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39)
2023(18853)
2022(16302)
2021(15265)
2020(12844)
2019(29656)
2018(29418)
2017(57401)
2016(31306)
2015(35243)
2014(35333)
2013(34959)
2012(32132)
2011(28808)
2010(28737)
2009(26634)
2008(26098)
2007(23470)
2006(20544)
2005(17812)
作者
(90472)
(76207)
(75350)
(72043)
(47856)
(36648)
(34269)
(29920)
(28585)
(26915)
(25632)
(25508)
(23874)
(23821)
(23479)
(23388)
(23127)
(22351)
(21692)
(21689)
(18956)
(18643)
(18567)
(17352)
(17186)
(16913)
(16905)
(16756)
(15424)
(15158)
学科
(129158)
经济(129023)
(87954)
管理(84408)
(65659)
企业(65659)
方法(59090)
数学(52163)
数学方法(51507)
(51413)
(34422)
农业(33990)
中国(32635)
业经(30604)
(27606)
地方(27589)
(23703)
(22542)
贸易(22533)
(21881)
(19953)
财务(19873)
财务管理(19827)
理论(19230)
环境(18925)
企业财务(18749)
(18672)
技术(18664)
(18330)
银行(18268)
机构
学院(444341)
大学(441514)
(177827)
经济(173964)
管理(173521)
理学(150995)
理学院(149360)
研究(147260)
管理学(146532)
管理学院(145763)
中国(109739)
科学(93964)
(92610)
(87885)
(80589)
(74794)
业大(72288)
中心(68637)
研究所(68351)
农业(68116)
(65859)
财经(64449)
(58681)
(57937)
北京(57758)
师范(57368)
经济学(53339)
(52876)
(52766)
经济学院(48424)
基金
项目(305781)
科学(239141)
研究(221895)
基金(220364)
(192521)
国家(190921)
科学基金(163173)
社会(138451)
社会科(130892)
社会科学(130853)
(121652)
基金项目(117181)
自然(106673)
自然科(104126)
自然科学(104098)
自然科学基金(102203)
教育(101575)
(100949)
编号(91971)
资助(90922)
成果(73876)
重点(68627)
(66867)
(65979)
(62771)
课题(62595)
科研(58911)
创新(58667)
教育部(56714)
大学(56534)
期刊
(193886)
经济(193886)
研究(126066)
(84969)
中国(80717)
学报(74417)
科学(66668)
(61093)
管理(58295)
农业(57744)
大学(56090)
学学(53163)
教育(44830)
技术(38762)
(37328)
金融(37328)
业经(36208)
财经(30297)
经济研究(29894)
(28176)
问题(26674)
(25872)
(23118)
图书(21860)
技术经济(21752)
科技(21001)
理论(20863)
统计(20856)
资源(20229)
业大(19533)
共检索到640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文恩  
本文通过梳理1978–2013年河南省农民收入结构变迁的历程发现,36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农民收入绝对量不断增加,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家庭经营性收入出现下滑态势,工资性收入上升较快,并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柱,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呈现不规则变化但稳中有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即家庭经营性收入的递减性;工资性收入的主体性;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补充性。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就变成了如何促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问题。因此,提高河南农民工资性收入就必须在非农领域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钦春  
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板块,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经济总量逐步提高。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却相对较低,这将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农民收入现状,解析农民收入结构,剖析农民收入倍增的难点,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探寻农民收入增长的现实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博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数量在全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省的整体收入水平,所以增加河南省农民的收入对河南省的整体经济水平有着提升性的作用,但目前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文章就河南省农民增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百分比进行统计和计算,并将其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相比较,发现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且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对河南省农民收入构成进行剖析得知,影响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适销对路农产品的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伟  王晓莉  
要想真正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要对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和来源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本文对河南一个有代表性的村 (付庄村 )农民收入基本状况及增收途径进行了详尽分析 ,并由此得出结论 :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是人多地少 ,是人和地的矛盾 ,农民收入低和农村贫困只是这一矛盾的外在表现。实际情况是 :农业内部增长潜力是有限的 ,减轻负担也是权宜之计 ,只有大多数农民走出了农村 ,脱离了农业 ,“三农”问题才能最终解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最后实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茂  
笔者根据河南省1978年~200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平稳化、零均值化处理,并利用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偏自相关函数的性质,确认数据所适合的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所做的回归拟合模型定量分析,从而为河南省"十一.五"规划提供量化指标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恒  
通过对河南省49个自然村的调查分析,证实了外出务工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外出务工不但是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农民增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而且也是增加农民其他收入的源泉。通过对农民务工收入的支出结构的分析发现,务工收入虽然解决了农民子女上学、建房等重大问题,但务工收入并没有形成农民发展非农经营的基础。此外,税费改革、务工政策及务工环境也对外出务工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雪芹  
自2004年中央实施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以来,河北农民收入再次步入快速增长时期,但现阶段全省农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在描述改革开放后河北农民收入变动的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基于收入来源视角,分析了现阶段河北农民收入的来源构成及其增长源泉的变化特征,提出了新时期促进河北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凤山  杨炳旭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河南省西峡县立足县情 ,采取了符合本地的切实措施 ,对当地产业结构、生产规模、经营模式、生产环节、产品品种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培育了主导产业 ,增加了农民收入 ,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实力 ,提高了综合效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洋  颜华  
本文通过阐述县域金融集聚、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理论逻辑,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选取河南省105个县2001—2017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面板门限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县域金融集聚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农民增收,还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间接"部分地"影响农民增收;同时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正向作用受到县域金融集聚双重门限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中层级县域金融集聚而言,低层级与高层级县域金融集聚下该正向促进作用明显减弱;此外,县域金融集聚与农业机械化对高收入农民群体的影响效应较低收入农民群体更显著。最后提出提升县域金融集聚水平,建立健全县域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及加强低收入农民群体的金融与农业现代化教育等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文涛  郑景露  唐轲  
构建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理论框架,以河南省孟庄镇、龙湖镇、薛店镇为观察对象,揭示农村三产融合赋能农民就业增收的理论逻辑、传导路径与现实困境。结果表明,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拓展和优化是多要素共同支撑下的综合演化过程。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拓展和多要素交互效应等多维传导路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将驱动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拓展和优化。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围绕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搭建三产融合平台,孟庄镇、龙湖镇、薛店镇的农户就业选择多样性和收入增长预期获得持续改善。尽管如此,考虑到以农业为基础的深度产业融合缺失,农户主体性地位凸显不足,多要素参与激励机制相对缺位,本地就业机会和就业类型多样性依然缺失等现实约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赋能农民就业增收尚且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亟待构建以“人”为核心,并以农户广泛参与为典型特征的三产融合赋能农民就业增收的可持续实现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义伦  
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是农民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分析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民收入的构成,并对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粮食价格下降,会促进非农就业的工资收入,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粮食价格波动对相关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小。并从加强政府引导、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价格的关键策略,以期为我国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静静  杨强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作用,而河南省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收入不断增加,关键在于科技进步。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法,建立农民收入的分析模型,并结合河南省1985—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证实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收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文章最后提出要在农业科技中明确科技创新方向、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和大力培养农业实用人才等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建勇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六省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板块,"弯道超车"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济总量逐步提高。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中部战略崛起的整体实施效果。分析了中部六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结构,认为政府应当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快提升农民收入,促进中部六省整体和谐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琼  陈璐  
基于河南省585份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ISM模型解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和层级结构,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受教育程度、职业兴趣、职业信心、职业韧性、风险态度、代际传递意愿、技术获取、政府支持、社会保障以及市场预期10个因素对其持续经营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职业韧性和代际传递意愿是表层直接因素,风险态度、职业信心、技术获取和社会保障是中层间接因素,职业兴趣、市场预期、政府支持和受教育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