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9)
- 2023(15918)
- 2022(13441)
- 2021(12368)
- 2020(10705)
- 2019(24492)
- 2018(24321)
- 2017(46440)
- 2016(24747)
- 2015(27545)
- 2014(27254)
- 2013(26810)
- 2012(24523)
- 2011(21991)
- 2010(21929)
- 2009(20474)
- 2008(20254)
- 2007(18352)
- 2006(15665)
- 2005(13608)
- 学科
- 济(101014)
- 经济(100909)
- 业(79226)
- 管理(71559)
- 企(58240)
- 企业(58240)
- 农(48289)
- 方法(46268)
- 数学(40632)
- 数学方法(40127)
- 农业(31881)
- 业经(26567)
- 中国(25895)
- 财(25394)
- 技术(21309)
- 学(20092)
- 制(19378)
- 地方(19031)
- 贸(18149)
- 贸易(18141)
- 易(17677)
- 务(15734)
- 财务(15691)
- 财务管理(15652)
- 理论(15441)
- 银(15172)
- 银行(15127)
- 企业财务(14866)
- 策(14417)
- 行(14378)
- 机构
- 学院(350526)
- 大学(347033)
- 济(144035)
- 经济(141184)
- 管理(138645)
- 理学(120812)
- 理学院(119593)
- 管理学(117490)
- 管理学院(116848)
- 研究(113661)
- 中国(86991)
- 农(74802)
- 京(71588)
- 科学(71391)
- 财(62707)
- 业大(58627)
- 农业(58208)
- 所(56949)
- 中心(55208)
- 江(52982)
- 研究所(51931)
- 财经(50396)
- 经(45942)
- 范(44005)
- 北京(43783)
- 师范(43476)
- 经济学(43442)
- 州(41656)
- 院(40461)
- 经济学院(39401)
- 基金
- 项目(241698)
- 科学(191258)
- 基金(175867)
- 研究(175358)
- 家(154224)
- 国家(152850)
- 科学基金(131680)
- 社会(112090)
- 社会科(105996)
- 社会科学(105966)
- 省(96936)
- 基金项目(93332)
- 自然(85871)
- 自然科(83967)
- 自然科学(83940)
- 自然科学基金(82433)
- 划(80716)
- 教育(80354)
- 编号(71395)
- 资助(70645)
- 成果(56694)
- 创(54669)
- 重点(54471)
- 部(53226)
- 发(52678)
- 创新(50467)
- 课题(48294)
- 科研(46895)
- 国家社会(46563)
- 教育部(45353)
- 期刊
- 济(155627)
- 经济(155627)
- 研究(94499)
- 农(74079)
- 中国(68079)
- 学报(56569)
- 科学(52426)
- 农业(50258)
- 财(49072)
- 管理(48672)
- 大学(43484)
- 学学(41261)
- 教育(35170)
- 技术(31825)
- 融(31633)
- 金融(31633)
- 业经(31470)
- 业(25861)
- 财经(24325)
- 经济研究(23331)
- 问题(21456)
- 经(20919)
- 版(18663)
- 技术经济(18389)
- 科技(18251)
- 统计(16774)
- 世界(16294)
- 策(16196)
- 图书(15745)
- 理论(15555)
共检索到505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濮方清 肖赵华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促进了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效率提升和数字化转型,大数据的价值创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农业大数据的特征,从供需匹配视角出发阐述农业大数据的流动过程和价值创造。本文发现农户、消费者、数字贸易平台、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共同构成农业大数据生态系统,各个主体通过农业大数据紧密连接。在农业大数据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具有供需匹配功能的数字贸易平台在农业大数据价值创造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同的大数据应用场景中,数字贸易平台能够提高农户定制化生产和市场适应能力,降低消费者搜寻成本、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降低数字贸易平台交易、营销和流通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 供需匹配 农业大数据价值创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忠金
文章在回顾流程基础设施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战略管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信息资本等构成了流程基础设施。阐述了技术流程、客户流程和运营流程是价值创造的主要流程。价值创造流程在流程基础设施的支持下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公司和客户价值的前提是基础设施与价值创造流程的动态匹配。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定了流程创造和交付卓越的差异化的价值的能力,一旦企业的基础设施对价值创造流程形成强大和持久的支持并向客户创造和传递优异的价值时,企业就获得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流程基础设施 价值创造流程 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凡琳
聚焦青年流动人才不同阶段的需求与城市资源供给问题,基于供需匹配视角构建关于青年人才选择的“需求压力—供给状态—行为响应”分析框架,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探究青年人才居留选择动因,提出新时代城市人才政策的优化思路。研究表明,青年人才居留意愿受不同阶段需求与城市资源供给间匹配程度的影响,初期取决于购房压力,中短期受福利政策影响,长期则更关注环境因素与心理需要;且青年人才居留动因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由此提出提升城市资源供给与青年人才需求的适配度、推进住房与户籍政策逐步脱钩、提升城市生态人文环境的普惠性与包容性、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等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名姿 陈东平
本文基于契约理论,在供需不匹配的视角下,形成完备分类的概念性分析框架,并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农地流转中的供需不匹配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地块不匹配是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的主要表现形式,制度约束也是制约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农地流转缔约的可能性与地块面积显著正相关,农户认知中的农地产权完整度、村组集体组织统一流转等制度特征对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有显著作用。现阶段,由于地块不匹配问题难以通过农户间的农地流转解决,因此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需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安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云
创造力越来越成为员工的核心胜任力,并且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鼓励。总的说来,学者们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员工创造力进行探讨,即个体视角、环境视角、个体—环境双向视角。个体视角主要关注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环境视角主要探讨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组织环境因素,双向视角强调把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员工创造力。在双向视角的研究中,学者们按照个人—环境匹配的框架来研究创造力,文章主要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创造力 个人—环境匹配 创造力匹配模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山东银监局课题组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当前,农村金融依然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其发展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因此,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需求相匹配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将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供金融动能,也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银行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俊锦 张昊民 马君
过去已有研究指出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失败风险,但较少发现有关研究针对创造失败情景下的创造力研究。文章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切入点,引入失败学习行为、人—工作匹配和自我决定感三个变量,构建一个三阶调节效应模型,系统探讨失败学习行为对创造力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基于302套上下级配对样本,文章发现:失败学习行为正向影响员工的创造力;人—工作匹配正向调节失败学习行为与创造力的关系;人—工作匹配对失败学习行为与创造力的调节关系受到自我决定感的正向再调节。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管理实践启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干忠
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财务目标,农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的现代化。本文通过对29家农业类上市公司2008~2012年连续五年EVA值分析发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整体价值创造能力较低,农业内各细分行业间的价值创造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 价值创造能力 EVA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睿
婚姻和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分析研究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利用婚姻代际匹配法对2010年人口普查1‰样本的个体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获得以家庭结构特征为单位的人口信息,从婚姻、家庭代际关系和民族等角度,对人口流动、民族关系和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当前人口变化的一些新态势和新问题。
关键词:
人口普查 家庭 婚姻 民族 匹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勋 李先德
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国稳定与发展和国际贸易秩序。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基于2016—2018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农产品消费量、农业数据及相关参数,采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评价方法,在只考虑食用和再生产消费且不考虑地区耕地质量差异的条件下,核算各省份农产品自给的水土资源需求,评价中国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状态。结果显示:(1)中国现有耕地资源总量可满足自身耕地总需求(前者是后者1.81倍),但省际差异大,东部沿海省市耕地不足。(2)农业可用水资源总量亦可满足农业可持续生产需求,但区域严重不平衡,华北平原与宁夏水资源赤字严重,而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以南省份农业可用水资源丰富。(3)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不考虑环境净化用水,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可满足全国粮食自给需求;但考虑环境净化用水,中国粮食难以实现自给,承载力赤字达33715.50万人。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导向,未来中国应从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产业与人口转移、农产品进口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解决中国农产品需求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培培 朱小川 王伟
采用问卷调查和POI数据,分析2020年上海市公共服务功能设施的居民需求与供给差异,计算各街镇的功能设施供需匹配效率。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特征居民对公共服务功能设施的需求偏好存在明显差异。上海市公共服务功能设施供给错配情况普遍存在,呈现出服务资源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的问题。根据资源错配情况将上海市街镇分为15种公共服务设施组合类型,从供给布局、供给信息和供给主体三个方面提出治理策略,为社区生活圈的更新与功能设施空间供给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杨 黄艳希 谷玮
研究目标:更精确地反映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产业供需不匹配和升级情况。研究方法:运用2016年WIOD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中间品投入与吸收产业一一匹配以构造更微观的分类,计算出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口技术复杂度等指数,并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供需匹配的影响。研究发现:2001年以来中国产业供需不匹配程度高速增长,但增速不断降低,中国需求层面的技术复杂度水平普遍高于供给层面,而美国则正好相反;全球价值链地位、垂直专业化水平对供需不匹配程度的影响效果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间存在差异。研究创新:通过新产业分类从更微观的层面了解中国产业供需不匹配情况。研究价值:为中国未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供给侧改革 产业转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纲 余辉 梁镇涛 张羽帆
[目的/意义]技术交易是技术转移的关键环节,除技术内容的匹配外技术交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研究技术交易中供需匹配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促成技术交易。[方法/过程]文章以湖北省技术交易所过往交易合同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TOE框架梳理技术、主体和环境三个层面的5个前因变量条件,应用QCA方法探究影响高成交率技术交易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高成交率的技术交易驱动机制有两条,即距离—政策—感知可靠的主观型和距离—政策—组织邻近—技术可靠的客观型。在两条路径中距离和政策都是重要因素,而主观的可靠性和客观的技术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产生替代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巧会 白福萍 于秀艳
知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但是,要想使知识资本发挥价值创造功能,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知识资本的管理过程具有综合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知识资本的获取和积累、知识资本的剥离、知识资本的整合和利用。本文从过程和价值创造的双视角出发,系统论述了知识资本的管理过程,为我国企业知识资本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知识资本 价值创造 组织学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