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61)
- 2023(16913)
- 2022(13892)
- 2021(12880)
- 2020(10664)
- 2019(24186)
- 2018(24197)
- 2017(46359)
- 2016(25130)
- 2015(28330)
- 2014(28396)
- 2013(28001)
- 2012(25306)
- 2011(22534)
- 2010(22623)
- 2009(21106)
- 2008(20912)
- 2007(18916)
- 2006(16921)
- 2005(15124)
- 学科
- 济(105235)
- 经济(105101)
- 业(98979)
- 管理(81575)
- 企(80731)
- 企业(80731)
- 农(50945)
- 方法(43894)
- 业经(35592)
- 数学(34386)
- 数学方法(34066)
- 农业(33910)
- 财(30138)
- 中国(29275)
- 地方(21713)
- 务(21375)
- 财务(21295)
- 财务管理(21269)
- 制(21084)
- 技术(20289)
- 企业财务(20125)
- 理论(19400)
- 学(18891)
- 和(18777)
- 策(17691)
- 贸(17382)
- 贸易(17371)
- 划(16924)
- 易(16850)
- 体(16269)
- 机构
- 学院(360797)
- 大学(355102)
- 管理(147762)
- 济(144876)
- 经济(141795)
- 理学(127176)
- 理学院(125915)
- 管理学(124048)
- 管理学院(123405)
- 研究(115357)
- 中国(89499)
- 京(75705)
- 科学(70256)
- 农(70006)
- 财(65299)
- 业大(56932)
- 所(56738)
- 江(55210)
- 中心(53527)
- 农业(53347)
- 财经(51816)
- 研究所(51254)
- 北京(47180)
- 经(47099)
- 范(46370)
- 师范(46001)
- 州(44338)
- 经济学(41578)
- 院(41453)
- 经济管理(40037)
- 基金
- 项目(241701)
- 科学(191133)
- 研究(182463)
- 基金(174321)
- 家(149848)
- 国家(148381)
- 科学基金(129217)
- 社会(115700)
- 社会科(109218)
- 社会科学(109188)
- 省(96479)
- 基金项目(93256)
- 教育(82143)
- 自然(81989)
- 自然科(80077)
- 自然科学(80061)
- 划(78658)
- 自然科学基金(78651)
- 编号(76907)
- 资助(69434)
- 成果(61298)
- 重点(53013)
- 部(52889)
- 发(52557)
- 创(51966)
- 课题(51565)
- 创新(47864)
- 国家社会(46949)
- 业(46172)
- 项目编号(45811)
- 期刊
- 济(170714)
- 经济(170714)
- 研究(104588)
- 中国(72138)
- 农(71373)
- 管理(55582)
- 学报(53988)
- 科学(51556)
- 财(51048)
- 农业(48417)
- 大学(42405)
- 教育(40502)
- 学学(39877)
- 业经(34405)
- 技术(33553)
- 融(32858)
- 金融(32858)
- 财经(24956)
- 业(24479)
- 经济研究(24290)
- 问题(23008)
- 经(21339)
- 技术经济(19259)
- 图书(18848)
- 版(18594)
- 现代(17917)
- 科技(17536)
- 理论(16685)
- 商业(16632)
- 世界(16378)
共检索到537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陈姝兴
<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1)) 2023年全国政治经济学界以及整个经济学界围绕农业强国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莹 陶祉凝 刘帅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既是我国连续第二十年聚焦“三农”议题,也是向全党全国再次释放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冲锋号角,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步。本文首先梳理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对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采用的稳定粮食生产、实行统分结合、发展高效生态、传承农耕文明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建设农业强国在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的重要性,农业强国时不我待。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强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晓河
农业强国建设与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互为内涵、互为促进的关系,农业现代化具有客观认定特点,农业强国概念具有主观认同特征。建设农业强国是一个比农业现代化要求更高、更全面的发展行动。从国际经验看,凡是进入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经济体,其农业农村都实现了现代化,但只有少数国家发展为农业强国。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在我国迈上中高收入阶段后,特别是2015年以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外生拉力强度开始变弱,农村内生动力系统性支撑也表现不足。为此,论文提出围绕三个提高、强化外生拉力、激活内生动力,构建一批优先发展的机制,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结构 农业强国 农村劳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结构 农业强国 农村劳动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忆邵
本文论述了基础设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並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仝若贝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发生转移,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严重流失,对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大量荒地出现、农村空心化日益突出、农业劳动力日渐匮乏。文章提出,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有效利用土地;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培养技术人才等,将是农村地区走出劳动力流失困境,缓解对农业现代化建设负面影响的出路。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流失 农业现代化 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延汹 张洪兵 徐晶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具体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由于受农村土地制度、农业人口数量与素质、农业生产力状况、农地资源数量的多重约束,新农村建设还需长时期的努力和不断地探索新的渠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赖红兵 鲁杏
[目的]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之间的关系。[方法]文章以2009—2015年农业和水利建设有关数据构建回归分析计量模型,以农业现代化水平、人均耕地灌溉面积、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水库容量和除涝面积为指标,具体研究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人均耕地灌溉面积、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水库容量、除涝面积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所以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水利建设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论]由此研究认为应持续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并提供有效供给,确保现代化农业产出水平稳步提升;总结和推广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利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的农村水利发展道路;优化农村水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水利服务精准性,增强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水利供给能力,使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确保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期刊] 征信
[作者]
段金锁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不移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须加强生态信用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生态信用建设有机融合,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共同的思想基础、发展理念与价值取向,通过强化生态信用治理,提升生态信用精神,涵养生态信用环境,完善生态信用机制,积极构建新时代生态伦理观,赋予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多生态伦理价值,从多维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生态善治之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皓
农业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强国建设呈现出供给安全、共享富农、功能强化、绿色集约和开放合作的核心内涵指向,形成了融汇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综合性农业现代化方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展示出不同于西方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开新特质。农业强国建设立足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文化基因等内源性优势,构设了“大安全—大食物—大空间—大福利”的全面性内容贯通体系,并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多元战略的耦合互补,拓展了外围纵深。新发展阶段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亟待构建多维集成、一体推进、灵活支持和双源保障的政策转化机制,并以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基础上,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产品贸易逆差 农业科技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雪玲
文章首先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方法与TOPSIS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然后,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最后,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探究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各维度水平不一,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农民现代化水平稳步上升,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较大。(2)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大。(3)不存在引致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单个必要条件,但可识别出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4条组态路径,即农业支持下的农民精神富足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协调型、农民生活与公共服务协调型、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协调型;同时,也存在3条阻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组态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斌 张霞
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运行逻辑是扶智、扶技、扶业。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现了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推进技能乡村建设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据此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方略:完善人才链,即强化供给侧改革,筑就技能人才培养“压舱石”;提升价值链,即深化技术创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器”;服务产业链,即优化专业结构,把牢产业效益增值“定盘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要求,不是全部主要任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个系统工程,不可顾此失彼,要注意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思维。通过分析巴西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教训提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还要注意这些粮源必须“自主可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工农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化结合起来;推进农业组织结构创新要注意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当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时不我待,要注意推进相关研究强化包容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