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3)
- 2023(12660)
- 2022(10469)
- 2021(9898)
- 2020(7902)
- 2019(18019)
- 2018(17364)
- 2017(32718)
- 2016(17621)
- 2015(19697)
- 2014(19323)
- 2013(18907)
- 2012(17619)
- 2011(15674)
- 2010(16357)
- 2009(15530)
- 2008(15774)
- 2007(14195)
- 2006(12946)
- 2005(11912)
- 学科
- 业(87033)
- 济(74353)
- 经济(74254)
- 企(69500)
- 企业(69500)
- 管理(61888)
- 农(46746)
- 农业(31059)
- 业经(29496)
- 方法(27145)
- 财(25469)
- 中国(21414)
- 数学(19512)
- 数学方法(19291)
- 策(19159)
- 制(18616)
- 务(17920)
- 财务(17904)
- 财务管理(17883)
- 企业财务(16865)
- 技术(16670)
- 贸(14605)
- 贸易(14595)
- 理论(14286)
- 易(14266)
- 体(14010)
- 划(13892)
- 和(13808)
- 地方(12626)
- 银(12057)
- 机构
- 学院(251346)
- 大学(241117)
- 济(112047)
- 经济(109944)
- 管理(102892)
- 理学(87333)
- 理学院(86564)
- 管理学(85530)
- 管理学院(85050)
- 研究(82636)
- 中国(69267)
- 财(52857)
- 农(51849)
- 京(49837)
- 科学(44726)
- 江(41478)
- 所(40319)
- 财经(40132)
- 中心(39587)
- 农业(38985)
- 业大(36798)
- 经(36408)
- 研究所(35614)
- 州(31952)
- 经济学(31845)
- 北京(31342)
- 范(30701)
- 师范(30484)
- 经济管理(29887)
- 院(29087)
- 基金
- 项目(157087)
- 科学(126021)
- 研究(124357)
- 基金(113780)
- 家(96612)
- 国家(95269)
- 科学基金(83572)
- 社会(80790)
- 社会科(76159)
- 社会科学(76139)
- 省(63069)
- 基金项目(59249)
- 教育(55888)
- 编号(52793)
- 划(50510)
- 自然(50278)
- 自然科(49095)
- 自然科学(49084)
- 自然科学基金(48297)
- 资助(44917)
- 成果(42535)
- 业(36201)
- 创(35840)
- 部(35573)
- 课题(35456)
- 发(35436)
- 重点(34519)
- 制(33523)
- 国家社会(33154)
- 性(33124)
- 期刊
- 济(140604)
- 经济(140604)
- 研究(79184)
- 中国(56832)
- 农(55822)
- 财(43335)
- 管理(41665)
- 农业(37489)
- 科学(32665)
- 融(30704)
- 金融(30704)
- 学报(30378)
- 业经(29524)
- 教育(28196)
- 大学(25512)
- 技术(25302)
- 学学(24074)
- 经济研究(20366)
- 财经(19975)
- 业(19822)
- 问题(18112)
- 经(17327)
- 世界(15596)
- 农村(15060)
- 村(15060)
- 技术经济(14737)
- 农业经济(14396)
- 贸(14203)
- 现代(13103)
- 国际(12733)
共检索到406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福波 张应良
农业家庭经营生命力的问题一直是组织经济学的热点和前沿问题,针对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承前启后历史研究的相对滞后,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农业家庭经营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困境,梳理了建党百年来农业家庭经营政策演变的六个阶段,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与启示,第一,农业家庭经营是一种富有弹性并且可以有效获取农业内部规模经济的经营形式。第二,为了弥补农业家庭经营的功能不足,从"生产社会化"转向"服务社会化"实践,是农业家庭经营政策演变的基本逻辑。第三,农业家庭经营政策的阶段性演变,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以不变应万变"实事求是的思想。最后,遵循政策逻辑和国情农情,新阶段坚定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坚持"经营规模化"和"服务多元化"双措并举的实践取向,是在第二个百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演进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展进涛 朱菊隐 纪月清
理解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逻辑对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户特别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梳理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过程,探讨不同年代农户家庭经营的特征差异,揭示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不断融入工业化、现代化和大市场的总体趋势与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从自给自足向市场化的要素购买和产品出售转变,农户通过运用以现代机械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产要素,大幅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和经营收益,但小农经营是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土地要素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现集中态势,土地制度变迁产生的产权激励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经营转入地为主的农户家庭的土地规模远大于近百年前农场的平均规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或扩大土地规模来优化家庭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配置,进而出现农户家庭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层面的产品多样化并存。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几点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玲
建党百年来,我国农业合作经济有着内在的历史、理论和价值的三重逻辑。“历史逻辑”在于农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法宝。“理论逻辑”在于农业合作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核心议题。“价值逻辑”在于农业合作是新时代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农业合作 合作社 逻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家庭经营这一点但又不能停留于这一点。本文基于这一点,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根据反映农业生产力属性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差别,以农业劳动力转移为主线,将农业家庭经营划分为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化家庭农场经营三个阶段。在描述了各个阶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小规模分散经营是农村经济改革初期的一种客观选择,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和加速工业化程的现实选择,现代化家庭农场经营是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蒙罢 张安录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的演变过程,探析其演变特征,提出新时代下优化耕地保护利用政策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革命战线"的耕地利用政策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粮食为纲"的耕地利用政策,再到改革开放前期"耕地数量保护为主"的耕地利用政策及改革开放深化期"耕地数量+质量"双重保护演变过程,最后在新时代演变成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耕地利用政策体系。整个政策演变过程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强制型变迁特征,是多重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研究结论:新时代下中国耕地利用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加快形成"系统法律保障+保护补偿新机制+数字化信息化监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耕地保护发展路径,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关键词:
耕地利用 政策变迁 演变特征 优化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涛
高校学生资助是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成本补偿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保障高等教育平稳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建党一百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与高等教育相伴相长,经历了公费教育、人民助学金、人民助学金与奖学金并存、以奖学金为主、政府主导的多元混合资助体系五个阶段。在政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公平、效益和激励并重的资助理念,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资助方式,由行政主导到重视多方参与的政府职能,国际化借鉴与本土化实践的政策生成等演变逻辑。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依然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表现为推进政府立法实践以实现学生资助业务的"有法可依",确立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方式以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健全学生资助育人机制以强化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关注贫困学生学业表现以全面提升其就业能力,从而进一步发挥资助政策的整体有效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利军 陈恒烜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的发展理念则是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纲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党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聚焦"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主题这一逻辑展开。从纵向的历史演进看,党的发展理念体现了鲜明的完备性、科学性、连续性和计划性;从横向的历史节点看,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催生了理念的变革与演进。党的发展理念统一了思想认识,统领了战略、政策,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玉梅 纪晓岚
养老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必须合理解决的重大问题,赡养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基本道德行为准则。百年来中国特色农村养老范式的探索经验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养老范式经历了传统家庭养老阶段、单位时期集体养老阶段、新型家庭养老阶段和社会化养老阶段。我国农村养老范式经历了从家庭到社会、从分散到整合以及从一元到多元的嬗变逻辑。从历史实践中寻找现实张力,中国特色农村养老范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契合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积极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百年来的农村养老范式嬗变昭示着我们应继续深化农村养老领域的改革,完善在国家、市场与社会三重合力框架下的农村养老范式格局,持续推进农村养老范式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滕明君 张昱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贫困治理范式的实践。梳理建党百年来贫困治理的历史脉络,经历了战争时期的贫困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单位制时期的扶贫救济、改革开放后的扶贫开发以及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四个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总结了建党百年来我国贫困治理的发展成就,建党一百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到需求治理再到情感治理,从救济扶贫到技术扶贫再到精神扶贫,从中找寻现实张力,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建立获得感,坚持建立获得感长效机制。
关键词:
身份管理 情感治理 贫困治理 获得感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旭 石晓平 马贤磊
研究目的:解析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至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和理论演进,提出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深化改革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先后历经建党到建国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建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开放到十八大时期的土地出让收益管理,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制度建设等阶段;(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每个阶段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改革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结论:(1)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的改革框架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按照增值形成机理及理论归属进行初次分配,也要以二次分配保障代内与代际公平;(2)应引入市场机制和谈判机制构建初次分配格局、通过调控区域和城乡收益分配关系构建代内分配格局、建立代际补偿基金和土地发展基金形成代际分配格局,从而真正实现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玉玲 闫志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职业教育政策主张经历了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的历程,体现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持久性"、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时代性"、发展主体的"多元性"和实施策略的"精准性"等逻辑特征,职业教育实践在"求生存""为生活""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四五"时期,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坚定执行党的职业教育政策主张,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所有社会公民均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尚旭东 朱守银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形势下,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的"非家庭经营"应运而生。这既是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总收益最大化的逻辑行为,也有政府保粮稳产、培育中坚农民的政策缩影。现实中,因经营成效较难实现预期的投入要素节约和经营规模收益,大规模农地"非家庭经营"所追求的农机规模耕种收、大量雇工操作、农资采购低价等无力弥补"大规模农地流转价格溢价"和"刘易斯拐点下雇工工资棘轮效应"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而一些经营中的相关问题,例如雇工效率低下、监督成本上升增加等,又加重了这一不利,成为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非家庭经营"行为的"墨菲定律+马太效应"。同时,土地产出率下降促使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茜 顾静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乡村振兴的人才根基。中国共产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百年历程,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始终保持教育与国家、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文化等因素协调统一的逻辑机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师政策体系,创造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经验。建党百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教育政策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育人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思想,立足乡村教育的现实国情,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展望新的起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党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加快教育城乡协同发展,点燃乡村文化自信之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向飞
成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要理清中国共产党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进路,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逻辑;二是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政策的理论逻辑;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探寻其中的逻辑进路,可以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章 杨珂凡 王静 杨志红
贫困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包含着历史范畴与发展意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秉承"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的崇高理想。百年来,党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进行了大胆探索,先后经历了建党初期的陕甘宁试点、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开发式扶贫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四个不同的反贫困阶段。期间凝聚出以毛泽东反贫困思想、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江泽民、胡锦涛扶贫开发相关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重要论述为主体的反贫困思想谱系,积累了大量以实践为基础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实践探索、理论结晶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受到高度赞誉,作为世界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不同策略为人类所分享,为全球贫困治理、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