科(84308)
- 自然科学(84294)
- 自然科学基金(82821)
- 划(79873)
- 编号(75750)
- 资助(73018)
- 成果(59178)
- 部(54463)
- 重点(54172)
- 创(53433)
- 发(53064)
- 课题(50893)
- 创新(49269)
- 国家社会(49103)
- 教育部(47514)
- 制(47371)
- 期刊
- 济(178426)
- 经济(178426)
- 研究(104399)
- 中国(72066)
- 农(67885)
- 管理(60013)
- 财(58454)
- 学报(49967)
- 科学(49759)
- 农业(45760)
- 大学(40747)
- 学学(38659)
- 教育(37678)
- 融(37422)
- 金融(37422)
- 技术(37134)
- 业经(35475)
- 财经(28104)
- 经济研究(26616)
- 业(24646)
- 经(24233)
- 问题(24064)
- 技术经济(20878)
- 统计(18392)
- 版(18223)
- 商业(17849)
- 现代(17725)
- 世界(17640)
- 策(17383)
- 财会(17026)
共检索到551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键 林晓珊 米运生
农业生产者经营目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变化:从自给自足到追求利润最大化。理论研究发现,在经营规模扩大和经营目标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农业生产者表现出阶段性的投资行为:不投资——投资迂回化——直接投资。对此,利用全国2704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和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经营规模与农业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农户年龄、家庭务农人数和自然地理条件之后,农户的投资迂回化程度主要受到经营规模的影响。并且,由"经营规模"和"经营规模的平方"的影响效应可知,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者投资迂回化程度将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结合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现状,文章建议通过如下两个途径加快实现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第一,建设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第二,在农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给予农机手(农机合作社)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
投资迂回化 倒“U”型路径 经营规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延廷
本文从农场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农地配置状态关系的假说出发,提出了一条在自由农地市场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激励性、诱导性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调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农地规模化 假说 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向红玲 陈昭玖
农业分工深化关键在于提高农业迂回生产程度,将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相结合进行分析,探寻适度规模经营下分工深化的路径和发展模式,从而推动规模经济向分工经济转化。以分工深化——农业迂回生产为理论突破口,结合分工深化、农业规模经营相关理论,基于江西623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农业分工深化迂回生产之间影响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物质资本迂回和人力资本迂回显著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迂回程度越高,农户规模经营意愿越强,物质资本迂回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相对更强;农业机械服务、化肥农药种子服务、雇工服务等方面生产性服务对农户规模经营呈显著正向影响,劳动用工来源、农户兼业等情况对农户规模经营影响相对较弱。因此,提出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雇工经营等生产性服务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业迂回生产程度,推动农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晓平 郎海如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农业生产率,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此外,还发现已有研究往往从要素市场不完善、遗漏变量问题等角度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经典的"反向关系"进行解释,但对于两者之间呈现的其他关系,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中国推行规模经营仍然需要考虑地区条件、市场发育特征等条件的差异而适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与开展农地适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忠明 周立军 钱文荣
本文以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为切入点,通过对浙江省的实地调研,对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与生产率关系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系,生产率评价指标不同则二者的变化规律往往也不同;基于生产率测算的设施农业最佳经营规模远大于生产主体的实际规模和意愿规模,经营户扩大生产规模是有利可图的;设施农业经营的社会最佳规模(基于土地生产率测度)与农户最佳经营规模(基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润率测度)这一矛盾在现实中并不明显。
关键词:
设施农业 经营规模 实际规模 生产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以中国1997-2013年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门槛模型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作用。首先,根据户均农地经营规模的门槛特征值将样本分为农地经营规模较小、中等和较大三组,再分别对各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在农地经营规模的不同区间,农业科技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科技驱动效应随着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提高,但农地经营规模最大的样本中,其科技驱动力又不及农地经营规模中等的样本。因此,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农地经营规模所在的不同区间采取差异化政策,注意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华 李国景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世界123个国家(地区)的截面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对国别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正向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负向关系;单产对农户经营规模的弹性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正,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负。这表明,保持适度的农户经营规模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单产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尤其农地经营规模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明月 李海央 董淑婷 宋笑涵 苏倩 刘倩倩
选择基于SFA修正的三阶段DEA分析模型,测算2007—2018年我国各省域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采用探索性时空分析,揭示中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的分异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产业布局模式背景下的级差化分异特征仍旧明显,原因是各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反映出西部区域存在综合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的"三低"现状。(2)以"胡焕庸线"为界的梯度化分异特征被逐步打破,"胡焕庸线"东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降低较为明显,西侧区域如内蒙古、新疆等地规模效率提升相对显著。(3)局部空间范围的集聚特征已初步形成,尤其是东北和中部地区存在较强的局部高值集聚性。(4)整体空间格局演化中省域之间呈现一定的跃迁惰性,阻力的形成源自局部空间依赖性的凝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天宇 李楠
本文以土地可以在市场中自由流动的民国时期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等计量方法,在历史视角下系统性地考察了农户经营农场规模、租佃制度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场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但与人均产出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在进一步对效率进行考察时发现,农场面积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而与技术效率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此外,分成合约佃农的生产效率普遍低于自耕农和定额合约佃农。本文的结果不仅丰富了农业经济史相关研究,也为当前在土地流转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鼓励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政策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
农场规模 土地租佃 生产率 技术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旭媛 郑姗 林庆林
“一价法则”强调同质商品亦同价,但在农业生产外包服务市场中,存在外包服务供给主体对同一地区内不同规模农户制定了相同服务价格的现象,这背离了“一价法则”。本文从市场结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并对这种市场结构的形成机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1)当市场需求结构中普通户占比越高、市场供给不足或外地服务供给主体过少时,容易出现供给主体定价背离“一价”均衡的现象;(2)这种现象更可能出现在人均耕地较少、劳动力转移程度较高或资本禀赋贫乏的地区。研究拓展了“一价法则”的应用领域,强调了“一价法则”在解释农业生产外包服务市场价格形成的适用条件,对促进外包服务市场发育与土地规模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政策涵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永祥
本文认为 ,农业效率可以用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效率三个指标来反映和测定 ,它们与土地经营规模的关系并不一致。根据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应该主要选用资本效率来测定农业效率。资本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是正相关关系 ,为了提高农业效率 ,有必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瑶 张小雪 樊嘉琦 温良友 伦飞 段增强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探究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增大,单位面积均资本投入和均毛收入增加,而单位面积均劳动力投入和均净收入减少,说明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土地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不同种植类型的规模效应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粮食作物和核桃在中等规模型(0.67~3.33hm2)生产效率最高,而草坪种植则在小规模型(0~0.67hm2)生产效率最高。3)影响不同种植类型的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户主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是否从事其他工作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化肥农药投入与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呈负相关性,与草坪生产效率呈正相关性;年龄对草坪、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影响均不显著。因此,适当推动土地流转、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投入等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平 韩昕儒 王秀东
基于2013—2018年1240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Ⅳ—Probit模型,探究了经营规模分化视角下土地转入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转入显著促进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选择存在经营规模临界值,仅当经营规模达到临界值后农户才会提供服务;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转入与经营规模仅在无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村庄、平原地形村庄对农户服务供给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进程中,应重视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潜力,为其发展提供政策扶持;继续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注重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宏
本文选取2002年1月至2013年8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与CPI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VAR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对CPI影响较大。同时,CPI波动向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传导相对畅通,而对于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传导则有一定的迟滞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阳 许属琴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19932014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区域间的时空变迁规律、要素增长源泉和动态演化特征进行解析,根据面板门槛原理解析了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技术变化效应是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动力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会随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逐渐加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