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9)
- 2023(12725)
- 2022(10467)
- 2021(9427)
- 2020(7724)
- 2019(17231)
- 2018(17016)
- 2017(31983)
- 2016(16975)
- 2015(18886)
- 2014(18767)
- 2013(19067)
- 2012(17860)
- 2011(16194)
- 2010(16739)
- 2009(15822)
- 2008(15847)
- 2007(14688)
- 2006(13535)
- 2005(12537)
- 学科
- 业(84056)
- 济(81709)
- 经济(81606)
- 企(66224)
- 企业(66224)
- 管理(59859)
- 农(46459)
- 农业(31311)
- 业经(30602)
- 方法(26131)
- 中国(24022)
- 财(22676)
- 地方(21286)
- 数学(18254)
- 数学方法(18138)
- 技术(17758)
- 制(17328)
- 务(16643)
- 财务(16595)
- 财务管理(16579)
- 和(15730)
- 企业财务(15674)
- 策(15432)
- 发(14966)
- 理论(13621)
- 贸(13387)
- 贸易(13370)
- 体(13341)
- 划(13334)
- 学(13220)
- 机构
- 学院(257436)
- 大学(247439)
- 济(110114)
- 经济(107977)
- 管理(102126)
- 研究(88666)
- 理学(86387)
- 理学院(85527)
- 管理学(84373)
- 管理学院(83902)
- 中国(71997)
- 农(60529)
- 科学(53836)
- 京(53422)
- 财(48948)
- 农业(46157)
- 所(45811)
- 业大(42820)
- 江(42799)
- 中心(41675)
- 研究所(41013)
- 财经(37639)
- 经(33952)
- 州(33759)
- 北京(33622)
- 范(32089)
- 师范(31648)
- 省(31430)
- 经济学(31350)
- 院(31219)
- 基金
- 项目(164572)
- 科学(130107)
- 研究(123107)
- 基金(117619)
- 家(102117)
- 国家(101008)
- 科学基金(87364)
- 社会(79344)
- 社会科(74837)
- 社会科学(74814)
- 省(68277)
- 基金项目(62728)
- 自然(54890)
- 划(54414)
- 自然科(53452)
- 自然科学(53433)
- 教育(53322)
- 自然科学基金(52514)
- 编号(51159)
- 资助(46054)
- 发(42105)
- 成果(39740)
- 业(38694)
- 创(37102)
- 重点(36636)
- 部(35484)
- 课题(34643)
- 发展(34124)
- 创新(33877)
- 展(33564)
- 期刊
- 济(140657)
- 经济(140657)
- 研究(74028)
- 农(63158)
- 中国(60318)
- 农业(42741)
- 管理(42670)
- 财(39061)
- 学报(38274)
- 科学(38235)
- 业经(30555)
- 大学(29285)
- 学学(27821)
- 融(27671)
- 金融(27671)
- 技术(26084)
- 教育(23516)
- 业(22518)
- 经济研究(19180)
- 问题(18732)
- 财经(18423)
- 经(15993)
- 技术经济(15149)
- 农村(14822)
- 村(14822)
- 农业经济(14664)
- 世界(14607)
- 资源(14435)
- 经济问题(13213)
- 版(13056)
共检索到411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正>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我国土壤微生物学学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华癸教授创建的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发展起来。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依托单位,于1990年由原农业部批准建设,1992年经专家评估,被确认为“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2002年经申请和论证,被命名为“农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和饲料等生命健康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我国发酵食品相关产业最核心的菌种资源,却长期被国外巨头公司垄断和控制,益生菌"种"之殇,已严重制约了辽宁省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挖掘、保护和应用推广我国自有的宝贵微生物资源,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关键。项目组在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和辽宁省教育厅等项目资助下,针对上述技术难题,开展了东北传统发酵食品中有益微生物资源精准发掘及应用研究。经过10余年的努力,取得的创新成果为:(1)首次建立了东北传统发酵食品"乳酸-品质-特征微生物"关联判别体系,用于快速判定东北传统发酵食品的发酵时间、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优良菌株 有益微生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梅卿
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首次召开“全国森林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及市场对策研讨会”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全国森林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及市场对策研讨会”于1995年6月20至22日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召开,会议目的是为了促进森林微生物开发利用事业的发展,促进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建国 陈伟旻
有机肥的足额使用是农业生产高效、高质且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有机肥的使用量严重不足与大量生物质白白浪费的现象同时并存。如何能探讨一种模式,在不增加目前的工作成本甚至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网尽"生物质。生产有机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秦媛
植物(林木)可与土壤微生物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共生系统以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除根瘤菌和菌根真菌等典型根系微生物共生体之外,在多种生境及土壤类型条件下,植物体内外还蕴含着内生真菌、内生细菌、根际促生细菌等大量新颖且遗传多样化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共生菌可参与宿主多种生理生态过程,并对其功能性状(包括促进营养元素高效吸收、提高抗逆性等)进行调控。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揭示植物根际共生微生物群落组装机制和核心菌群。但是,目前我们对这些共生菌的功能,及其在林木生长和适逆调控效应上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以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管文洁 王树荣 王智化 严建华
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力支撑,开放基金课题是推动实验室基础研究与发展、人才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该文介绍了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开放基金课题申请评审与考核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以及在课题申请数量、学术交流质量、科技合作成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从课题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经费灵活性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开展对策分析,建议扩大课题辐射范围,以期为今后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的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实验室开放交流和科研发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江轶 黄开胜 艾德生 段蕾
结合国内外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管理经验,剖析了我国高校在相关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介绍了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包括完善管理组织、制度建设、监督机制、实验室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建设生物废弃物统一处理平台等举措,为我国高校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 生物安全 高校实验室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进玲 古丽君 曹师 成凤花 李彦忠
本研究采用PDA平板暴露法对草类植物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间和常规操作间进行微生物收集与检测,并对主要菌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比较酒精喷雾、超净台擦拭等操作前后无菌间杂菌菌落数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本实验室共检测到11种主要杂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等8种细菌和青霉(Penicilliumsp.)、壳皮盘菌(Peziza ostracoderma)、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3种真菌。其中,优势菌种依次为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 rosea)、球形节杆菌、海迪茨氏菌,菌落总数分别为28、28、23个。研究还发现,本实验室无菌间的杂菌种类远多于常规操作间,且包含了常规操作间所有杂菌种类,说明常规操作间的杂菌可能来源于无菌间,而检测到的杂菌种类主要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病原菌,与报道的空气中常见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说明无菌间的杂菌可能是微生物研究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对无菌间进行除菌操作后,超净台内部杂菌种类减少了64%,超净台外部杂菌种类减少9%。因此,彻底擦拭超净工作台的内外、喷洒酒精等操作可有效减少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从杂菌来源来看,规范试验操作,减少实验室内外空气流动也十分必要。本研究为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物的检测、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微生物污染 检测 鉴定 来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姜涵 俞逸洋 余强 赵海兴 邹国斌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科技发展需求,国家正在重组优化实验室体系。该文首先从科技发展的五项关键要求(强化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国家战略)剖析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实验室体系存在学科滞后、创新不足、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挑战及国际影响力待提升等问题。然后借鉴成功案例,强调了实验室明确定位、加强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学科、企业、省部共建三类实验室重组案例,旨在为正在重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借鉴,推动整体体系升级与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林辉 刘光华 刘倩 吕玉兰 魏团仁 程金焕 娄予强 王跃全 刘发万 杨峰 杨维泽 戴陆园 徐福荣
2008年9~10月、2009年9月分别对云南省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镇康县南伞镇、镇康县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2乡1镇10个村分布的与德昂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生物资源257份。文章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云南德昂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德昂族 农业生物资源 潞西市 镇康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微生物研究所,其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微生物高科技的产业化,使微生物技术为循环型农业服务。基于该发展目标,研究所将研究重点定位于生态养殖中的微生物技术(包括生物饲料技术)、生态种植中的微生物技术(包括生物肥料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特别是农业和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自成立以来,组建起一支专业的科研队伍,先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翔宇 吴伟 辛越优
全国重点实验室大范围汇聚创新资源,跨越学科边界和组织边界,承担着国家重大创新使命。双聘人员作为人员主体,其组织认同程度直接决定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创新使命达成度,因而这一问题在平台治理中具有根本性。瞄准现有研究缺口,本文运用边界跨越理论和双案例对比分析方法,探究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双聘人员形成组织认同的基本过程。研究发现,这一过程可分为目标牵引、边界跨越、使命效价3个阶段,并在制度设计上呈现独立化、宽跨度、集约化的基本特征。其中,基础研究型实验室着力于构建学术社区型组织认同模式,应用基础研究型实验室注重形成创新枢纽型组织认同模式。本研究丰富了边界跨越理论,并对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与内部建设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柳
在总结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历程、建设布局、建设投资、管理运行和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新要求。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巩固已有基础、调整优化布局、加强投资建设、提高资源共享、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协同创新、完善评估考核、强调管理监督等基本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宏科 费成煜 金星
拮抗微生物的开发与利用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李宏科深圳农业科技中心费成煜金星在植物病害,特别是土传病害综合防治中,广谱拮抗菌木霉属Trichoderma起着重要的作用。向土壤中大量引进拮抗微生物木霉,可排挤、钝化病原繁殖体,减少其数量,因而阻滞病害的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国钰
宛乡明珠——宝天(山曼)位于伏牛山腹地,介于内乡县和南召县之间,海拔1700多m,面积7523hm~2,这里是河南省最早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现已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也是南阳地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游览景点。宝天(山曼)生物资源及其丰富,得天独厚,是生物科研的最佳基地,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和发展旅游业的最理想的场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