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8)
- 2023(11533)
- 2022(9019)
- 2021(8320)
- 2020(6960)
- 2019(15521)
- 2018(15779)
- 2017(30265)
- 2016(16605)
- 2015(18406)
- 2014(18598)
- 2013(18210)
- 2012(16306)
- 2011(14465)
- 2010(15180)
- 2009(14650)
- 2008(15045)
- 2007(13923)
- 2006(12927)
- 2005(12187)
- 学科
- 业(84459)
- 济(73749)
- 经济(73630)
- 企(67643)
- 企业(67643)
- 管理(59233)
- 农(45603)
- 农业(30065)
- 业经(29751)
- 方法(26988)
- 财(24762)
- 中国(21219)
- 制(21054)
- 数学(19324)
- 数学方法(19192)
- 务(17499)
- 财务(17477)
- 财务管理(17456)
- 体(16557)
- 企业财务(16503)
- 技术(15951)
- 策(15422)
- 理论(13440)
- 体制(12938)
- 划(12817)
- 地方(12738)
- 银(12539)
- 银行(12533)
- 贸(12453)
- 贸易(12441)
- 机构
- 学院(240336)
- 大学(232073)
- 济(107812)
- 经济(105860)
- 管理(97964)
- 理学(82622)
- 理学院(81969)
- 管理学(81047)
- 管理学院(80592)
- 研究(76767)
- 中国(66072)
- 财(52968)
- 农(50787)
- 京(48377)
- 科学(40864)
- 江(40740)
- 财经(40113)
- 农业(38148)
- 所(37963)
- 中心(36920)
- 经(36234)
- 业大(35516)
- 研究所(33096)
- 经济学(31709)
- 州(31422)
- 北京(30379)
- 经济管理(28854)
- 财经大学(28802)
- 经济学院(28508)
- 范(28248)
- 基金
- 项目(144659)
- 科学(116382)
- 研究(113192)
- 基金(105790)
- 家(88972)
- 国家(87944)
- 科学基金(78069)
- 社会(75081)
- 社会科(70786)
- 社会科学(70767)
- 省(58434)
- 基金项目(55826)
- 教育(50531)
- 编号(47843)
- 自然(47053)
- 自然科(46030)
- 自然科学(46020)
- 划(45876)
- 自然科学基金(45272)
- 资助(41534)
- 成果(38270)
- 业(35034)
- 创(33030)
- 部(32751)
- 发(32543)
- 课题(31655)
- 重点(31277)
- 制(31006)
- 国家社会(30849)
- 性(30323)
- 期刊
- 济(137514)
- 经济(137514)
- 研究(76935)
- 农(54850)
- 中国(54701)
- 财(44231)
- 管理(40193)
- 农业(36268)
- 融(32056)
- 金融(32056)
- 科学(30878)
- 学报(29387)
- 业经(29236)
- 大学(24746)
- 教育(24739)
- 学学(23279)
- 技术(22646)
- 财经(20980)
- 经济研究(19530)
- 业(19113)
- 问题(18422)
- 经(18187)
- 农村(15179)
- 村(15179)
- 世界(14442)
- 技术经济(14337)
- 农业经济(14181)
- 商业(12664)
- 经济问题(12579)
- 现代(12510)
共检索到389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大章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产权制度不明确、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必须在经营体制、科技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扶持方式、培育市场体系方面进行市场取向的综合改革,才能加快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业市场化 综合改革 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30年来,极大地改变了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即从以往供给严重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不少品种的农产品还出现供大于求。农业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是不容否定的,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但是,与非农产业相比,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市场风险更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还必须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遵循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农业市场化 农业比较利益 政府特殊扶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文波
推进农业市场化,是我国继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大课题。仅此,结合农村实际谈几点初步思考。一、经营体制问题 河北省卢龙县自80年代中期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广大农民逐步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的跨越,并开始起步,奔向小康目标。但是从目前的农业来看,由于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大,投入与产出效益失衡等原因,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日益突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本华
“利率市场化”是目前学术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改革现行利率管理体制。通过对市场经济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和我国当前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可能性的分析,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
杨本华,复旦大学经济系硕士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俭 陈治明 詹迎雪
根据电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和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践 ,中国电力市场运营以单一买电型模式向批发竞争型发展 ,最终走向零售竞争型市场模式 ,在运营模式渐进转型过程中 ,电网公司和供电企业只有寓服务于经营过程中 ,以经营服务最优化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颖 李浩勇
利率反映借贷资金的价格,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变量,但只有市场化的利率才能够真正反映货币市场的供求。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宏观和微观条件,因此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分析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出发,对在既定条件下利率快速市场化的后果进行了理性预测,然后强调微观经济主体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
利率 利率市场化 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殷亚红
一、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面对的主要问题(一)存款利率低,存贷利差较小,资金配置效率较低。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虽然进一步扩大,但是仍然在实行利率管制。管制利率低于市场均衡利率,同时存在较大的存贷利差。银行只要放贷,就可以轻松获利。这种情况下,银行总是倾向于以较低的利率,把贷款发放给风险也相对较低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林章毅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利率市场化的重点和实质是利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 ,其改革进程应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成熟程度相适应 ,采取兼具前瞻性和现实性的政策安排 ,逐步创造并利用条件 ,通过各项改革措施的合理组合和协调推进 ,逐渐接近并最终实现改革的目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中荣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加速发展的既定方针和经济改革的基本框架。农村信贷资金作为农业银行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农村金融业务活动的基础,迫切需要进入市场加大调节力度,以此促进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加快步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市场化与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朱希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奠定了基础。作为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农业大国,在市场化条件下实行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不仅决定着农业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影响近期农业增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超
美国2014年农业法案逆转了2002年和2008年农业法案形成的以高补贴为主的农业支持、保护思路,逐步放弃政府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直接干预,调控手段趋于市场化。2014年农业法案的潜在影响,包括部分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农场经营风险降低,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产品出口增加,美国财政负担将有所减轻。在总结相关启示、预测相关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继续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民市场营销能力,完善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关键词:
美国农业法案 市场化 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武拉平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主要依靠市场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短短40年里取得了巨大成绩。本文系统总结中国农产品市场改革的经验和市场发展规律,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中国经验和方案,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产品市场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1)基于市场理论,通过市场的内涵和外延分析,研究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内容;2)基于中国实践,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产品市场化改革逻辑和路径,分析了改革的关键领域,并对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市场化改革走出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改革目标是"五化",即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客体的标准化、市场信息的透明化、行业进出的自由化、市场运行的制度化;改革的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快速发展(1978—1984)、稳步推进(1985—1992)、巩固调整(1993—2000)和实体市场升级线上销售兴起(2001年以来);改革的逻辑是逐步递进,即首先改革"消费品市场",积累经验后过度到"生产资料市场",最后进行"要素市场"改革,目前金融市场改革仍然在不断推进。最后,论文对未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改革进行了展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30年来,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即从以往供给严重短缺到供求平衡,不少品种的农产品还出现供大于求。农业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是不容否定的,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但是,与非农产业相比较,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市场风险机率更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遵循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形成有利干科举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从制度上更好的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农业 市场化 回顾 前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