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2)
- 2023(12882)
- 2022(10396)
- 2021(9511)
- 2020(7708)
- 2019(16805)
- 2018(16438)
- 2017(31657)
- 2016(17076)
- 2015(18727)
- 2014(18081)
- 2013(17430)
- 2012(15406)
- 2011(13634)
- 2010(13786)
- 2009(12943)
- 2008(12534)
- 2007(11436)
- 2006(10070)
- 2005(8838)
- 学科
- 业(85464)
- 企(68653)
- 企业(68653)
- 济(66917)
- 经济(66825)
- 管理(60296)
- 农(46090)
- 农业(30838)
- 业经(29623)
- 方法(25023)
- 财(23370)
- 中国(20283)
- 务(17709)
- 财务(17697)
- 财务管理(17680)
- 技术(17421)
- 数学(17415)
- 数学方法(17275)
- 企业财务(16686)
- 制(16125)
- 策(14964)
- 理论(14009)
- 体(13084)
- 划(13072)
- 贸(12670)
- 贸易(12663)
- 易(12356)
- 和(12297)
- 地方(11259)
- 企业经济(10895)
- 机构
- 学院(236805)
- 大学(220441)
- 济(99749)
- 经济(97934)
- 管理(96784)
- 理学(83630)
- 理学院(82956)
- 管理学(81961)
- 管理学院(81522)
- 研究(69029)
- 中国(55687)
- 农(48836)
- 财(45244)
- 京(43512)
- 科学(38021)
- 江(37292)
- 农业(36807)
- 财经(35835)
- 业大(35768)
- 中心(33549)
- 所(32558)
- 经(32508)
- 州(28956)
- 研究所(28923)
- 范(28922)
- 经济学(28780)
- 师范(28756)
- 经济管理(28478)
- 商学(26633)
- 商学院(26380)
- 基金
- 项目(154342)
- 科学(125314)
- 研究(124055)
- 基金(111325)
- 家(93511)
- 国家(92420)
- 科学基金(82414)
- 社会(81224)
- 社会科(76564)
- 社会科学(76545)
- 省(64423)
- 基金项目(58924)
- 教育(57611)
- 编号(54320)
- 划(51215)
- 自然(49111)
- 自然科(48020)
- 自然科学(48012)
- 自然科学基金(47185)
- 资助(42121)
- 成果(41263)
- 业(36604)
- 课题(36197)
- 创(36158)
- 发(35954)
- 部(34618)
- 制(34178)
- 重点(33906)
- 国家社会(33029)
- 创新(32752)
- 期刊
- 济(121358)
- 经济(121358)
- 研究(64055)
- 农(53488)
- 中国(48138)
- 管理(37396)
- 财(37178)
- 农业(35895)
- 科学(29251)
- 教育(29027)
- 业经(28927)
- 学报(27009)
- 技术(26867)
- 融(23196)
- 金融(23196)
- 大学(22750)
- 学学(21942)
- 业(18362)
- 财经(17278)
- 经济研究(17072)
- 问题(16133)
- 经(15056)
- 农村(14249)
- 村(14249)
- 职业(14205)
- 农业经济(14186)
- 技术经济(13327)
- 世界(12667)
- 商业(12470)
- 现代(12368)
共检索到350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钟钰 巴雪真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长期向好发展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但劳均产量和劳均产值相对较低导致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在跻身农业强国行列之前,仍需继续缩减农业劳动力数量、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从“农民”到“职业农民”的转变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然而,面临城乡间户籍壁垒及隐性门槛、农民难以从乡土社会中剥离、职业农民发展环境尚不成熟、职业农民培育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障碍,未来还需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创造优良成长环境和健全培育保障机制等方面继续着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畅 王思怡 马国巍 吴立全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保障农村人力资本和缓解“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农村建设问题具有支撑作用。基于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视角,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发展特征和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此为基础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结果表明,2015—2017年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330~0.351间波动,农民职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323~0.329间波动。考察期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略超前于农民职业化的发展,且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高值区集中在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等西南部城市。黑龙江省两大系统耦合度波动幅度较小,维持在0.478~0.481之间,整体处于拮抗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保持在0.387~0.389之间,耦合协调等级整体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由东北部城市向西南部城市递增趋势。因此,为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需进一步优化发展较为薄弱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培育目标;因势利导丰富培育内容;推陈出新探索培育模式;多措并举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来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莫丽娟
在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职业化两条路径。农民身份的裂变也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展开:一是从农民到市民,二是从身份农民到职业农民。然而现代性思维下的农民教育片面追求技术中心取向,文化的断裂导致了"失根"的农民和"失意"的生活。走出二元对立的现代性思维,走向后现代的农民教育才能从根源上改变农民漂泊无依的状态,重新寻回逝去的家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立 施必林
当今社会正处于动态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这些环境凸显增强个体灵活性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知识技能,以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新型职业农民在职业初始期以获取专业基础性知识为目标,在职业成长期以获取专业管理知识为目标,在职业成熟期以获取专业创新知识为目标。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画像,为甄别对象提供基础;根据职业阶段适应性需求,提供针对性学习内容;根据针对性学习内容,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选择培训实施者和机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樊英 李明贤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才能算是解决了我国人口的养老问题,本文主要运用实地调研数据,通过对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农民参加新农保比不参加新农保决策的具有明显的保障收益,但不同经济地区保障收益又有一定的差别。
关键词:
新农保 成本—收益分析 决策模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宏莉 刘文焕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可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但当前农民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对此,必须大力宣传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平
在精准扶贫中科技扶贫作为重要一部分,其可以有效推动贫困地区稳步有序发展,可以帮助贫困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其具备较强的优越性。所以,在精准扶贫视角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扶贫科学技术氛围,而且还可以创新和完善扶贫融资途径。但实事求是的讲,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浅谈了精准扶贫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以供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 农业培训 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闫广芬 余静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举措。在数字化转型视阈下,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新型职业农民角色调适、培育模式变革的关键力量,为培育高质量新型职业农民注入了新动能。数字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新型职业农民角色需求的转变,需基于角色理论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调适诉求,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思维、创新能力及数字技能,依托资源共享、环境营造、信息传递等方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能,并通过加大数字素养培养培训、打造数字化培养体系、完善数字治理结构等实践路径,为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数字化转型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香品 何雨晴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农村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过程是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角色转换过程,面临着诸多挑战。梳理当代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必然之路,以及数字乡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角色转换的现实困境,可以探寻到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推进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加强数字素养教育,提升农民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意识;挖掘和盘活涉农人才资源,培养更多“新农人”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以数字赋能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可以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治理能力,不断促进农民的职业认同与身份转换,加快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化 人工智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宁
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政策和农业的产业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催生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旺盛需求。它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营管理技能和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生态农业理念,开展更多的农业创业活动。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日益增加,可以借助互联网+强化农民创业素养,拓宽农业农村创业渠道,互联网+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活动得以有效契合。政府部门要强化政策靶向、提升驱动效应,通过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提升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教育质量,以更多更先进的信息技术赋能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实践。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新型职业农民 创业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雄
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农民合作出现了互助性合作、服务性合作和市场性合作的依次转换,与此相对应,农民本身也经历了从生存型农民到发展型农民再到现代型农民的转变,农民合作形式的提升推动了农民的现代转型。在我国农民绝对数量多,相对比例高,人均可耕地资源少,而城市吸纳农村人口不可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吸收农村人口比例的基本国情之下,通过这样升级的合作路径可以走出一条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农民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农民合作 农民转型 农民现代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在我国,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为了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发展困境,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逐渐提上日程。从宏观上看,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产生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对农村实用人才认识的逐步深入。从微观上看,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和培育与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并蒂相连,以农业现代化为视阈,可为深入理解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内涵 流变 培育 必要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玉军 马媛媛 朱庆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选择,也是应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分工、分业、分化的必然举措。基于此,在诠释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借鉴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养的经验,提出要从推进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机制模式的协同创新以及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等方面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创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真平 王志华
职业教育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基于角色理论,文章构建职业教育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角色分析框架。脱贫攻坚阶段的扶智者、乡村振兴阶段的供给者、共同富裕阶段的协调者是政府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角色的一般期待。针对职业教育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和角色不清等问题,可以通过差异化角色定位下的功能嵌入、角色比较优势下的资源嵌入及角色互动下的关系嵌入等路径重塑职业教育角色,提升职业教育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际效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震 唐欣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具有延伸产业链和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与基地农户形成利益相联结机制,辐射带动作用较强,也是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阐释了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比较优势,分析了其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动力机制、模式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农业龙头企业 农民教育培训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