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3)
2023(8529)
2022(6853)
2021(6095)
2020(5270)
2019(11356)
2018(11354)
2017(22162)
2016(11645)
2015(12937)
2014(12873)
2013(13127)
2012(11862)
2011(10322)
2010(10655)
2009(10218)
2008(10410)
2007(9820)
2006(8808)
2005(8003)
作者
(32938)
(28211)
(27933)
(26091)
(17712)
(13438)
(12442)
(10989)
(10515)
(10087)
(9575)
(9264)
(9092)
(8805)
(8657)
(8311)
(8225)
(8162)
(8104)
(8049)
(7032)
(6860)
(6859)
(6604)
(6487)
(6236)
(6229)
(6219)
(5775)
(5609)
学科
(80775)
(64357)
企业(64357)
(57392)
经济(57314)
管理(48867)
(44275)
农业(29562)
业经(26857)
方法(23607)
(23368)
技术(19083)
数学(16458)
数学方法(16410)
(15704)
财务(15695)
财务管理(15686)
企业财务(14818)
(13259)
(12839)
中国(12742)
技术管理(11695)
收入(11254)
(11203)
(11037)
企业经济(10337)
(10166)
(9915)
贸易(9910)
经营(9888)
机构
学院(180788)
大学(169162)
(84862)
经济(83616)
管理(78728)
理学(68035)
理学院(67583)
管理学(66998)
管理学院(66683)
研究(52471)
(44799)
中国(44234)
(36406)
(33759)
农业(33653)
业大(30313)
(29065)
财经(28817)
科学(28761)
(26122)
(25680)
中心(25496)
经济管理(24859)
经济学(24748)
研究所(22763)
经济学院(22681)
商学(21955)
(21945)
商学院(21787)
财经大学(20487)
基金
项目(115414)
科学(93543)
研究(89491)
基金(85469)
(72116)
国家(71252)
科学基金(63823)
社会(61083)
社会科(57683)
社会科学(57668)
(47773)
基金项目(45837)
自然(38416)
教育(38029)
自然科(37601)
自然科学(37594)
自然科学基金(36998)
编号(36979)
(36361)
资助(32761)
(32584)
(28305)
(27117)
成果(27117)
(26425)
(26186)
国家社会(25654)
(25557)
创新(25537)
重点(24534)
期刊
(104374)
经济(104374)
(50321)
研究(49105)
中国(35222)
农业(34025)
管理(30937)
(30573)
业经(25160)
科学(24270)
学报(21546)
技术(19790)
大学(18339)
学学(18091)
(17971)
金融(17971)
(17342)
财经(14444)
经济研究(14165)
问题(14091)
技术经济(13810)
农村(13516)
(13516)
农业经济(13454)
(12562)
世界(11779)
经济问题(10220)
教育(9951)
现代(9907)
商业(9808)
共检索到271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汉祥   彭慧灵   田婧   王战  
[目的]考察农业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差距,特别是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以及区域内的不平等现象。这为决策者提供精准依据,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共富,为解决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2011至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RIF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特别关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尤其在高收入农户中更明显,与人力资本和资本积累理论一致。东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则加剧了不平等。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改善可缓和技术进步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加剧了不平等,而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助于减少差距。[结论]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是针对地区差异优化农业技术普及策略,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关注低成本、高适应性技术;二是调整农业支持政策,减少技术进步对中西部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三是鼓励农业技术创新,优化创新激励机制,确保技术进步的红利公平惠及所有农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爱民  李子联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四种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优质化、促使品种多样化、促进劳动力转移。不同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四种机制的综合效应。笔者运用联立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生产率对农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减少0.6116%;农业技术进步通过产品优化、品种多样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分别增加1.1584%、0.2724%和0.475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总效应为正,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29...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智  何蒲明  
利用2005年~2017年我国15个粮食主产区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具体来说,粮食价格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转移性收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用"小麦价格"替换"粮食价格",用"农业现代化水平"替换"农业技术进步"发现计量结论一致且具有较好稳健性。据此,提出加大农村转移性支付力度,重视企业关键技术创新,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轶群  孔婷婷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李莲青  王娟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轶群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加重了中国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本文从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技术进步角度探讨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加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初始值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引致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农产品进出口均会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产品贸易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农业技术进步具有中介作用,提高市场化水平、扩大开放程度、提升人力资本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区域间存在差异;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农产品进口的增长则会扩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在区域间较为一致,农产品贸易经由农业技术进步影响农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受区域间农产品贸易规模差异的影响。本文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志成  闫佳  
劳动经济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共识:美国等OECD国家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教育升水(不同教育水平工人的工资差距)持续上升是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但90年代共识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教育升水并非总是上升的事实。此外其理论基础在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抑制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腐蚀效应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规模效应会加剧工资不平等。本文指出其理论基础的缺陷,并将教育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供求关系整合在一个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都处于内生演化的动态模型中。本文证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在短期会提升工资不平等,但当教育系统的效率处于一定的区间时,技能偏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洪亮  徐翔  孙国锋  
本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了1983—2003年我国省际间农民的收入不平等,并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了分解,按不同区域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最后使用收入转换矩阵度量了收入变动程度,从而考察收入不平等的时间依赖性。结论是从收入构成上看,省际间农民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主要源于收入结构效应;从区域上看,农民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且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带有越来越强的时间依赖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符源  郑炎成  
我国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收入却无法持续快速增长。而不平等交换是当前农民收入无法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它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工农业产品交易机会不平等、农民工与其他群体的增收机会不平等和农户与企业的交易地位不平等。本文通过对不平等交换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的分析,揭示出要扫清农民增收道路上的不平等障碍,通过严格监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民基本生活资料价格、消除劳动力迁移的制度性障碍、鼓励和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等手段,才能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保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宇新  王立平  姚梅  
文章利用Gini系数和GE指数测算了2000~2008年我国省域间农民的收入不平等,并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了分解,按东中西三个区域对Gini系数和GE指数进行了地区子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省域间农民收入不平等没有上升的趋势,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贡献率达到60%以上;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提高有助于缩小不平等,特别是第一产业收入农业收入的提高会缩小收入差距;大部分收入不均等是由地区间差异解释的,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的贡献率最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彩华  周艳波  扈立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开妍  杨锦秀  曾建霞  
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2~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还能通过对劳动力的替代和释放效应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且在不同区域间,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入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政府应注重农业技术的发展,重视农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进宝  刘洪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弱相关性,认为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且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之差介于0和1之间时,技术进步将对农民农业收入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这一结论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庆  田士超  徐志刚  邵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不仅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也在持续扩大。而在现有众多的研究农民收入不平等的文献中,农地制度对于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却很少涉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安排之下,土地"按人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因而必然带来土地的细碎化,本研究从这一现象出发,探讨农地制度对于农民收入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其次,现有的很多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中,一般都采用指数分解的方法,这样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有很大的偏差,而在本研究中,最新的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法将被采用,这将克服常规指数分解分析的局限。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舒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教育回报率的变化是引起我国劳动者收入不平等扩大的重要原因。基于该模型的进一步推导分解出了教育的要素回报效应与要素结构效应,前者拉大了收入不平等,后者降低了收入不平等,但总效应仍然是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利用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方法,本文验证了上述理论预测与实际数据的高度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