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14)
- 2023(18774)
- 2022(15867)
- 2021(14781)
- 2020(12378)
- 2019(27809)
- 2018(27545)
- 2017(52454)
- 2016(28538)
- 2015(32008)
- 2014(31509)
- 2013(31151)
- 2012(28359)
- 2011(25305)
- 2010(25199)
- 2009(23655)
- 2008(23131)
- 2007(20765)
- 2006(18316)
- 2005(15948)
- 学科
- 济(112427)
- 经济(112291)
- 业(103330)
- 管理(89057)
- 企(84233)
- 企业(84233)
- 农(50596)
- 方法(46838)
- 数学(37138)
- 数学方法(36711)
- 业经(35690)
- 农业(33918)
- 财(32597)
- 中国(30419)
- 地方(25121)
- 务(22787)
- 制(22715)
- 财务(22707)
- 财务管理(22680)
- 学(21723)
- 企业财务(21413)
- 技术(21307)
- 理论(20999)
- 和(20145)
- 贸(20012)
- 贸易(19998)
- 易(19383)
- 划(18112)
- 策(18082)
- 环境(17600)
- 机构
- 学院(398783)
- 大学(390649)
- 管理(159807)
- 济(155794)
- 经济(152297)
- 理学(137323)
- 理学院(135885)
- 管理学(133722)
- 管理学院(133004)
- 研究(128531)
- 中国(99049)
- 京(83438)
- 科学(79835)
- 农(75863)
- 财(71223)
- 所(63664)
- 业大(63566)
- 江(61999)
- 中心(60184)
- 农业(57915)
- 研究所(57569)
- 财经(56135)
- 范(52614)
- 师范(52202)
- 北京(52068)
- 经(50916)
- 州(49754)
- 院(47400)
- 经济学(44392)
- 经济管理(43007)
- 基金
- 项目(269973)
- 科学(212395)
- 研究(203059)
- 基金(192771)
- 家(166736)
- 国家(165149)
- 科学基金(142754)
- 社会(126874)
- 社会科(119722)
- 社会科学(119688)
- 省(109247)
- 基金项目(102985)
- 教育(92329)
- 自然(91345)
- 自然科(89160)
- 自然科学(89141)
- 划(89115)
- 自然科学基金(87526)
- 编号(86214)
- 资助(76918)
- 成果(68632)
- 重点(59987)
- 发(58971)
- 课题(58374)
- 部(58219)
- 创(57661)
- 创新(53245)
- 项目编号(51546)
- 国家社会(51068)
- 科研(50913)
- 期刊
- 济(183220)
- 经济(183220)
- 研究(114641)
- 中国(80274)
- 农(74870)
- 学报(60857)
- 管理(59061)
- 科学(57142)
- 财(56227)
- 农业(50570)
- 教育(47273)
- 大学(47220)
- 学学(44378)
- 业经(37013)
- 技术(36902)
- 融(35282)
- 金融(35282)
- 业(26391)
- 财经(26315)
- 经济研究(26280)
- 问题(24574)
- 经(22527)
- 图书(21295)
- 技术经济(20358)
- 版(20242)
- 科技(19843)
- 现代(19280)
- 商业(18157)
- 资源(18109)
- 理论(17891)
共检索到595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琳 金光敏
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型,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提质升级。经过长期努力,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吉林省在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任务落实情况与目标要求不匹配、任务繁重与配套资金需求不适应、统筹能力弱与管理需求不对称、监管机制不健全与智慧监管需求不相符、重建设轻管护与利用需求不协调等现实问题。因此,我国要从明方向、定任务、促合作、抓科技、重养护等维度,完善制度体系、突出需求导向、健全协同机制、建立智慧体系、创新管护机制等途径,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提质升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赋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英
粮安天下,地肥粮丰。粮食总产量"八连增",东北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即便在国家粮食最困难的时候,全国只有两个省份能够调出粮食,吉林省就是其中之一。据初步预测,吉林省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650亿斤以上,再创历史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敦平 倪加鑫 牛欢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推动“粮田”变“良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具有长期提升效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强水资源禀赋、高农业依赖程度的地区及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用水效率提升效应相对更强。机理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渠道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节水效应也将带来显著的农村节能效应与农民增收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供一定借鉴与证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许梦博 王明赫 李新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期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作为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同样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严重制约农业保险功效的发挥。以吉林省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市场普遍存在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供求失衡和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调整和明确政府职能,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保险市场结构性改革,搭建以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为主的农业保险创新体系,重视农业保险人才的培养,加强农业保险知识的教育宣传,以全面提升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探索适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和改革路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付伟明 刘家兴
本文基于广东省不同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本底条件,在分析上一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化建设的思考,以期为新一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应良 龚燕玲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显著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77%。(2)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小农户,规模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种粮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不仅促进兼业农户增加种粮收益,而且促进纯农户增加种粮收益;相较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粮收益提升效果更明显。(3)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通过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据此,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政策,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实现农民种粮收益提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应良 龚燕玲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显著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77%。(2)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小农户,规模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种粮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不仅促进兼业农户增加种粮收益,而且促进纯农户增加种粮收益;相较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粮收益提升效果更明显。(3)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通过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据此,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政策,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实现农民种粮收益提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从地方实践来看,保障粮食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了多元导向思路,包括土地流转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导向和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基于对不同建设思路的比较,发现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了较强的经营激励,是具有较强复制性和基层适应性的粮食安全保障路径。以土地细碎化治理为导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关键是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安徽省T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表明,统分结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制与行政赋能的村级民主治理机制有助于推动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管理体制层面,统分结合体现为县级政府统筹与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以及县级主管部门赋权基层组织的“双业主”管理模式;在实践运作层面,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呈现为全过程民主治理,包括社会动员、民主协商和权力社会化3个环节。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保证粮食生产稳定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法稳 孙韩小雪 刘月清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综合产能水平的有效路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建设主体的多元化、范围设计的规模化、基础设施的系统化、项目建设的标准化、生态环境的绿色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及综合产能的持续化是高标准农田的内涵特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制度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健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对高标准农田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不高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应强化对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坚持系统观点,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保障基础设施良性运行;建立评价机制,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粮食安全 耕地 产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凤平 王柳 赵云云 吴臻翀 张学军 丁小明
[目的]北京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建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打牢超大型都市应急保供的民生工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都市的本底工程。[方法]运用文献分析、现场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梳理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存在的不足,提出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模式与路径思路,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结果]分析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还存在农田底数摸清难、建设任务重、筹资压力大、建设质量低、管护利用薄弱、管理力量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参照国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积极探索“先集中连片后建设”“整建制推进”“投建管用一体化融资”“EPC+”“数智田园”“都市美丽田园”等模式,突出抓好全域整治、分类施策、加大投入、示范引领、科技支撑、建强队伍、完善制度等八个方面工作。[结论]北京到2035年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任务艰巨,需探索适合北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与路径,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建设步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慧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供给质量,用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吉林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于第二产业,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吉林省服务业要在结构调整、产品质量、集聚发展、扩大规模等方面下工夫,在保持服务业发展增速的同时,要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发展,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做好服务,为吉林省经济水平的提升做好服务。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服务业 问题 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路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耕地短板弱项的方式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了基础。本文基于村庄三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中服务和产后服务水平,但对农业产前服务没有显著影响;与欠发达村庄、丘陵村庄和传统村庄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够提升发达村庄、平原村庄和现代村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社会化服务 村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