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2)
2023(13870)
2022(11317)
2021(10342)
2020(8535)
2019(18867)
2018(18741)
2017(35581)
2016(19329)
2015(21545)
2014(21668)
2013(21619)
2012(20291)
2011(18307)
2010(18827)
2009(17713)
2008(17697)
2007(16355)
2006(14953)
2005(13747)
作者
(57235)
(48120)
(47621)
(44741)
(30422)
(22958)
(21457)
(18762)
(18295)
(17200)
(16356)
(16057)
(15437)
(15414)
(15055)
(14356)
(14060)
(13978)
(13899)
(13710)
(12147)
(12106)
(11668)
(11269)
(10966)
(10775)
(10673)
(10626)
(9749)
(9720)
学科
(88970)
经济(88851)
(87055)
(68704)
企业(68704)
管理(64800)
(47596)
农业(32000)
业经(31729)
方法(28523)
中国(26827)
(25771)
地方(24756)
(20912)
数学(20197)
数学方法(20072)
技术(18533)
(17629)
财务(17598)
财务管理(17575)
企业财务(16605)
(16589)
(16444)
(15594)
理论(15405)
(14863)
(14757)
贸易(14743)
(14491)
银行(14471)
机构
学院(284267)
大学(273836)
(120849)
经济(118291)
管理(111215)
研究(98569)
理学(93904)
理学院(92937)
管理学(91733)
管理学院(91203)
中国(78423)
(63382)
(58780)
科学(57963)
(55991)
(50353)
(48454)
农业(48297)
中心(46029)
业大(45660)
研究所(44852)
财经(42597)
(38347)
(37831)
(36752)
北京(36619)
师范(36395)
(36067)
(34945)
经济学(34443)
基金
项目(179674)
科学(142427)
研究(137580)
基金(127340)
(109417)
国家(108207)
科学基金(93597)
社会(88489)
社会科(83372)
社会科学(83350)
(76459)
基金项目(67635)
教育(60901)
(60065)
编号(57995)
自然(57127)
自然科(55768)
自然科学(55753)
自然科学基金(54758)
资助(49705)
成果(46140)
(45205)
课题(40450)
(40326)
(40136)
重点(39925)
(39067)
发展(37184)
创新(36696)
(36596)
期刊
(155721)
经济(155721)
研究(86082)
中国(68329)
(65978)
(45146)
管理(44329)
农业(44292)
学报(41073)
科学(40502)
业经(32692)
大学(32243)
教育(31826)
(31741)
金融(31741)
学学(30696)
技术(27459)
(23025)
经济研究(21749)
财经(21066)
问题(20566)
(18281)
技术经济(16161)
世界(15720)
农村(15573)
(15573)
农业经济(15128)
(14640)
商业(14305)
经济问题(14242)
共检索到457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延武  
本文立足农业大省的共性特征,结合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农业大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六大思路"和"两大支撑、五大体系"为重点的基本框架。即:遵循"以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安全为基础、以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向、以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为目标、以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为关键、以完善农业政策支持保护体系为保障"的六大基本思路;建立"创新性农地制度"和"系统性物质装备"两大支撑;构建现代农业"技术、产业、组织、服务和政策"等五大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征  
农业是立国之本,更是强国之基。农业要强起来,就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刚  张剑  许爱民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把发展项目农业纳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之中,以规模化为起点,产业化为核心,组织化为途径,以行政推动、经济手段为保障,实现了项目农业的大突破,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凯  李世平  夏显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鲲  张海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政策体系的构建,大致经历了从确立农村基本制度和启动市场化改革,到推动科学发展和城乡统筹,再到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三个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围绕保供给、强基础、增活力、惠民生、促融合等目标,中国已经形成包含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支持保护、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产权、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政策在内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小莉  
[目的]从定量方面对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农业产业升级贡献结果进行研究,以准确把握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方法]构建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江苏省10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年度每个指标权重以及各准则层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得分值。[结果](1) 2007—2016年江苏省农业产业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2) 2012和2014年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增长最快,2016年出现大幅下跌,导致该下跌的原因是同时期农业集约型效益的大幅下降;(3)集约型升级和高效型升级对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最大;结构合理型升级发展滞后。[结论]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江苏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军  张铁亮  
农业事权一般是指政府基于自身的地位和职能所享有的管理农业农村公共事务、提供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的权力,可以从功能、性质、支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管理日趋规范,政府更加注重基础性、公共性,为推进农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存在现行法律法规对具体的农业事权划分不清晰、中央与地方农业事权高度趋同等问题。发达经济体在农业事权划分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与做法,如明确划分原则、法制化、加大农业投入等,可为我国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借鉴。结合我国实际与当前农业发展任务,提出了农业事权划分的主要考虑、初步的内容清单和框架,对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等八个方面的管理权限进行了初步划分。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军  张铁亮  
农业事权一般是指政府基于自身的地位和职能所享有的管理农业农村公共事务、提供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的权力,可以从功能、性质、支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管理日趋规范,政府更加注重基础性、公共性,为推进农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存在现行法律法规对具体的农业事权划分不清晰、中央与地方农业事权高度趋同等问题。发达经济体在农业事权划分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与做法,如明确划分原则、法制化、加大农业投入等,可为我国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借鉴。结合我国实际与当前农业发展任务,提出了农业事权划分的主要考虑、初步的内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天矫  贾军战  廖允成  史俊通  海江波  冯佰利  李鹏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对旅游新的需求,农业旅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满足周边城市居民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的一种旅游方式。由于陕西省农业旅游活动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下,自发发展起来的,就必然存在诸如旅游产品的结构层次低、杂乱无序等问题。但陕西省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突出,因此,陕西省进一步发展农业旅游,需要在整体的规划布局方面下功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探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文章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抑制通货膨胀、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四个方而进行了详细论述,揭示了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这一客观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翠萍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统筹发展是破解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居于全国各省先进水平,但辽宁的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有限,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辽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对辽宁而言,实现"三化"同步统筹发展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力度,补齐现代农业发展这条短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于志明  
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来认识农业、指导农业,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服务农业、发展农业,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农业现代化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其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提高包括资本、劳动、土地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农业剩余"范式,从农业提供剩余(剩余产品、剩余劳动力)角度研究农业发展,强调农业基础作用。今天的农业现代化,固然还有增加农业剩余的要求,但更为突出的是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扩大农产品品种。与此相应,农业技术现代化分析转到"农产品品质"范式。与此相应,中国正在推进的农业技术现代化,不能走"石油农业"的道路,而要走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道路。今天的农业现代化需要提供激励新的现代生产要素,特别是科技和人力资本进入农业的制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俊飚  
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全方位和多途径地运用各种措施,促使农业增长方式的优先和顺利转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铀生  
目前有些地方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直接影响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短期行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利益不均,农民生态意识的薄弱,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行生态农业、低碳生产、绿色产品,切实强化农业现代技术,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加大对农业污染的资金投入和控制监测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观念等,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