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8)
2023(9368)
2022(7468)
2021(7091)
2020(5686)
2019(12758)
2018(12849)
2017(24678)
2016(13336)
2015(15273)
2014(15131)
2013(14825)
2012(13549)
2011(12443)
2010(12477)
2009(11633)
2008(11478)
2007(10384)
2006(9492)
2005(8775)
作者
(36114)
(30783)
(30316)
(28938)
(19108)
(14684)
(13634)
(11974)
(11824)
(10704)
(10577)
(10029)
(9751)
(9542)
(9477)
(9266)
(8879)
(8773)
(8579)
(8540)
(7892)
(7449)
(7389)
(7125)
(6974)
(6940)
(6724)
(6631)
(6215)
(6133)
学科
(64314)
经济(64157)
(45683)
(39626)
农业(30178)
管理(27411)
中国(22777)
方法(22363)
业经(19728)
(19252)
企业(19252)
数学(18355)
数学方法(18280)
(13300)
(12790)
贸易(12782)
(12781)
(12563)
地方(11988)
(10951)
发展(10884)
(10874)
(10383)
农业经济(10253)
(9833)
(9667)
银行(9661)
(9534)
(9422)
(9104)
机构
学院(191472)
大学(189401)
(92890)
经济(91502)
研究(72314)
管理(70237)
理学(60460)
理学院(59826)
管理学(59020)
管理学院(58676)
中国(57653)
(48905)
(40200)
科学(39964)
(37909)
农业(36962)
(35998)
研究所(32587)
中心(32526)
业大(31326)
财经(30199)
经济学(29677)
(28025)
(27805)
经济学院(26785)
(26031)
师范(25880)
北京(25553)
(24299)
科学院(23368)
基金
项目(124610)
科学(99951)
研究(96843)
基金(92756)
(80108)
国家(79347)
科学基金(67574)
社会(67211)
社会科(62439)
社会科学(62422)
基金项目(48537)
(46260)
教育(42696)
编号(39564)
自然(38657)
(38602)
自然科(37780)
自然科学(37773)
自然科学基金(37144)
资助(36443)
成果(32289)
(30067)
(29420)
(29203)
国家社会(28980)
重点(27993)
中国(26875)
课题(26640)
教育部(25806)
(25400)
期刊
(110209)
经济(110209)
研究(61498)
(54748)
中国(44067)
农业(37293)
学报(28507)
科学(28465)
(26145)
大学(23444)
管理(22814)
业经(22291)
学学(22045)
(21822)
金融(21822)
教育(20936)
(17916)
经济研究(16770)
问题(16272)
财经(15616)
技术(15266)
世界(15103)
农村(13905)
(13905)
农业经济(13884)
(13613)
(11876)
经济问题(11299)
(10738)
社会(10375)
共检索到299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文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开启了超越中国千年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的历史转轨。邓小平从中国8亿农民的实际国情出发,尊重基层探索,尊重农民首创,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明确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路径,包括实施先富起来的"大政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从新的历史方位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主线与历史逻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江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要建设"全面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历史背景深远、时代特征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以"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为框架,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经济现代化为基础,重心向政治和社会现代化转移,以"党的领导"核心制度优势为支撑实现对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赶超,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与时代同步、与国际同轨,形成了系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大毅  
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发展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课题之一。目前中国进入社会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均获得高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动力来源、特点、分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并以之指导未来中国社会发展改革的进一步工作,找到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际"着力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保持社会发展动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体现在以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改变确立了阶段性主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质的现代化制度创新,以"中国梦"为线索的现代化蓝图的升华。实践创新体现在从外向经济到双向驱动的开放现代化之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现代化之路,着眼短期发展和长期趋势的创新现代化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现代化之路,以消除不平衡为目标的协调现代化之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俊山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经济建设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经济建设方略。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建立在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基础之上、以质量第一为评价标准,并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消费方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又饱含着对深圳在新时代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殷切期望,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决胜时期,农业农村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短板,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会议顺利落下帷幕,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科技手段落实农民食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提出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其对于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及路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喻聪舟  温恒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应当以实现理性精神为核心的经典现代化诉求为当前阶段基本任务,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仅从经典现代化的诉求去理解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是不够的,后现代理论对教育现代性过盛的危机提出了有益的警示,新现代化理论反应了当今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为超越经典现代化、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引领提供了两种可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应当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立足我国教育传统,集西方经典现代化宝贵经验、后现代批判与建设中的合理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建  
经过40年的奋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站在历史的高位上,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使命,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新发展理念、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科学定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分别更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框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将指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匡小平   熊高鹏  
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在自身历史和国情所形成的国家制度框架下嵌入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笔者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脉络,研究认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现代财政制度既要成为协调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的纽带,又要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国家认同建设的有效制度安排,进一步增强国家秩序能力、国家赋权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等国家治理能力,维护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主体和道路性质,支撑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格局,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逻辑下,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遵循根本制度要求,受基本制度制约和影响,同时支撑和影响重要制度的效能。基于以上双重逻辑,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建设主题,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建设主线,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建设重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绍红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在治理方面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中国政治制度为基础建立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具有强大的治理能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系统科学总结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向全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结合上,就在于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就在于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梦"高度结合于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方伟  
一、问题的提出60年一个甲子。在庆祝共和国60华诞、纪念改革开放30年、展望未来中国前景的时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和实践给予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