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4)
- 2023(12138)
- 2022(9657)
- 2021(8938)
- 2020(7367)
- 2019(16291)
- 2018(16238)
- 2017(30615)
- 2016(16265)
- 2015(18210)
- 2014(18066)
- 2013(17792)
- 2012(16249)
- 2011(14327)
- 2010(14601)
- 2009(13727)
- 2008(13948)
- 2007(13011)
- 2006(11623)
- 2005(10444)
- 学科
- 业(85900)
- 济(73697)
- 经济(73505)
- 企(68405)
- 企业(68405)
- 管理(58831)
- 农(50018)
- 农业(33587)
- 业经(31458)
- 方法(28155)
- 财(23819)
- 技术(20281)
- 数学(19973)
- 数学方法(19756)
- 中国(19387)
- 务(16888)
- 财务(16868)
- 财务管理(16854)
- 制(15904)
- 企业财务(15854)
- 策(14914)
- 地方(14876)
- 理论(14032)
- 和(13617)
- 划(12982)
- 农业经济(12764)
- 体(12744)
- 技术管理(11994)
- 发(11722)
- 贸(11394)
- 机构
- 学院(240973)
- 大学(229369)
- 济(101369)
- 经济(99329)
- 管理(98975)
- 理学(85006)
- 理学院(84194)
- 管理学(83063)
- 管理学院(82594)
- 研究(73421)
- 中国(59532)
- 农(52966)
- 京(48027)
- 财(45011)
- 科学(42985)
- 农业(39598)
- 江(39156)
- 业大(38222)
- 中心(35759)
- 所(35647)
- 财经(35189)
- 研究所(31729)
- 经(31641)
- 州(30512)
- 范(29866)
- 师范(29689)
- 北京(29302)
- 经济管理(29161)
- 经济学(29110)
- 经济学院(26374)
- 基金
- 项目(155477)
- 科学(124490)
- 研究(121055)
- 基金(112210)
- 家(94881)
- 国家(93754)
- 科学基金(82986)
- 社会(80473)
- 社会科(75049)
- 社会科学(75025)
- 省(64632)
- 基金项目(60368)
- 教育(53059)
- 编号(51369)
- 划(50453)
- 自然(50259)
- 自然科(49105)
- 自然科学(49096)
- 自然科学基金(48236)
- 资助(42627)
- 成果(39520)
- 业(36285)
- 创(35873)
- 发(35485)
- 部(34121)
- 课题(33604)
- 重点(33518)
- 国家社会(32615)
- 创新(32601)
- 制(32317)
- 期刊
- 济(128558)
- 经济(128558)
- 研究(67634)
- 农(58737)
- 中国(51440)
- 农业(39848)
- 财(37760)
- 管理(37628)
- 科学(33625)
- 学报(31322)
- 业经(29231)
- 大学(25970)
- 技术(25808)
- 学学(24770)
- 教育(22882)
- 融(21297)
- 金融(21297)
- 业(19894)
- 问题(17202)
- 财经(17157)
- 经济研究(16965)
- 技术经济(15754)
- 农业经济(15080)
- 经(14966)
- 农村(14942)
- 村(14942)
- 版(13808)
- 世界(13156)
- 现代(12846)
- 科技(12300)
共检索到366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 高天跃
本文以陕西YL现代农业园区西村为典型案例,以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为社会背景,以农业技术为切入点,以文献分析、村民访谈与实地调查的有机融合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农业技术应用的社会基础与运作机制的描述与分析,探讨乡村社会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变迁的内在实践和逻辑,以及乡村社会发展变迁的动力与趋势,从而认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寻求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本土化解释。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泽龙
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华村是中国农村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村庄,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晋祠泉水是华村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在稻田灌溉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华村逐渐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乡村社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华村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依水而作"到"技术种田"方式的转变。在新农业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华村原有的社会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农业技术 乡村社会 华村 传统稻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开启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迄今已积累了先进的经验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锁定农业科技创新,再次反映了国家对农业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与革新的决心,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快车道。本文作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农业技术在乡村社会中进入的过程、获得与传播的内在机理、交流与更新的运作机制,揭示农业技术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多次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
关键词:
农业技术 乡村社会 设施大棚 运作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争 杨俊
本文通过对油菜种植户的调查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兼业农户比例达74.69%,其中非农兼业户所占比重最大。根据现实状况,本文着重探讨了农户兼业程度与油菜轻简技术应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大多农户而言,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高对轻简技术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会阻碍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但纯农户和非农业户显示出了不同的技术应用特征,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农户最好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
农户兼业 轻简技术 油菜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张英男 刘彦随 李裕瑞 王介勇
文章回顾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的学科传承与发展,分析面向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领域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梳理有关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践应用、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与国际合作研究进展。未来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应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相呼应,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创新发展乡村地域系统与城乡融合系统理论,服务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个战略的有效衔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并为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做出反思,为"后疫情"时代的农业与乡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总体上,未来农业与乡村地理学要围绕专业研究,突出基础理论创新、技术方法研发、重大战略决策支撑,推进专业研究全球化与学术交流国际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业发展是农业技术进步与结构变革的产物,其快慢升降的变化与农业技术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农业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在农业发展轨道上留下了印记。本文以山西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为主题,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试着对山西农业发展与农业技术演变的趋势性、相关性、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春杰 张卫华 于战平
国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早于中国20年的时间,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以色列的示范农场、日本的农园和美国的农业科技园区主要做法的经验分析和总结,结合天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建设内容雷同、经济和社会效益差异大、科技示范带动能力弱,以及过分估计依赖休闲农业的贡献等问题,提出了国外农业园区发展对天津的启示是转变政府扶持农业园区的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探索园区产权制度改革、提高设施使用率和完善对农业园区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叶敬忠 王为径
在现代化语境之下,社会工程学家将技术作为统治工具,确保人类社会物质化、标准化、功能化以及明确化。本文通过展示现代农业技术概况、阐释现代农业技术异化现象、呈现现代农业社会中的全景敞视主义,经由"被剥夺身心自由的农民、被整齐划一的农村社区、被割断血脉的农地以及被嵌入发展主义话语体系的农业"几个维度,反思现代农业技术单一路径的局限性及去政治化特征,揭露现代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社会的分解与重构。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异化 去政治化 规训 重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红梅
提高农业技术需求是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传统社会资本和现代社会资本都有利于农业技术扩散,而转型期社会资本则对农业技术扩散有严重负面影响。在保留传统社会资本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构建现代社会资本势在必行,农民、农民自组织和政府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建国 张锦鹏
唐宋时期,农村投资与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土地和耕牛投资增长很快,成为农村投资热点,乡村富民积极主动进行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农村总体消费水平增长,奢侈性消费较为突出,货币性消费也出现增长状况。这些新特点,是唐宋社会变革在乡村社会的折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性变革引起了农村投资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农村社会分化。新财富力量——富民阶层崛起于乡村,他们通过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和炫耀性消费,谋求在乡村的社会话语权。商品经济作为一种革命性经济因素在农村的渗透,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农村自然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了农村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唐宋 乡村社会 投资与消费 社会变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改革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以整合资源为核心,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以创业联盟为纽带,构建交流学习机制;以创新管理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措施有效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学历教育通道、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诸丹 袁力
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明显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进步,而创意农业作为现代农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要素载体,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艺术、经济等多领域的新兴价值内涵。鉴于此,本文以相关创意农业主题旅游规划研发实践为例证,倡导通过农业与旅游在创意领域的有机融合,促进乡村旅游深度开发。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创意农业 乡村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鹏
中国社会还是一个农村社会,农村是中国的基石。而农村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又要靠农业的持续发展。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巨大变革,农村在潜移默化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使得农业衰退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农业衰退"的现象。因此必须立足农业本身,实现持久的"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农民富裕 农村繁荣 农业衰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波 于冷
在农业农村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明显提高,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明显增强的背景下,研究现代农业技术的最终需求者——农户应用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外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结论和成果。本文旨在对国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结论和观点进行整理和评述,以期对中国农户现代农业技术应用问题的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承华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现代农业具有显著的科技进步主导性、要素投入集约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的特征。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渗透融合,乡村旅游从技术进步、需求数量及结构变化、供给结构变化三个方面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后从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和推广力度,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现代农业 作用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知识—权力—效用:推动乡村社会变迁的文化生态——以湖北潭村种植转基因作物为例
乡村社会变迁场景中的婚嫁习俗
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以苏北窑村为例考察村庄秩序重构的一项经验研究
农民流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读《流动中的乡村治理》
农村能源结构与农村社会变迁相关研究——以河南省农村为例
农民合作行为变化与社会变迁的微观机制——以华北平原S村为例
乡村社会变迁与权威、秩序的建构——对两部乡村政治研究著作的评价和思考
乡村社会变迁对宅基地“三权分置”与乡村振兴的冲击与牵引
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探析——以大连为例
现代农业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