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0)
2023(14656)
2022(12317)
2021(11141)
2020(9688)
2019(21864)
2018(21702)
2017(41897)
2016(22921)
2015(25758)
2014(26019)
2013(25888)
2012(23895)
2011(21515)
2010(21974)
2009(20956)
2008(21265)
2007(19840)
2006(17682)
2005(16017)
作者
(68128)
(57384)
(57345)
(54356)
(36281)
(27520)
(25973)
(22378)
(21467)
(20609)
(19583)
(19229)
(18246)
(18228)
(17983)
(17532)
(17486)
(16892)
(16656)
(16545)
(14339)
(14311)
(14025)
(13069)
(13050)
(12866)
(12840)
(12805)
(11672)
(11593)
学科
(99922)
经济(99776)
(99635)
(81597)
企业(81597)
管理(81158)
(48038)
方法(43895)
数学(35004)
数学方法(34727)
(33166)
业经(32726)
农业(31714)
(24919)
中国(24776)
(22966)
财务(22930)
财务管理(22888)
技术(22061)
企业财务(21689)
(18340)
贸易(18334)
(18167)
(17851)
(17128)
(16945)
理论(16754)
地方(16747)
(16706)
(16504)
机构
学院(344209)
大学(337987)
(145980)
经济(143055)
管理(136002)
理学(116601)
理学院(115446)
管理学(113846)
管理学院(113202)
研究(110881)
中国(87461)
(72543)
(70405)
(68999)
科学(66557)
(56962)
农业(56090)
(55178)
业大(55165)
财经(54020)
中心(52600)
研究所(50996)
(48774)
经济学(43951)
北京(43604)
(42430)
(40839)
师范(40433)
经济学院(39946)
财经大学(39269)
基金
项目(221496)
科学(175072)
研究(163649)
基金(160954)
(139136)
国家(137791)
科学基金(118947)
社会(105617)
社会科(99872)
社会科学(99839)
(89047)
基金项目(85919)
自然(75524)
教育(74348)
自然科(73755)
自然科学(73733)
(72692)
自然科学基金(72506)
编号(67077)
资助(64258)
成果(53625)
(49870)
重点(49376)
(49060)
(48139)
(46532)
(45787)
创新(45278)
课题(45220)
国家社会(43588)
期刊
(171378)
经济(171378)
研究(98178)
(72823)
中国(69915)
(57562)
学报(52444)
管理(51357)
科学(50022)
农业(48913)
大学(40693)
学学(38924)
(33897)
金融(33897)
业经(33218)
技术(32730)
教育(30776)
财经(27368)
(26022)
经济研究(24956)
(23556)
问题(23164)
技术经济(20475)
(18272)
世界(17469)
科技(16402)
(16369)
财会(16322)
现代(16304)
商业(16296)
共检索到519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晓庆  
速水佑次郞和弗农.拉坦关于农业技术变迁理论与农业技术发展的历史事实真相到底有多近呢?本文认为,农业技术变迁之所以发生,不是单一的或几个因素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力系统在起作用。农业技术变迁动力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各个分力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各个分力都对农业技术变迁有所贡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辉  李小芹  李同升  
本文介绍了农业扩散的框架理论、沟通理论、农户行为改变理论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分析了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技术扩散内容和方式;历史基础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效果;政治、市场机制对农业技术扩散的起到加速或减缓作用;另外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启杰  姚云浩  马力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剖析了合作农业推广的主体要素、辅助要素和环境要素三大动力结构及其功能,认为利益驱动、技术带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是合作农业推广的四大动力来源,提出了推广物品属性、交易成本和合作协同三大动力原理,并以广东省金稻种业的合作农业推广为例,对合作农业推广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动力机制的优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恩君  顾焕章  
构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夏恩君,顾焕章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其贡献份额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形成,只有不断地产生技术创新才能促进技术进步速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一般来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红芳  廖西元  王志刚  王磊  
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参与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8省24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参与机制概况调查,采用1~5分量表数据评价基层农技推广参与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产中合作度指标得分最高,核心农户作用显著;专业合作度指标得分较低,农技推广面向产业和市场的能力有待提升;产前合作度得分最低,农技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供给渠道不畅;编制、三权管理等管理体制和农技员的从业年限、学历、职称等个人特征对农技推广参与度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建华  郭儒鹏  
新中农阶层是近几年在农村人口流动和土地流转双重压力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因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资源禀赋成为村内各阶层间的"缓冲带",并在农业技术信息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彰显出独特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对新中农阶层在农业技术信息传播过程中内推和外拉的动力机制分析,得出其具有参与农业技术信息传播、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并给出其具体的培育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大伟  
制度设计决定绿色农业生产者、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的行为和绩效结构;政策激励可以促进要素市场完善,推动绿色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按照绿色农业产业特性,研究产业内外各种关键动力因素的作用机理和作用途径;根据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构建完善的绿色农业发展系统动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绿色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制度变迁的根源及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进行研究,分析适合现阶段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制度因素,充分发挥关键动力因素的作用,优化制度设计促进绿色农业不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阮文彪  
农业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农徽农业大学农经系阮文彪(一)8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明显低落,技术投入相对普遍降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率只有30%—40%,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成果推广率也只有60%左右,平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燕平  谈应权  
本文从农业技术创新的角度,提出我国农村技术发展中应重视两个动力因素:寻找、发现和支持农民中的“创新者”,充分发挥其为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因素的作用;增强科学研究,通过提高农业分工度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条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传谌  孟繁颖  
人们对需要和利益的追求是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内在主体动因,生产力的发展是制度变迁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只有以发展生产力为切入点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制度变迁的进程。因此,制度变迁和具体制度安排的调整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尊重每个人切身利益为主要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制度变迁主体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胜利  何小勇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是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而农民工自身条件、政府的有关政策等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本和收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要采取一系列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常向阳  姚华锋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各省(市、区)在农业技术采用上存在差异;要素禀赋对技术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技术选择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且相对增加机械投入对农业生产具有正效应;单位耕地面积劳动力投入量和化肥投入量对农业生产都具有正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雅鹏  
农业结构调整的发生与发展 ,主要是因为有本质相同、规律相似的内外在动力机制。主要包括 :产需平衡机制、利益均衡机制、产业协调均衡机制、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社会利益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维奇  韩媛媛  
农业技术变迁包括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两个方面,城镇化不仅可以直接对农业新技术的生产和扩散产生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途经促进非农技术向农业技术的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也会反作用于城镇化,即可以通过影响非农技术间接产生影响,也可以对城镇化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的互动机制,并基于中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我国城镇化过程对农业技术的影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需要充分借助城镇化的力量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安希伋  
本文论述了农业技术进步的发展动力、机制和型式,并指出农业技术是一种公共物品,对农业技术市场提出异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