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2)
- 2023(12346)
- 2022(10483)
- 2021(9403)
- 2020(8277)
- 2019(18725)
- 2018(18589)
- 2017(35901)
- 2016(19437)
- 2015(21923)
- 2014(22135)
- 2013(22313)
- 2012(20740)
- 2011(18650)
- 2010(19069)
- 2009(18247)
- 2008(18708)
- 2007(17411)
- 2006(15370)
- 2005(13857)
- 学科
- 业(93154)
- 济(91551)
- 经济(91444)
- 企(75734)
- 企业(75734)
- 管理(68704)
- 农(46467)
- 方法(43170)
- 数学(34409)
- 数学方法(34041)
- 农业(30689)
- 业经(30119)
- 财(27347)
- 技术(21175)
- 中国(20698)
- 务(20100)
- 财务(20068)
- 财务管理(20037)
- 企业财务(18941)
- 制(18395)
- 贸(16603)
- 贸易(16597)
- 和(16297)
- 易(16157)
- 策(16116)
- 学(15504)
- 理论(14972)
- 地方(14558)
- 划(14520)
- 体(13891)
- 机构
- 学院(298890)
- 大学(292181)
- 济(128985)
- 经济(126521)
- 管理(121519)
- 理学(104516)
- 理学院(103547)
- 管理学(101968)
- 管理学院(101416)
- 研究(94490)
- 中国(75899)
- 农(65025)
- 京(60787)
- 科学(57399)
- 财(57344)
- 农业(50191)
- 所(48888)
- 业大(48754)
- 江(47217)
- 财经(45825)
- 中心(45297)
- 研究所(43981)
- 经(41396)
- 经济学(38615)
- 北京(37888)
- 州(36689)
- 经济学院(35230)
- 经济管理(35220)
- 范(34552)
- 师范(34228)
- 基金
- 项目(191984)
- 科学(152073)
- 研究(140976)
- 基金(140087)
- 家(121016)
- 国家(119814)
- 科学基金(104036)
- 社会(91306)
- 社会科(86367)
- 社会科学(86340)
- 省(77225)
- 基金项目(74176)
- 自然(66678)
- 自然科(65187)
- 自然科学(65168)
- 自然科学基金(64060)
- 教育(62859)
- 划(62640)
- 编号(57923)
- 资助(57183)
- 成果(45116)
- 部(43070)
- 创(42725)
- 业(42475)
- 重点(42305)
- 发(42008)
- 创新(39220)
- 课题(37944)
- 国家社会(37609)
- 科研(36770)
共检索到446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开智 赵芝俊 张社梅
回顾了包括参数方法与非参数方法在内的各种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价,介绍了与此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测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毛林 韩云
如何科学测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是一个重大课题。文章利用修正后的Cobb-Douglas的生产函数给出了科学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方法,最后对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实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对Cobb-Douglas生产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词:
生产函数 农业技术进步 贡献率 测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荣丽 黄鹏
农业发展及其现代化主要取决于农业技术进步。本文采用了增长速度方程、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总因子生产率指数等三种方法测算了云南省大农业“九五”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 ,试图为云南今后的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实证上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芝俊 袁开智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采用分省面板数据对20年来(1985—2005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与总产出增长进行了定量研究,测算出各年度的要素弹性和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并将农业技术进步率作了定量分解。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而狭义农业技术进步始终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其中又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
关键词:
农业 技术进步率 分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靳贞来
本文通过对CD生产函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基本模型及生产函数的假设与应用条件的阐述,提出了使用CD函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对改进技术进步测定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CD生产函数 农业技术进步 贡献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会奇 王克稳 李辉
中国农业增长除受资本、劳动力和土地面积等投入要素的影响之外,技术进步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扩展的CD函数,采用全国29个省份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广义技术进步中分解出了人力资本积累、农业结构效应和农业总投资的外部性影响,进而更为精确地测算了1995-2008年的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总投资的外部性明显,农业的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呈现分阶段的特征,而且近年间降为负值。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索罗残值法 技术进步分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希刚 史照林
农业技术进步包括两大方面: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仅包括前者的技术进步,称作狭义的技术进步,同时包括两者在内的技术进步,称作广义的技术进步。 广义技术进步除了包括狭义技术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等方面软技术进步。 对技术进步较全面的理解,应指广义的技术进步。其对经济增长作用,可以通过考察技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希刚 刘延风
本文在介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定方法,并对"八五"期间全国及各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际测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希刚
本文论述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特点和对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作用,阐述测定广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两种基本途径:①利用含有时间变量的生产函数,测出投入产出比的变化速率;②利用含有时间变量的间接成本函数,测出产品成本的变化速率。“七五”期间我国广义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为28%,比“六五”期间下降7%。分析了下降的原因,提出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凌远云 郭犹焕 魏小梅
对CD生产函数测度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质疑和改进思路凌远云郭犹焕魏小梅目前CD生产函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而测算结果往往因技术进步内涵的理解和资料的选用而存在很大差异。另外,测算结果还产生了经济学界对技术进步涵义与一般人的常识概念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芝俊 张社梅
本研究试图从一种新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农业生产中投入要素的弹性变动趋势建立模型,进而测算1986—2003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得出一些以投入要素弹性变动趋势及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趋势分析为基础的结论:①物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时期;②现阶段,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是一个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的指标;③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可以与国家每一个“五年计划”不同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虎兆 栾明
利用天津市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估算了天津市服务业的资本存量;以此为基础,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C-D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并分析了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得出如下结论:天津市服务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仍然较低,服务业发展处于资本驱动阶段。最后提出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旭 田艳慧 郝翌 张伊珍
研究目标:更准确地估算我国的技术进步率、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方法: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构建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潜变量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MIMIC Model)。利用MCMC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最后用贝叶斯插补法估算两个潜变量。研究发现:利用新方法估算出的技术进步率更加合理,新方法也显示出了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更为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中国技术进步率。研究价值:为SEM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规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旭 田艳慧 郝翌 张伊珍
研究目标:更准确地估算我国的技术进步率、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方法: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构建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潜变量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MIMIC Model)。利用MCMC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最后用贝叶斯插补法估算两个潜变量。研究发现:利用新方法估算出的技术进步率更加合理,新方法也显示出了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更为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中国技术进步率。研究价值:为SEM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规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秋霞 杨妍妍 高齐圣
文章利用邹突变点检验对我国1990-2006年的农业数据非为两个阶段,并针对每阶段建立协整模型以避免伪回归问题,进而由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计算各自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得到前后两阶段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7.69%和42.83%,最后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业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协整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