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72)
2023(17572)
2022(14971)
2021(13698)
2020(11695)
2019(26117)
2018(26014)
2017(50228)
2016(27358)
2015(30370)
2014(29943)
2013(30126)
2012(27548)
2011(24652)
2010(24489)
2009(22855)
2008(22744)
2007(20392)
2006(18135)
2005(15821)
作者
(81310)
(67853)
(67549)
(63838)
(42999)
(32676)
(30301)
(26778)
(25705)
(24200)
(23042)
(22856)
(21513)
(21455)
(20864)
(20647)
(20357)
(20158)
(19491)
(19400)
(17190)
(16650)
(16479)
(15511)
(15232)
(15187)
(15061)
(14999)
(13705)
(13490)
学科
(115673)
经济(115535)
(105810)
管理(88669)
(87356)
企业(87356)
方法(54600)
(48794)
数学(44922)
数学方法(44553)
(35545)
业经(34749)
农业(32505)
中国(27796)
(23715)
财务(23650)
财务管理(23617)
技术(23431)
企业财务(22424)
(22054)
(21461)
(21390)
贸易(21381)
(20779)
地方(20722)
理论(19149)
(18822)
(17822)
(17773)
环境(16630)
机构
学院(399491)
大学(394901)
(163707)
管理(162802)
经济(160546)
理学(141635)
理学院(140209)
管理学(138090)
管理学院(137379)
研究(127996)
中国(97609)
(82774)
(82648)
科学(80549)
(72908)
业大(67070)
(64616)
农业(64202)
财经(59229)
中心(59024)
(58889)
研究所(58885)
(54108)
北京(51324)
经济学(48713)
(47920)
师范(47369)
(46997)
(45296)
经济管理(44506)
基金
项目(274580)
科学(215946)
基金(200577)
研究(197515)
(175852)
国家(174285)
科学基金(150235)
社会(126541)
社会科(119828)
社会科学(119793)
(108258)
基金项目(107293)
自然(98582)
自然科(96339)
自然科学(96312)
自然科学基金(94662)
(89673)
教育(88493)
资助(81602)
编号(79656)
成果(62249)
重点(60690)
(60248)
(59028)
(58582)
创新(54611)
课题(53151)
(53132)
科研(52582)
国家社会(52314)
期刊
(181290)
经济(181290)
研究(110828)
(80613)
中国(70978)
学报(67081)
科学(60674)
管理(59553)
(56312)
农业(54529)
大学(50752)
学学(48713)
业经(35418)
(35351)
金融(35351)
技术(35052)
教育(34233)
财经(29086)
(28217)
经济研究(27379)
(24840)
问题(24504)
技术经济(22115)
科技(20775)
(20440)
商业(18791)
现代(18532)
业大(18277)
理论(18245)
世界(17679)
共检索到574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大胜  李琴  
本文从5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1985—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率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但经历了阶段性的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乔慧  程郁  曾起艳  郑风田  
本文同时采用TreaTmenT effecT模型中极大似然估计和两阶段估计的方法,在纠正自选择偏差的基础上,分析了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以及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因素。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对农业纯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受教育水平、家庭农业收入比重、村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轶群  孔婷婷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爱民  李子联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四种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优质化、促使品种多样化、促进劳动力转移。不同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四种机制的综合效应。笔者运用联立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生产率对农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减少0.6116%;农业技术进步通过产品优化、品种多样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分别增加1.1584%、0.2724%和0.475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总效应为正,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29...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轶群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加重了中国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本文从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技术进步角度探讨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加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初始值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引致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农产品进出口均会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产品贸易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农业技术进步具有中介作用,提高市场化水平、扩大开放程度、提升人力资本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区域间存在差异;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农产品进口的增长则会扩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在区域间较为一致,农产品贸易经由农业技术进步影响农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受区域间农产品贸易规模差异的影响。本文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镜淳  穆月英  
县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理单元,农业技术进步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技术扩散理论,以河南省为例,利用2010—2019年县域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分解的方法,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大小、范围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引致且伴随农业技术效率的损失,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农业技术进步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对城乡收入差距抑制效应大小为-0.013。在时间维度,短期技术溢出效应系数显著为负,长期不显著;在区域异质性维度,不同人均生产总值水平的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有所差异;在地理距离维度,150 km以内为空间溢出的密集区,随着距离的增大空间溢出效应越来越小。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是有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溢出路径。因此,为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提出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降低技术扩散的交易成本、破除县域农业技术溢出壁垒,着力构建县域技术信息交流网络,在进一步推进前沿技术进步的同时重视技术效率的要素重配置作用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也扩大了差距,但并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各区域中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的缩减作用更为明显;农业技术进步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进行制定,而且也要处理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涛涛  李谷成  
采用中国动态CGE模型,使用编制的2012年细化农业部门社会核算矩阵,模拟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居民绝对、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在中期会加剧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但长期会缩小该差距;在所有模拟期,农业技术进步会缩小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与中性技术进步相比,有偏技术进步减缓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更显著;要素替代弹性通过影响城乡居民的要素报酬配置,决定农业技术进步缓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我们的研究结论,可为农业最优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涛涛  李谷成  
采用中国动态CGE模型,使用编制的2012年细化农业部门社会核算矩阵,模拟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居民绝对、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在中期会加剧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但长期会缩小该差距;在所有模拟期,农业技术进步会缩小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与中性技术进步相比,有偏技术进步减缓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更显著;要素替代弹性通过影响城乡居民的要素报酬配置,决定农业技术进步缓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我们的研究结论,可为农业最优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目的]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2007-2018年期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方法]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并设置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将农业技术进步分解为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结果]中国省域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技术进步不仅有利于缩小本省份城乡收入差距,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邻近省份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农业技术效率则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农业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同时加强省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区域间农业技术的创新、转化与扩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智  何蒲明  
利用2005年~2017年我国15个粮食主产区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具体来说,粮食价格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转移性收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用"小麦价格"替换"粮食价格",用"农业现代化水平"替换"农业技术进步"发现计量结论一致且具有较好稳健性。据此,提出加大农村转移性支付力度,重视企业关键技术创新,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李莲青  王娟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静  万俊毅  韩亮  
基于2016年和2018年CLDS数据,考察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使用造成农户经营性收入差距,且在不同资源禀赋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够熨平数字技术使用造成的农户经营性收入差距,并在不同作物地区呈现异质性;相比经济作物地区,粮食作物地区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更能缓解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益松  
技术进步通常会促使农业生产者增加要素投入,提高产品产量。随着新技术的加速推广和应用,要素和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必将发生重大变化。除少数技术领先者外,农业生产者面临着来自要素和产品市场的双重压力,一般难以在技术进步中实现增加收入的目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晨  顾晓君  高健  俞美莲  
分析上海农业技术进步的情况总结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农用机械装备经历了3个阶段的转变,机械技术的进步使农机设备呈现大型化、综合化、配套化的趋势,以满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农业生化技术的进步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改变了种植业的生产结构。通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的刻画发现,上海农业呈现"S型"的增长路径,农业技术进步因循了"劳动节约型—停滞—土地节约型(主)+劳动节约型(辅)"的演进路径。进而构建双对数形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90—1999年、2001—2014年上海郊区县的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