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2)
- 2023(13477)
- 2022(11183)
- 2021(10261)
- 2020(8505)
- 2019(19051)
- 2018(18537)
- 2017(36401)
- 2016(19703)
- 2015(21745)
- 2014(21468)
- 2013(21305)
- 2012(19777)
- 2011(17721)
- 2010(18086)
- 2009(17002)
- 2008(16897)
- 2007(15556)
- 2006(14158)
- 2005(12596)
- 学科
- 业(89638)
- 济(87539)
- 经济(87443)
- 企(71602)
- 企业(71602)
- 管理(67180)
- 农(47982)
- 农业(32112)
- 方法(30895)
- 业经(30796)
- 财(25674)
- 地方(23656)
- 数学(23139)
- 数学方法(22826)
- 中国(21510)
- 策(19261)
- 制(18690)
- 务(18079)
- 财务(18048)
- 财务管理(18032)
- 技术(17993)
- 企业财务(16960)
- 划(15400)
- 和(15174)
- 贸(15015)
- 贸易(15004)
- 易(14542)
- 体(14044)
- 理论(13960)
- 环境(13038)
- 机构
- 学院(283780)
- 大学(272021)
- 济(121449)
- 经济(118933)
- 管理(115643)
- 理学(98752)
- 理学院(97747)
- 管理学(96518)
- 管理学院(95975)
- 研究(92929)
- 中国(74616)
- 农(58440)
- 京(57074)
- 科学(54819)
- 财(54809)
- 江(46889)
- 所(46002)
- 业大(44696)
- 中心(44104)
- 农业(43891)
- 财经(42376)
- 研究所(41212)
- 经(38202)
- 州(36525)
- 范(35629)
- 师范(35411)
- 北京(35234)
- 经济学(34211)
- 院(34147)
- 经济管理(33537)
- 基金
- 项目(185263)
- 科学(148256)
- 研究(141147)
- 基金(133535)
- 家(114467)
- 国家(113281)
- 科学基金(99114)
- 社会(91151)
- 社会科(86060)
- 社会科学(86035)
- 省(76958)
- 基金项目(71105)
- 自然(62349)
- 教育(61718)
- 划(61037)
- 自然科(60833)
- 自然科学(60821)
- 自然科学基金(59739)
- 编号(59249)
- 资助(52563)
- 成果(46151)
- 发(43066)
- 重点(40960)
- 创(40903)
- 部(40060)
- 课题(40027)
- 业(39035)
- 创新(37462)
- 国家社会(36692)
- 制(36518)
- 期刊
- 济(150854)
- 经济(150854)
- 研究(82035)
- 农(60432)
- 中国(57094)
- 管理(44339)
- 财(43422)
- 农业(40424)
- 科学(39426)
- 学报(37167)
- 业经(32433)
- 融(30240)
- 金融(30240)
- 大学(30209)
- 学学(28919)
- 技术(26364)
- 教育(25034)
- 业(21065)
- 经济研究(20621)
- 问题(20553)
- 财经(20182)
- 经(17451)
- 技术经济(16170)
- 农村(15334)
- 村(15334)
- 世界(14963)
- 资源(14893)
- 农业经济(14882)
- 现代(14853)
- 经济问题(14175)
共检索到436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房艳刚 刘本城 刘建志
中国农业的发展正面临可持续发展、消费者需求变化、全球化的挑战。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应深入研究农业多种功能的空间格局、地域类型和优化策略。论文首先简要探讨了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过程和农业功能时空差异的理论基础,然后以吉林省为例,构建了农业多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农业多功能具有联合生产和外部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农业资源禀赋以及两者的组合作用,是导致农业多功能时空分异的关键因素;②吉林省县域农业各功能的空间分异具有不同特征,农产品供给功能高值县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松辽平原,经济发展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大农业发达的县域,社会保障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东部城镇化水平高且劳均农业产值高的县域,生态服务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占比高的东部和西部县域;③吉林省县域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可分为4类,即农产品供给优势区、多种功能并重区、非生态功能弱势区和生态服务优势区;④不同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组合特征和区域发展背景因素的结构性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苏赢
农行吉林分行由于辖内金融资源匮乏,网下同业融资业务起步较晚。近年来,吉林分行把发展网下同业融资业务作为调结构、促转型、利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搭建平台、做大市场,使网下同业融资业务得到长足发展;并以跨越式的速度成为吉林省网下同业融资业务的市场龙头,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开辟了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业务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尹婧博 李红 王冬艳 霍子文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乡村地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明晰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2009—2018年吉林省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耦合协调测度。研究结果:(1)吉林省乡村地域生产功能明显弱化,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逐渐提升;(2)乡村地域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空间集聚程度均有所提高,生产功能高值区向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中部集聚,生活功能高值区和低值区自西向东呈条带状分布,生态功能呈"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将乡村地域多功能耦合协调类型划分为勉强协调型、初级协调型、中级协调型、良好协调型和优质协调型5种,研究期内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耦合协调度下降但整体为初级协调型,空间上呈"中部上升,东西下降"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吉林省亟需在乡村地域功能优化升级的同时促进多功能良性协调发展,针对不同的耦合协调类型区提出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遏制乡村地域功能退化、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仇蕾 钟雨纯 崔韵文
[目的]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能源及土地资源配置,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下实现区域粮食生产目标。[方法]文章选取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水足迹模型和能耗核算模型解析主要农作物的耗水及耗能特点,并以区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构建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农业政策作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结果]不同农作物的水足迹、能耗结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优化后的耕种总面积略有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比例明显下降,小麦和烤烟种植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其余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优化后各类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水足迹减少5.02%,能耗减少5.96%,生物质能增长26.14%,粮食产量增加5.27%,经济效益提高34.38%,生态效益提高18.69% 。[结论]充分考虑农业种植中水、能源和粮食的关联关系以及内外部的多种约束条件,在保障各类作物的最低产量前提下,优先发展低耗水、低耗能、低污染、高收益的作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区域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恬静的田园风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旅游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与政府的重视。文章以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综合考虑吉林省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民俗风情等因素,考虑不同区域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其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大致分为东部长白山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中部松辽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西部松嫩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同时探究了各功能区的差异性特征;针对各功能区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晏明 张磊 盛国志
该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吉林省的农产品功能、农业社会功能、农业文化功能、农业生态功能进行分级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吉林省的基本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吉林省农业功能区划分为中部松辽平原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和文化功能区、东部长白山农业生态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功能区、西部松嫩平原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和农业社会功能区3个农业功能区。描述了各功能区的特征,并进行了功能定位,提出了发展方向建议。
关键词:
吉林省 农业功能区划 农业功能定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婧美 宁波
通化县是吉林省22个县(市)中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县。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通化县存在区域特色产业基础良好、交通区位枢纽优势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全省领先、企业发展平台不断拓展等优势,同时存在自然资源利用不足、发展思维固守僵化、人才资源短缺匮乏、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劣势。对此,在农业电商时代,亟需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创新产品运营销售方式、着力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加大投入培育新型农民等途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电商时代 农业经济 发展 策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茗朝 姜会明
近年来,吉林省农业实现快速发展,但存在现有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健全、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和市场流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同时,政府服务理念、城镇建设和科技进步等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有待改善。对此,应从农业供给侧出发,以系统思维、创新理念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信息科技为手段加以解决。关键在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外部环境,以此提高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那伟 祝延立 庞凤仙 赵新颖 张永峰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停滞、缓慢提升、快速发展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华坚 李菁
[目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因地制宜。吉林省作为规划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有必要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并分析吉林省县域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方法]基于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机理分析,构建县域层面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现代化等4个维度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结合省内水土资源分异特点,运用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结果](1)2011-2020年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经历“稳定(2011—2014年)—下降(2015—2017年)—提高(2018—2020年)”演进过程。(2)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间差距显著,总体表现为由东向西梯度递增态势。(3)泰尔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1-2015年区域内差异是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16-2020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度最大。(4)影响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来自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和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两个方面。[结论]吉林省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全面布局弥合区域差异、统筹发展突破主要障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充
本文利用实证研究,以1996—2003年吉林省财政数据为依据,对照WTO规则对吉林省绿箱支持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利用熵值分析方法,对绿箱支持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科技、自然灾害救助和农村扶贫方面的投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吉林省绿箱政策的各项投资稳定性顺序与符合效率原则的投资优先序并不完全一致,绿箱政策投资结构仍未完全理顺。
关键词:
吉林省 绿箱政策 支持水平 熵值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尚欣 王洪会 冯英娟
2001年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将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促进科技进步以及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等。但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于要取消非关税措施、降低关税,国内农产品市场将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因此,这将不可避免地对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加入WTO以后,面临的市场冲击比一般农区和其他粮食主产区具有显著的不同。现阶段吉林省农业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晓芳 马艳秋 黄伟
随着WTO的加入,吉林省农业急需发展一种将技术生产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精确农业,以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质量,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概述了精确农业的含义及国外精确农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分析了吉林省发展精确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最后重点论述了吉林省发展精确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
吉林省 精确农业 对策研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丁琳琳 柳天恩 曹洋
农业在吉林省经济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在东北经济下行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积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对振兴吉林省经济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供给侧、需求侧和产业链上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结合与国内其他省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提出今后吉林省农业的发展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转型升级路径,并建议通过补齐要素禀赋短板、增强要素禀赋利用能力、提高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业价值链升级,达到促进吉林省农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关键词:
供给侧 需求侧 产业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碧松
吉林省的农产品生产产能巨大,农产品加工迅速发展,但农产品销售和物流的规模与结构并不能与之相适应。吉林省农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着物流手段落后、物流市场不完善和物流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增加投入优化物流手段,通过积极引导完善物流市场,通过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吉林省农业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业物流 物流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