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9)
- 2023(11017)
- 2022(9090)
- 2021(8415)
- 2020(7000)
- 2019(15671)
- 2018(15471)
- 2017(30296)
- 2016(16385)
- 2015(17805)
- 2014(17690)
- 2013(17781)
- 2012(16327)
- 2011(14491)
- 2010(14501)
- 2009(13585)
- 2008(13708)
- 2007(12542)
- 2006(11083)
- 2005(9972)
- 学科
- 业(84828)
- 济(73383)
- 经济(73293)
- 企(67590)
- 企业(67590)
- 管理(57002)
- 农(46263)
- 农业(31032)
- 方法(28996)
- 业经(28484)
- 财(23870)
- 数学(21503)
- 数学方法(21330)
- 务(18218)
- 财务(18211)
- 财务管理(18195)
- 企业财务(17236)
- 地方(16738)
- 技术(16624)
- 中国(16084)
- 制(15961)
- 策(14419)
- 体(12965)
- 划(12896)
- 和(12516)
- 理论(11927)
- 贸(11881)
- 贸易(11874)
- 易(11495)
- 企业经济(10659)
- 机构
- 学院(237757)
- 大学(226731)
- 济(100451)
- 经济(98593)
- 管理(96162)
- 理学(83062)
- 理学院(82236)
- 管理学(81187)
- 管理学院(80750)
- 研究(74660)
- 中国(60337)
- 农(56382)
- 京(46541)
- 科学(45866)
- 财(45102)
- 农业(43005)
- 业大(40134)
- 所(37603)
- 江(37369)
- 中心(35923)
- 财经(35770)
- 研究所(33921)
- 经(32348)
- 州(29900)
- 经济学(29200)
- 经济管理(28621)
- 范(28115)
- 北京(28031)
- 师范(27867)
- 省(26604)
- 基金
- 项目(158705)
- 科学(126729)
- 研究(117749)
- 基金(116266)
- 家(100639)
- 国家(99587)
- 科学基金(87159)
- 社会(77140)
- 社会科(72697)
- 社会科学(72677)
- 省(65081)
- 基金项目(63234)
- 自然(55904)
- 自然科(54619)
- 自然科学(54606)
- 自然科学基金(53678)
- 划(51907)
- 教育(50759)
- 编号(48170)
- 资助(45035)
- 业(37784)
- 成果(36435)
- 发(36004)
- 创(35955)
- 重点(34813)
- 部(34799)
- 创新(32726)
- 农(32117)
- 国家社会(31799)
- 性(31529)
- 期刊
- 济(121783)
- 经济(121783)
- 研究(64722)
- 农(59874)
- 中国(45006)
- 农业(40326)
- 财(37616)
- 管理(35601)
- 科学(35040)
- 学报(34905)
- 业经(27773)
- 大学(27181)
- 学学(26356)
- 融(23689)
- 金融(23689)
- 业(21214)
- 技术(20641)
- 财经(17467)
- 问题(16910)
- 经济研究(16509)
- 教育(15926)
- 经(15076)
- 农村(14182)
- 村(14182)
- 农业经济(13912)
- 技术经济(13693)
- 版(13184)
- 世界(12850)
- 资源(12704)
- 现代(12322)
共检索到351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纲 阮甜 陈财 高超 李鹏 马松根 李贺丽 王欢
基于淮河蚌埠闸以上地区60个站点1961—2015年气象数据,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与相对湿润度指数(Relative Moisture Index,M),以冬小麦干旱作为农业干旱的代表,分析生育期内冬小麦干旱与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并通过游程理论识别30场主要干旱事件的历时、烈度及重现期频率,展开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冬小麦生育期内农业干旱旱情年占比均高于气象干旱,年际差最多年份均发生在冬前生长期;(2)空间上,全生育期和各个生育期内的冬小麦干旱和气象干旱呈纬向分布,由南至北旱情逐渐加重,冬小麦干旱75%以上中旱占比发生在越冬期至灌浆成熟期,气象干旱仅在越冬期出现;(3)冬小麦干旱相较气象干旱存在延时,且烈度大于气象干旱,平均历时分别为18.8旬和17.3旬,平均烈度分别为12.2和9.9;(4)气象干旱历时达到1.28旬或干旱烈度达到3.35时,便会引发冬小麦干旱,且冬小麦干旱历时、烈度重现期频率大于气象干旱,农业干旱较气象干旱持续周期更长、频率及强度更大,气象干旱加剧农业干旱旱情。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气象干旱 游程理论 重现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军 赵长森 刘敏 王纲胜 张永勇 刘玉
论文以历史时期淮河干流水生态调查与2006年全流域重点闸坝水生态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水生态指标与同期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淮河水文-水质-生态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水利闸坝工程对水生态影响的评价方法。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淮河中下游重点闸——蚌埠闸对其下游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蚌埠闸对下游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影响最大,浮游动物次之,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最小;②与历史时期水生态状况对比发现,蚌埠闸下游的水生态质量比历史时期有所降低;水利工程闸坝修建后对其下游水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③通过加强闸坝的调度,增加下泄水量,满足生态需水,可以缓解对下游水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淮河 闸坝 环境影响 河流生态 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长森 夏军 李召良 刘玉 唐伯惠 唐荣林 严子奇 欧阳晓莹
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高时间分辨率静止卫星的陆面区域蒸散模型(a Land Regional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 based on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Data,LREMHT),该模型基于对地表温度日过程的傅立叶拟合计算感热通量,进而计算蒸散发日过程,模型时间分辨率高、需要参数少、不依赖地面数据,是一个全遥感经验模型。利用地面实测潜在蒸发的日总量及其空间分布对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模型计算合理,可用于区域耗水模拟。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春旱季节(2005年4月份)淮河流域蚌埠以上农业区的区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文静 牛俊
为探究渭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农业干旱传播规律,基于研究区1980—2014年的气象数据,使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评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和响应关系,并通过游程理论提取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历时、烈度,同时利用Copula函数度量气象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播阈值和农业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为3个月,北洛河流域的干旱传播时间为2个月;2)水热条件变化对干旱传播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沿干燥度梯度呈分段变化;3)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抗旱性不同,其中各子流域的草地及泾河、北洛河流域的林地干旱传播阈值较小,易发农业干旱;4)各分区气象干旱传播到农业干旱后历时延长、烈度增大,泾河、北洛河流域耕地的扩大作用最强。本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流域干旱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晓玲
文章以安徽省蚌埠市为调查对象,在投资者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投资者满意度的因素,探索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中西部投资环境的状况,提出了具体建议对策。
关键词:
投资环境 投资者 满意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新创 葛全胜 郑景云 戴尔阜 刘成武
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有助于提升区域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减轻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利用历史降水资料、灾情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本文以地级市为评估单元,以各评估单元3种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为评价对象,在发展和完善现有连续无雨日干旱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干旱反应的差异,设计了一套农业作物干旱等级判定及其概率研究方法,同时,提出评估单元不同作物干旱等级损失率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损失评估的计算模型。本文以西南区为案例区进行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结果发现:①采用研究方法求算的各评估单元风险损失结果能有效地表达各评估单元之间的农业干旱风险差异;②根据计算的农业干旱风险指数划分的风险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案例区内农业干旱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③西南区农业干旱高度和重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该区西部和北部的一些高原、山地之中,而轻度和中度风险区则主要分布在其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
关键词:
农业干旱风险 连续无雨日 西南地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谈存峰 王生林
采用替代法、收入法、支出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法对兰州农业多能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得出2008年兰州农业多功能价值为189.97×108元,其非经济功能价值是经济功能价值的2.87倍,表明当地农业系统不仅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材料,还具有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建立健全多功能农业运行、激励和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农业多功能价值 兰州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万立明
1923年3月19日,由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江苏银行在蚌埠的分行共同组成的蚌埠贴现公所正式开市。它是近代中国最早专营票据贴现业务的机构。此前,票据贴现业务由银钱业机构零星而分散地办理,严格来看,并不能称其为市场,蚌埠贴现公所的创立成为近代中国区域性票据市场的雏形,也是近代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军 王兆礼 黄泽勤 钟睿达 卓圣峰 陈希贤
干旱已成为西南农业区的具有一定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研究干旱的时空变化对该区干旱的评估、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西南农业区1962~2012年月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蒸散发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值;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方法、小波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农业区干旱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农业区整体呈干旱化趋势;2000年以来年、四季变干趋势更加明显;秋季变干趋势显著;年均SPei指数不存在显著突变点;年和四季干湿变化均存在2~8 a左右的振荡周期。(2)根据ReoF分解的前6个空间模态,将西南农业区划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盛伟 张宪省
相对于传统农业保险面临的技术与管理难题,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比较优势很明显。干旱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研究农业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农业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理论框架分为7个部分:即估算农作物生育期需水量值,测算农作物水分缺失的减产量,建立农作物气象产量与缺水量的相关关系,确定农作物生育期缺水减产临界值,构造降雨因子产量波动模型,建立降雨量赔付指数模型,计算纯保费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敏 杨文峰 高蓓 付万明
分析了国内目前干旱监测业务中使用的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和逐日动态干旱指标的构成要素,讨论了各指标揭示的干旱机理及其在各地使用的效果,并提出了干旱指标的研究正朝着多因子综合、能够用于动态监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方向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彬 杨改河 王建勋
在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结构、种群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塔里木河上游阿克苏地区的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流、物流和价值流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能流方面,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在物流方面,农田肥料投入单一,主要以化肥为主,并且化肥使用量已超出最适施肥量范围,已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在价值流方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产投比不高,处于单纯的农作物生产阶段。分析表明造成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生产力水平低、资金缺乏等因素。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勤 刘兆普 赵耕毛 陈铭达 刘玲
以山东莱州、河北沧州两地区为例,从小流域尺度上提出了以降水为中心、以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为核心的降水(含过境水)、地表水(含湿地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养殖废水的“五水”合理运筹架构,以达到“五水”良性循环,在农业综合利用中逐步改善劣质水,实现劣质水可持续利用。同时根据“五水”合理运筹架构从同一尺度上设计了沿海半干旱地区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建立海涂种养复合的资源配置链条,实现清洁、高效的滨海盐土农业目标,并从农田尺度上提出了与劣质水农业利用相适应的灌溉技术、农艺技术体系创新设想。
关键词:
劣质水 运筹架构 创新设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梦娜 钱会 乔亮
关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了解其农业干旱脆弱性是科学应对干旱的前提和基础。在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中,为更加科学地选取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将灰色关联聚类分析法和博弈论思想引入脆弱性评价。筛选出10个指标,得到各指标主、客观赋权的组合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脆弱性模型,计算得到关中地区各城市的农业干旱脆弱性指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贡献度模型分析得到各指标对每个城市农业干旱脆弱性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农业干旱脆弱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和铜川。西安市敏感性和恢复性的贡献度相当,有效灌溉面积不足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较少对西安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较大。渭南市、咸阳市为恢复性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万莲 许云华 王良举
为适应我国休闲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满足游客对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品质需求,开展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是目的地优化旅游供给的重要任务。基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产品创新及旅游体验理论,构建了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分析框架,并结合蚌埠禾泉农庄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实践进行了个案分析,旨在为旅游目的地拓宽休闲体验型产品的创新开发思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休闲体验 旅游产品 创新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闸坝河流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以淮河为例
高校财务微信公众号运营问题和优化研究——以蚌埠医学院为例
浅析高校财务网上报销现存问题及优化对策——以蚌埠医科大学为例
政府大数据支持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证分析——以蚌埠市房地产行业为例
内陆城市后发赶超与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以蚌埠市为例
从房价收入比看城市住房供给体系的构建——以蚌埠市为例
社会信用生态环境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
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提高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以坝上地区为例
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网络关联性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通勤时空弹性对居民通勤出发时间决策的影响——以北京上地—清河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