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22)
- 2023(19050)
- 2022(16212)
- 2021(15084)
- 2020(12572)
- 2019(28868)
- 2018(28434)
- 2017(54054)
- 2016(28981)
- 2015(32606)
- 2014(32222)
- 2013(31880)
- 2012(29275)
- 2011(26052)
- 2010(25861)
- 2009(24134)
- 2008(23848)
- 2007(21029)
- 2006(18536)
- 2005(16251)
- 学科
- 济(124905)
- 经济(124770)
- 业(108281)
- 管理(92596)
- 企(89351)
- 企业(89351)
- 方法(58439)
- 农(52065)
- 数学(48556)
- 数学方法(47985)
- 业经(37348)
- 财(35413)
- 农业(34663)
- 中国(32049)
- 务(24467)
- 财务(24392)
- 财务管理(24354)
- 技术(24016)
- 企业财务(23111)
- 制(22993)
- 地方(22869)
- 贸(22165)
- 贸易(22155)
- 学(21582)
- 易(21540)
- 理论(20913)
- 和(20176)
- 策(18958)
- 划(18541)
- 环境(17307)
- 机构
- 学院(414493)
- 大学(410053)
- 济(171771)
- 管理(171301)
- 经济(168412)
- 理学(148676)
- 理学院(147212)
- 管理学(144819)
- 管理学院(144056)
- 研究(131299)
- 中国(102324)
- 京(85679)
- 科学(79106)
- 财(76992)
- 农(75302)
- 所(63844)
- 业大(63367)
- 中心(62235)
- 财经(62116)
- 江(60873)
- 研究所(57821)
- 农业(57552)
- 经(56775)
- 北京(53272)
- 范(51610)
- 经济学(51229)
- 师范(51178)
- 州(48931)
- 院(47406)
- 经济学院(46429)
- 基金
- 项目(283540)
- 科学(225306)
- 研究(209866)
- 基金(207930)
- 家(179458)
- 国家(177847)
- 科学基金(155419)
- 社会(134904)
- 社会科(127774)
- 社会科学(127740)
- 省(110703)
- 基金项目(110244)
- 自然(99938)
- 自然科(97691)
- 自然科学(97670)
- 自然科学基金(95944)
- 教育(95154)
- 划(91579)
- 编号(86215)
- 资助(84782)
- 成果(67772)
- 部(62737)
- 重点(62315)
- 创(60487)
- 发(60290)
- 课题(57215)
- 国家社会(56020)
- 创新(56014)
- 教育部(54268)
- 人文(53923)
- 期刊
- 济(190506)
- 经济(190506)
- 研究(117833)
- 中国(78839)
- 农(74437)
- 管理(63787)
- 学报(61375)
- 财(60607)
- 科学(59094)
- 农业(50887)
- 大学(48437)
- 学学(45922)
- 教育(40004)
- 技术(39620)
- 业经(36712)
- 融(36558)
- 金融(36558)
- 财经(30146)
- 经济研究(28692)
- 业(25862)
- 经(25831)
- 问题(25137)
- 技术经济(22880)
- 版(20444)
- 科技(20174)
- 理论(19795)
- 图书(19723)
- 现代(19415)
- 统计(19385)
- 商业(19042)
共检索到608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 佟光霁
经验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仍具有转移空间和潜力。作为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劳动力转移在受制于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会影响技术进步。本文基于1978~2011年的全国数据,估算了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均衡关系,与理论模型结论相符;非农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理论模型结论不符。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认为,有必要在技能培训、品牌路线、深化改革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保证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之间顺利转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朱业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拉力"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显著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而城镇化的"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也扩大了差距,但并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各区域中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的缩减作用更为明显;农业技术进步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进行制定,而且也要处理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轶群 孔婷婷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劳动力转移 农民收入 收入差距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佳 李丰 何玉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党中央治理国政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了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因而,提高粮食的安全生产能力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99—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单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大量优质劳动力被转移到二三产业之中,与农业技术结合时并未有效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甚至还出现抑制生产的现象。为此政府应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农村科技教育素质水平、扎实推进粮食主产区的空间合作,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洪银
采用数理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规律。研究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采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生产较高需求弹性的产品,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才能得以发挥。研究还表明,长期内,技术进步能够扩张劳动需求;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作用,而非农部门资本产出弹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加 黄祖辉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佟光霁 王卫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不但受制于产业技术进步,也会影响产业技术进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1978—2011年三次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显著相关关系,而第二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这一实证结论,提出保证农村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顺利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宇薇 汪红梅
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农业发展质量,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系统GMM),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质量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质量将逐渐产生不利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质量的影响也呈下降趋势;农业技术进步在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质量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而劳动力转移并未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质量作用中产生影响。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技术进步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琳子 肖卫
在考察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劳动力有效流动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二元经济均衡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模型,研究发现二元经济中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劳动力有效流向现代产业部门的前提条件,并构成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基本动力。基于1992-2012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显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现代产业对农业的反哺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劳动力有效流动、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决定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牛若峰
45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按照就业消长特点,大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农村工业化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发展应当采行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路线,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亦应采行劳动——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之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宽 邓鑫 沈倩岭 漆雁斌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影响机制。其次,基于农业生产效率的分组研究思路,分别构建了中国1985-2012年的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三者之间动态关系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区域内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动态促进作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正向作用机制只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显著存在。最后,政府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这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宽 邓鑫 沈倩岭 漆雁斌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影响机制。其次,基于农业生产效率的分组研究思路,分别构建了中国1985-2012年的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三者之间动态关系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区域内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动态促进作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正向作用机制只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显著存在。最后,政府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区域间的差异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名望 阮青松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走过的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的动态模型和基于1978-2008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较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较少的土地资源禀赋是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始动力和内在根本原因,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或城镇,使得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下降,农地荒芜现象严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资本投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影响显著,增...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志海 麦尔旦·吐尔孙 王雅鹏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以及其他环境变量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对样本农户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纯技术效率却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其他环境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是否租入土地、是否拥有农用机械、地形条件、道路设施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而工作经验、是否存在兼业、气候条件以及贷款难易程度则带来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效应研究:1978—2011年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和消费增长效应及其启示——基于10年间两次农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78~2015年):模型与实证
年轻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参与——基于CHNS 2006年成人数据的实证研究
非农收入、农业效率与农业投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格局的反思
非农转移与农内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为选择与机理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不同部门劳动力从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年陕西省的数据199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