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6)
2023(13609)
2022(11243)
2021(10185)
2020(8675)
2019(18918)
2018(18897)
2017(35436)
2016(19538)
2015(21358)
2014(21100)
2013(20855)
2012(19191)
2011(17107)
2010(17296)
2009(16372)
2008(16339)
2007(14949)
2006(13399)
2005(11956)
作者
(60038)
(50481)
(50038)
(46940)
(31572)
(24331)
(22403)
(19818)
(19149)
(17858)
(17290)
(16735)
(16223)
(16139)
(15867)
(15239)
(15181)
(14726)
(14576)
(14423)
(13049)
(12418)
(12251)
(11765)
(11456)
(11404)
(11216)
(11035)
(10311)
(10235)
学科
(88832)
(80285)
经济(80163)
(71586)
企业(71586)
管理(66027)
(46210)
方法(32898)
农业(30628)
业经(30181)
(26463)
数学(24867)
数学方法(24678)
中国(20376)
(19247)
(18842)
财务(18818)
财务管理(18796)
企业财务(17798)
技术(17402)
(16163)
(15904)
(15838)
(15513)
贸易(15507)
(15101)
(14255)
理论(14136)
(13767)
地方(13638)
机构
学院(285831)
大学(277380)
(117857)
经济(115661)
管理(111358)
理学(96213)
研究(96175)
理学院(95221)
管理学(93700)
管理学院(93213)
中国(75674)
(74640)
科学(61952)
(58513)
农业(58247)
业大(53789)
(52598)
(50702)
研究所(46185)
(45338)
中心(44256)
财经(41516)
(37735)
农业大学(36484)
北京(35695)
(34736)
(34540)
经济学(34325)
(33982)
经济管理(32480)
基金
项目(193164)
科学(151640)
基金(140603)
研究(135278)
(125910)
国家(124658)
科学基金(106094)
社会(87210)
社会科(82232)
社会科学(82207)
(78534)
基金项目(75099)
自然(70686)
自然科(69105)
自然科学(69081)
自然科学基金(67914)
(64600)
教育(59388)
资助(55744)
编号(53477)
(45085)
重点(43345)
(43136)
(42473)
(41595)
成果(40943)
创新(39611)
(39040)
计划(37580)
科研(37304)
期刊
(139222)
经济(139222)
研究(76491)
(75609)
中国(57995)
学报(54091)
农业(50761)
科学(47893)
管理(42936)
(42589)
大学(40463)
学学(39333)
业经(30416)
(27228)
金融(27228)
(26830)
技术(24099)
教育(21799)
财经(20578)
经济研究(20499)
问题(18793)
(17788)
(17044)
业大(16121)
技术经济(15535)
世界(15205)
科技(14620)
农村(14591)
(14591)
商业(14208)
共检索到426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攀  高旺盛  隋鹏  严玲玲  陈源泉  
为促进农业废弃物料的循环利用,选用秸秆(CS)、猪粪(PM)、酒渣(WR)、沼渣(BR)和菌渣(MR)5种来源于不同系统的农业废弃物料进行等碳量还田,外设单施无机肥(CF),不施肥(CK)以及裸地(CF)3个处理。测定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团聚体包裹的微团聚体、土壤总有机碳(TOC)、全N以及团聚体结合态有机碳、N含量,以探讨农业有机废弃物料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土壤C、N的影响。与无机肥处理相比,有机物料还田分别使土壤大团聚体(Ma:0.25~8mm)、微团聚体(Mi:0.053~0.25mm)以及大团聚体包裹的微团聚体(Mm:0.053~0.25mm)含量平均增加34%、8%和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敏  韦家少  孙海东  何鹏  吴炳孙  高乐  
【目的】研究热带农业废弃物对橡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为利用农业废弃物延缓和修复土壤酸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室内培养试验(25℃恒温培养70d)研究在橡胶园土壤中分别添加15和45g/kg椰糠、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4种农业废弃物,对橡胶园土壤pH、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无机氮含量的影响,以不添加任何农业废弃物为对照。【结果】添加量为15和45g/kg时,4种农业废弃物处理土壤pH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椰糠外,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均可明显提高土壤pH,其对土壤pH的提升效果表现为香蕉假茎>橡胶木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吕东影  徐万强  刘晓  侯利敏  孙世友  张国印  王凌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续7年施用鸡、猪废弃物堆肥对土壤和小麦重金属铜(Cu)、锌(Zn)积累及土壤Cu、Zn有效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用相同量的鸡粪土壤有效Cu占全Cu的比例低于猪粪,土壤有效Zn占全Zn的比例高于猪粪。除连续7年施用鸡粪45,60 t/hm2的处理土壤全Zn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其余施肥处理土壤Cu、Zn含量均未超标。与施用化肥(CK)相比,连续7年施用鸡粪60 t/hm2的处理小麦籽粒中Zn含量显著增加,为99. 72%,连续7年施用猪粪60 t/hm2的处理小麦籽粒中Cu含量显著增加,为29. 83%。通过分别对不同鸡粪和猪粪施用量与土壤Cu、Zn含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模拟,发现二者符合线性相关关系,且达到极显著相关。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土壤Cu限值,推算出鸡粪、猪粪有机肥的安全施用量分别为2 386. 26,616. 10 t/hm2。当土壤Zn含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时,推算出鸡粪、猪粪有机肥的安全用量分别为205. 18,993. 89 t/hm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利群  王波  黄卉  卞新民  
对盆栽黑麦草施以不同水平的猪粪和牛粪两种有机肥料,通过测定黑麦草对氮和磷的吸收量、土壤的残留量及粪肥中氮和磷的损失量,研究了黑麦草对养殖场粪肥的消纳吸收能力及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粪肥施用量的增加,黑麦草对氮、磷的吸收也随之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其增加潜力不大,且高量施用粪肥将导致土壤中氮、磷残留量明显增加,同时会造成氮、磷流失,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也将随之增大。综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黑麦草施以猪粪的量应控制在1.5~6.0 kg.m-2,牛粪的量应控制在1.875~15.0 kg.m-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包骏瑶  赵颖志  严淑娴  白珊  李松昊  徐秋芳  叶正钱  沈颖  陈俊辉  
以竹材边角料、玉米Zea mays秸秆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蒲壳制备的生物质炭为材料,采集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集约经营模式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酸化土壤进行90 d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原料生物质炭添加对黑麦草生长及土壤养分、酸度、微生物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和山核桃蒲壳炭显著提高了黑麦草生物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和pH值,而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的质量摩尔浓度(P<0.05);竹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司莉青  陈利民  郑景明  周金星  彭霞薇  
以北京市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将污泥与园林废弃物堆肥按不同体积配比(1∶0,1∶3,1∶1和0∶1)混合后作为改良基质,设置不同施加量(无混合物、25%混合物、50%混合物、75%混合物、100%混合物),比较其对种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后盆栽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对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与园林废弃物堆肥1∶1混合后土壤p H相比对照有明显降低(P<0.05),而且土壤速效磷成倍增加。本盆栽试验所用土壤重金属Cr、Pb含量较高,加入改良基质并种植高羊茅后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小杰  刘国梁  张伟  孙向阳  李素艳  闫苏波  
【目的】研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影响,为精准提升土壤肥力质量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北京市副中心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方案,即不施肥(NF)、氮磷钾单施(MF)、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单施(GF)、氮磷钾和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混施(MF+GF),每种施肥方案氮磷钾施入量均为N 10 g/kg、P2O5 1.5 g/kg、K2O5 g/kg,分别在施肥后1、3、6、9、1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结果】不同施肥方案下,土壤富里酸碳、胡敏素碳和球囊霉素碳含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施肥后1个月达到最高,分别为0.98、5.03 g/kg和215.48 mg/kg。施肥1年后,土壤富里酸碳、胡敏酸碳、可溶性碳、碳水化合物和球囊霉素碳含量均表现为在GF和MF+GF方案下最高,而土壤胡敏素碳含量则表现出在MF方案下最高。施肥对球囊霉素碳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有机碳组分,敏感性指数4.80%~229.03%。MF方案对土壤有机碳组分最不敏感,GF方案显著提高了土壤胡敏酸碳,胡敏素碳和球囊霉素碳敏感系数,MF+GF方案提高了土壤可溶性碳,富里酸碳和碳水化合物敏感系数。土壤球囊霉素碳与全氮和有效磷含量线性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703 8和0.867 6。土壤碳水化合物与硝态氮和速效钾线性相关性系数最高,分别为0.524 6和0.586 9。【结论】不同施肥方案对土壤碳组分均有影响,球囊霉素是有机碳组分最敏感指标,且与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线性相关性较强,可作为苗木施肥管理过程中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田甜  孙向阳  李素艳  周伟  郑燚  范志辉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对城市绿地土壤肥力影响,以期为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决城市绿地土壤问题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典型城市绿地土壤-圆明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试验设置4种不同处理:不覆盖(CK)、上层木片+下层堆置15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A)、上层木片+下层堆置30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B)、上层木片+下层堆置60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C),进行室内分析测定,结合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结果】0~10 cm土层中,C覆盖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 <0.05)。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中F_(imin)值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综合肥力限制因子为土壤密度及有效磷,土壤综合肥力最主要影响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及土壤密度。【结论】综上,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C为最佳覆盖方案,今后研究中要着重注意土壤肥力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有机质、土壤密度及有效磷)的动态变化及改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芳彬  郑景明  宫殷婷  赵一臣  张家琦  
【目的】园林废弃物经资源化处理利用是人工林土壤培肥和增强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研究园林废弃物不同资源化方式对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可为园林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金叶榆Ulmus pumila ‘Jinye’人工林下开展试验,设置粉碎物、堆肥、生物质炭等3种园林废弃物资源化物料和1、2、4 kg·m~(-2) 3个基于碳当量的施用量,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代谢强度,分析了不同物料和施用量对土壤pH、养分质量分数、微生物碳源利用程度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1) 3种物料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质量分数,粉碎物和堆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弱碱性土壤的pH,对铵态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影响不大;生物质炭处理则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铵态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2)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程度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粉碎物、堆肥、生物质炭;(3)在6类碳源中,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是区分碳源微生物对3种物料利用的主要碳源种类;3种物料均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对酚酸碳源的利用,降低了对氨基酸碳源的利用,粉碎物和堆肥处理下微生物对氨基酸、聚合物等碳源利用强于生物质炭处理,且生物质炭处理下微生物对糖类利用最强;(4)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施用量增大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有增加趋势。【结论】园林废弃物粉碎物、堆肥及生物质炭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工林土壤质量,其中,粉碎物和堆肥处理对降低弱碱性土壤pH、增加土壤肥力及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效果优于生物质炭。图3表4参3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顾兵  吕子文  梁晶  黄懿珍  周立祥  方海兰  
研究绿化植物废弃物覆盖对上海城市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废弃物覆盖能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在试验设计的6120kg·hm-2覆盖量范围内,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覆盖用量与这些土壤肥力指标成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钾含量的增加要在覆盖160天后且覆盖量高时才出现;覆盖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也显著增加,微生物周转速率加快,周期缩短,转移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和保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显著正相关,能有效评价绿化植物废弃物覆盖对土地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其力莫格  常瑞雪  张新梅  陈清  
为探究不同有机废弃物配施化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通过室内恒温恒湿好气培养试验,监测了施用不同有机废弃物(猪粪、秸秆、木本泥炭和糖蜜)并配施无机肥料对不同土壤肥力(低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中碳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培试验90d后,土壤肥力和有机废弃物类别均表现出对土壤养分的差异性影响,其中化肥配施有机废弃物可以显著提高低肥力土壤的总氮含量,提高比例可达25.78%~63.92%,但仅有施用化肥+木本泥炭和化肥+糖蜜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高肥力土壤的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7.18%、53.53%和24.04%、56.15%,且高肥力土壤更易于将氮素转化为硝态氮存留在土壤中,木本泥炭和糖蜜对土壤氮素转化和磷素活化的效果较优,低、高肥力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分别提高了65.98%、130.13%和50.25%、74.84%。由此可知,对于不同土壤肥力应采用不同的养分管理策略,采用有机废弃物配施化肥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并活化土壤自身养分,其中木本泥炭和糖蜜的效果最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梁晶  方海兰  
在阐明城市绿地土壤具有提供植物生长载体、维护城市物质和能量循环、涵养城市水源等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绿地土壤普遍存在压实严重、通气性差、营养贫瘠和污染严重等现状。并根据城市绿地土壤生态功能的维护可与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相结合的原理,介绍了城市有机废弃物(包括城市污泥、矿化垃圾和绿化植物废弃物)有效利用能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和提高雨水渗透能力等重要作用。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应从加强政策扶持、制定技术指南和加强协调管理等3个方面,促进城市有机废弃物的有效利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经伟  张云贵  李志宏  冉传贤  张恒  刘青丽  李雪华  石俊雄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整治烟田土壤(黄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旨在为快速改善烟田土壤物理性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常规施肥基础上分别配施石灰、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炭、石灰+玉米秸秆、石灰+玉米秸秆炭的田间试验,测定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土壤团聚体质量、水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的贡献率等指标。[结果]常规施肥条件下施用石灰或再配施玉米秸秆有利于减少水稳定性团聚体中较小粒径组分的质量分数,玉米秸秆较玉米秸秆炭更适于配施石灰以降低水稳定性大团聚体中小粒径组分的质量分数。在常规施肥条件下,玉米秸秆较玉米秸秆炭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红梅   陈桐璐   谢艳华  
【目的】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促进绿色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可针对性提升农户进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积极性,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对其行为响应影响的理论模型,采用500份农户资源化利用行为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构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户资源化利用认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均对其行为响应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同时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会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行为响应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农户资源化利用认知三个维度对其行为响应的综合影响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知觉行为控制(0.378)、主观规范(0.238)和行为态度(0.182);不同规模、不同地形区域农户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对行为响应的作用具有异质性,即规模与地形区在其中具有调节作用。【结论】为实现进一步的资源化利用应推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与指导常态化,强化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行为控制能力,同时加强山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信息传播,创新媒体手段,推进数字化管理,推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全覆盖,并对小规模农户实施重点帮扶与支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梅  孟军  牛卫生  胡睿  陈东雨  
为了更高效地利用生物焦油产物,同时降低生物炭的生产成本,对农业废弃物炭化后液体产物进行常压和减压蒸馏试验。对蒸馏后的馏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成分分析,并对两种不同的分离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常压和减压蒸馏的方法可以对产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分离后的馏分主要为乙酸、丁酸和苯酚的混合水溶液,分馏的条件不同,3种产物的比例分配不同,同时混合溶液里还夹杂着其他诸如酮、酯和呋喃类等物质。要想彻底分离,必须改善和严格控制分离的条件,如分流比、加热速率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