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5)
- 2023(15634)
- 2022(13034)
- 2021(11954)
- 2020(10510)
- 2019(24047)
- 2018(23845)
- 2017(46660)
- 2016(25196)
- 2015(28229)
- 2014(28345)
- 2013(28343)
- 2012(25989)
- 2011(23144)
- 2010(23109)
- 2009(21778)
- 2008(21721)
- 2007(19777)
- 2006(17344)
- 2005(15217)
- 学科
- 济(113164)
- 经济(113042)
- 业(101808)
- 企(83353)
- 企业(83353)
- 管理(82924)
- 方法(52527)
- 农(49176)
- 数学(43551)
- 数学方法(43071)
- 财(34901)
- 业经(33041)
- 农业(32484)
- 中国(26691)
- 务(24322)
- 财务(24274)
- 财务管理(24236)
- 企业财务(23036)
- 制(22398)
- 地方(21239)
- 贸(19946)
- 贸易(19940)
- 技术(19901)
- 学(19397)
- 易(19365)
- 和(18222)
- 策(17710)
- 理论(17500)
- 划(16821)
- 体(16360)
- 机构
- 学院(366668)
- 大学(359357)
- 济(154800)
- 经济(151690)
- 管理(149706)
- 理学(129515)
- 理学院(128233)
- 管理学(126130)
- 管理学院(125462)
- 研究(113496)
- 中国(90268)
- 京(73615)
- 农(73322)
- 财(70169)
- 科学(69204)
- 业大(58147)
- 江(57134)
- 所(57029)
- 农业(56612)
- 财经(56281)
- 中心(55724)
- 研究所(51481)
- 经(51090)
- 经济学(46601)
- 北京(45018)
- 州(44347)
- 范(43950)
- 师范(43549)
- 经济学院(42330)
- 经济管理(41771)
- 基金
- 项目(244659)
- 科学(194600)
- 基金(179377)
- 研究(178180)
- 家(154888)
- 国家(153455)
- 科学基金(134077)
- 社会(115527)
- 社会科(109284)
- 社会科学(109252)
- 省(98670)
- 基金项目(95827)
- 自然(87261)
- 自然科(85299)
- 自然科学(85274)
- 自然科学基金(83786)
- 教育(81201)
- 划(80170)
- 资助(72616)
- 编号(72348)
- 成果(56315)
- 部(54669)
- 重点(53948)
- 创(52782)
- 发(52752)
- 创新(48780)
- 课题(48314)
- 业(48136)
- 国家社会(47391)
- 科研(47261)
- 期刊
- 济(174503)
- 经济(174503)
- 研究(98315)
- 农(72415)
- 中国(70808)
- 财(57825)
- 管理(55252)
- 学报(54047)
- 科学(52666)
- 农业(48834)
- 大学(42036)
- 学学(40359)
- 业经(34867)
- 融(33680)
- 金融(33680)
- 技术(33603)
- 教育(28744)
- 财经(27895)
- 业(25842)
- 经济研究(25233)
- 问题(23965)
- 经(23955)
- 技术经济(20532)
- 版(18639)
- 统计(18555)
- 世界(17634)
- 商业(17614)
- 策(17415)
- 财会(17193)
- 资源(17116)
共检索到536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本文在对山东省2421位农业转移劳动力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频数分析法、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的社会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中,转移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时间对其土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力最大,是否异地转移的影响力次之,家庭劳动力转移率的影响力最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处置意愿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处置意愿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传义
我国改革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对农村居民减贫、增加非农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增加资金向农村的流动和促进农村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没有缩小,而是继续扩大。本文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
关键词:
农业富余劳动力 转移 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军丽 刘玉萍
本文从"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入手,得出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1991-2010年西部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正相关,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负相关。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任媛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回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指明与WTO直接相联系的转移,并进一步完善了WTO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领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活动空间,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安排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并辅之以相应的土地政策,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好服务工作。
关键词:
WTO机制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青
本文从分析“三农”问题入手 ,切入“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重大课题 ,遵循科学发展观之要求 ,提出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思路与相应对策 ,强调了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把握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现代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劳动就业是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深化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国有林区,尤其是森工企业,劳动力过剩一直是困扰林业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林业劳动部门的工作难点之一。通过调查实践证明,在林区发展农业经济是转移林区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赖明勇 彭冲 王腊芳 肖皓
本文基于1978—2008年湖南省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数据,从总量生产函数入手,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了湖南省31年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农村劳动力从低边际生产率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具备高边际生产率的现代非农业部门引致的资源配置效应为0.90%,对总量劳动力生产率和GDP增长率的贡献分别达到了7.85%和10.93%。显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福明 杨学成
对山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表明,就地转移多以市场化程度低的方式寻找工作、处置土地,同时没有完全摆脱与第一产业间的联系;而异地就业劳动力中有较多的人以市场化程度高的方式搜寻工作、处置土地,他们与第一产业间的联系较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方式的选择,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家庭规模、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外出就业的收入水平、在家务农时间和外出就业目的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异地就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第4课题组 张松涛
【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世豪 万春红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中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分析了调查问卷中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农村劳动力空间流动的理论机制,提出了促进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方明
本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