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7)
2023(11467)
2022(9603)
2021(8759)
2020(7355)
2019(16500)
2018(16556)
2017(32220)
2016(16826)
2015(18710)
2014(18384)
2013(18442)
2012(16766)
2011(14658)
2010(14831)
2009(13998)
2008(14022)
2007(12909)
2006(11578)
2005(10420)
作者
(46789)
(39484)
(39199)
(36540)
(24767)
(18991)
(17829)
(15272)
(14842)
(14096)
(13334)
(13234)
(12443)
(12302)
(11733)
(11710)
(11700)
(11460)
(11435)
(11382)
(9686)
(9631)
(9398)
(9169)
(8930)
(8686)
(8672)
(8612)
(7871)
(7839)
学科
(88555)
(73135)
经济(72940)
(70835)
企业(70835)
管理(62070)
(46248)
农业(30916)
业经(29996)
方法(29535)
(23600)
数学(21337)
数学方法(21192)
技术(20646)
中国(18274)
(17314)
财务(17292)
财务管理(17283)
(16944)
企业财务(16266)
(14500)
(14073)
贸易(14066)
地方(13985)
(13888)
(13696)
理论(13514)
(13354)
(12649)
技术管理(12421)
机构
学院(244621)
大学(235851)
(104762)
管理(104615)
经济(102647)
理学(89942)
理学院(89153)
管理学(88169)
管理学院(87695)
研究(72799)
中国(59444)
(52306)
(48668)
(45886)
科学(42404)
农业(39734)
(39235)
业大(38835)
财经(36315)
中心(36261)
(35027)
(32784)
研究所(31212)
(30784)
经济管理(30152)
经济学(29812)
北京(29548)
(29531)
师范(29353)
商学(27491)
基金
项目(160841)
科学(129404)
研究(123681)
基金(117727)
(99876)
国家(98811)
科学基金(87868)
社会(83138)
社会科(77736)
社会科学(77709)
(65691)
基金项目(63772)
自然(54141)
教育(53418)
自然科(52942)
自然科学(52935)
编号(52614)
自然科学基金(52085)
(51841)
资助(44672)
成果(40419)
(37541)
(37336)
(35907)
(35418)
重点(34390)
创新(34001)
国家社会(33904)
(32989)
课题(32863)
期刊
(128002)
经济(128002)
研究(66816)
(55718)
中国(50980)
管理(39193)
农业(37953)
(37922)
科学(32583)
学报(31131)
业经(28591)
大学(25263)
技术(24887)
学学(23810)
(22295)
金融(22295)
教育(20056)
(19796)
财经(17700)
经济研究(17234)
问题(17210)
技术经济(15838)
(15386)
图书(14309)
农村(14199)
(14199)
农业经济(13842)
世界(13138)
现代(12880)
(12347)
共检索到370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光乔  张凡  
为了探究农业技术补贴、社会网络对农机作业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DEA方法测算了2017年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机秸秆还田作业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农业技术补贴、社会网络对农机秸秆还田作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秸秆还田补贴可以显著提高秸秆还田作业效率,特别是将补贴兑现给农机户,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秸秆还田作业效率;(2)社会网络越强的农户,机械化还田补贴对作业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大。基于此,完善农机户秸秆还田补贴政策,搭建农村良好的社会网络平台,是提高秸秆还田作业效率应该关注的重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光乔  周力  毛慧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黑龙江、山东、江苏3省12县277户农机用户2017年秸秆还田作业情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对农机户社会化服务效率和农机作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能够提高农机户社会化服务效率。(2)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补贴能够提升农机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且在实施作业补贴时第三方核查对农机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3)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补贴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机户服务效率和作业质量影响更大。基于此针对提升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和政府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加荣  穆月英  陈阜  邓祥宏  
农业技术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农业技术补贴政策的实施及其实施效果问题备受关注。本研究以河南省和江苏省农村的实地调研数据资料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农业技术及其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并运用Logit模型分析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秸杆还田机械质量等变量在1%显著性水平下差异显著;均和农业技术的采用呈正相关关系,而补贴变量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本研究就加强农业技术补贴政策和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完善农业技术和技术补贴政策、加强技术指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志刚  张骏逸  吕开宇  
本文基于农户时间偏好和受益不确定性构建了一个农户跨期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分析框架,着重讨论规模户与小农户跨期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差异,并利用中国4省679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不同规模农户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行为的差异显著;规模户因其量级效应较大,资本禀赋较丰富,时间偏好程度较低,对未来收益较敏感,贴现率也较低,因而较倾向于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不过,对于规模户,较短的地权期限影响其技术受益,对其采用秸秆还田技术行为有抑制作用。政府需对不同规模农户采取不同方式激励他们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较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淑杰  孙天华  
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在提高农业种植业科技水平和规模化程度、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激发农户生产积极性、促进培育种植业优势主导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良种补贴政策在执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祥宏  穆月英  钱加荣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影响农业技术采用的因素较多,其中,政府补贴可促进农业技术的采用。在对我国实施的农业技术补贴政策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河南省4种粮食生产的成本收益数据为依据,运用DEA模型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补贴扩大了技术采用。在农作物不减产甚至增产的情况下,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节约了农户的投入成本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的农业技术补贴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为此,要加大对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技术补贴力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宜水  赵立欣  孙丽英  孟海波  
我国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调查方法,阻碍了秸秆综合利用进程。本文从总量、经济性、空间和时间分布等角度评价秸秆资源,建立农作物秸秆评价标准体系,将农户问卷调查与的农作物收获时直接采样测试草谷比等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范围、内容和方法。通过在实际调查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有利于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进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诚  毕于运  高春雨  王亚静  周珂  王莹  
为进一步解决我国秸秆禁烧难题,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秸秆重点区域禁烧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目前全国已经进入"全境禁烧"管理和"重点区域禁烧"管理相并行的时期,全国年均秸秆焚烧遥感火点数量由2004—2005年年均14 509个降至2016—2017年年均9 297个,东部平原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焚烧强度明显减弱,但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秸秆焚烧的重灾区。并对我国秸秆焚烧治理提出4点政策建议,一是出台秸秆焚烧治理专项法律规定,二是完善秸秆禁烧区违规处罚,三是秸秆非禁烧区开展限制性焚烧管理,四是加强东北三省的秸秆综合利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阮建雯  蔡宗寿  余继文  郭兴昱  阮解琼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必然产生的副产品,也是宝贵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秸秆体积、提升秸秆营养价值、改善秸秆燃烧性能、降低秸秆储运成本,有利于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规模化利用、产业化发展、商品化运作,是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总结了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发展的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学良  方宪法  陈开化  
我国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现状与趋向马学良,方宪法,陈开化(中国农机院农机化所北京100083)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副产品,资源数量很大且分布极为广泛,随着农业资源开发进程加快,秸秆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学良  方宪法  陈开化  
我国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现状与趋向马学良,方宪法,陈开化(中国农机院农机化所北京100083)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副产品,资源数量很大且分布极为广泛,随着农业资源开发进程加快,秸秆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泽媛  郑军  
[目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举措,厘清我国秸秆还田领域的研究脉络与变迁,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探析研究前沿与趋势,为秸秆还田的实践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方法]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98—2020年1 677篇"秸秆还田"研究文献。[结果]农作物秸秆还田领域研究经历缓慢发展、井喷增长、波动攀升3个阶段,聚焦还田秸秆腐解与培肥地力、秸秆还田农作物营养与种植技术等五大热点;高产作者以宁堂原等为代表,呈单线或团队合作;发文机构以科研院所和农业类高等院校为主,科研院所研究成果卓越,农业类高等院校更具研究潜力,机构多方合作不紧密;突现词预示土壤结构修复与土质改良等秸秆还田潜力以及土壤监测与治理为研究趋势。[结论]未来,秸秆还田研究覆盖面要突破传统局限,拓展多种作物的还田理论与实证研究;秸秆还田应因地制宜,以地域单元的还田系统为研究重点;加强研究内容可行性和持续性,农作物秸秆还田不仅要"好用",更需"有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兴杰  齐振宏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对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共935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在技术补贴相同的情况下,农户预期收益越高,越有助于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发生;(3)从人力资本数量来看,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4)从代际差异来看,预期收益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普遍受到预期收益的影响,而技术补贴在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方面代际差异不明显。因此,政府既要加强顶层设计,针对稻虾共作技术制定系统的补贴方案,以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作用;也要强化农户对稻虾共作技术的收益预期,以提高农户采纳积极性,进而实现稻虾共作技术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兴杰  齐振宏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对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共935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在技术补贴相同的情况下,农户预期收益越高,越有助于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发生;(3)从人力资本数量来看,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4)从代际差异来看,预期收益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普遍受到预期收益的影响,而技术补贴在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方面代际差异不明显。因此,政府既要加强顶层设计,针对稻虾共作技术制定系统的补贴方案,以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作用;也要强化农户对稻虾共作技术的收益预期,以提高农户采纳积极性,进而实现稻虾共作技术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毕于运  高春雨  王红彦  王萍  王亚静  
[目的]对全国秸秆堆沤肥料化利用量、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量、农户秸秆直接燃用量、秸秆新型产业化利用量进行系统估算,并结合问题分析和发展需求,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水平的策略,以期为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全国"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终期评估结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对全国秸秆离田利用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1) 2015年,全国秸秆离田利用总量为3. 46亿t,占全国秸秆已利用量的47. 99%;(2)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为1. 69亿t,占秸秆离田利用总量的48. 84%;(3)全国秸秆堆肥利用量约为1 400万t,其中工厂化堆肥利用秸秆量约为400万t;(4)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量约为2 000万~2 400万t,农户直接燃用秸秆量约为0. 85亿t;(5)全国秸秆新能源、工厂化堆肥、原料化等新型产业利用量约为0. 48亿~0. 52亿t,占秸秆离田利用总量的12. 24%~13. 37%。[结论]未来,我国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应建立新型的农牧结合制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组合施肥制度,打造以废弃秸秆为主要消纳对象的秸秆产业化体系,并努力提高秸秆打包离田机械作业质量和秸秆新型产业高值化利用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