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79)
2023(17099)
2022(14543)
2021(13460)
2020(11445)
2019(25766)
2018(25517)
2017(49090)
2016(26932)
2015(29803)
2014(29419)
2013(29577)
2012(26925)
2011(24145)
2010(24141)
2009(22451)
2008(22265)
2007(19888)
2006(17704)
2005(15527)
作者
(80407)
(67038)
(66527)
(63080)
(42147)
(32374)
(29956)
(26477)
(25310)
(23872)
(22717)
(22525)
(21225)
(21225)
(20696)
(20327)
(20211)
(19839)
(19139)
(19058)
(17057)
(16393)
(16281)
(15454)
(15140)
(15059)
(14838)
(14743)
(13467)
(13373)
学科
(108881)
经济(108746)
(102572)
管理(85384)
(84028)
企业(84028)
(49373)
方法(49277)
数学(39801)
数学方法(39436)
业经(34148)
(33097)
农业(32632)
中国(26811)
(23348)
贸易(23341)
(22783)
(22625)
财务(22563)
财务管理(22534)
(21635)
(21547)
企业财务(21323)
技术(20998)
地方(20056)
(18639)
理论(18533)
(17831)
(17392)
环境(16088)
机构
学院(387669)
大学(382634)
管理(156511)
(156498)
经济(153404)
理学(135812)
理学院(134422)
管理学(132316)
管理学院(131645)
研究(127336)
中国(97238)
(85886)
科学(81677)
(80980)
(69465)
业大(67941)
农业(66963)
(65259)
研究所(59639)
中心(58284)
(57966)
财经(55845)
(51026)
北京(50099)
(46986)
师范(46421)
(46027)
经济学(45488)
(45332)
经济管理(43098)
基金
项目(266951)
科学(208857)
基金(193716)
研究(190802)
(171168)
国家(169619)
科学基金(144876)
社会(120785)
社会科(114213)
社会科学(114179)
(106070)
基金项目(103831)
自然(96006)
自然科(93780)
自然科学(93753)
自然科学基金(92114)
(88125)
教育(85051)
资助(78470)
编号(77476)
成果(60498)
重点(59289)
(58097)
(57528)
(57297)
(53008)
创新(53007)
课题(51923)
科研(51351)
计划(49535)
期刊
(176267)
经济(176267)
研究(107443)
(84247)
中国(71754)
学报(67911)
科学(60772)
农业(57167)
管理(57147)
(54059)
大学(50916)
学学(48838)
业经(35176)
教育(34251)
(33462)
金融(33462)
技术(32178)
(29932)
财经(26817)
经济研究(25833)
问题(24169)
(22929)
(20711)
技术经济(20375)
科技(20206)
业大(19006)
现代(18339)
商业(17946)
世界(17768)
理论(17405)
共检索到563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保忠  曾福生  
农业基础设施被视为推进"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载体,研究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差异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以三大主粮作物的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GLS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农村交通等三类主要基础设施对三大主粮作物的产出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水稻与小麦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52 3和0.110 8;农业基础设施对玉米作物产出则不明显。细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类型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与玉米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73 4和0.288 0;农业电力设施对小麦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66 0。因此,提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向水稻与小麦主产区域倾斜;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域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小麦主产区域加强农业电力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新  李成  白海洋  
文章基于农业基础设施类型差异视角,以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动态面板两步差分GMM和双重中介效应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通过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技术水平,从而降低单位粮食生产资源消耗,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程度,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粮食生产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瑞法  冷燕  
本文在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成本统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作物的生产函数模型,同时估计这些作物相应投入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未来我国粮食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晶  晋乐  
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估计不同种类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在粮食生产中对私人投入要素替代程度和成本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而测算基础设施的总成本节约效应,并结合WTO贸易规则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涉及的农业基础设施包括电力、道路和改善农田水土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结果表明,基础设施能够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总成本节约效应显示基础设施与劳动、物质资本投入呈现替代效应,与资本呈现互补效应;不同种类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尽相同,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建设主要节约劳动与物质资料投入,电力设施主要节约资本投入。应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不同粮食主产区应根据区域内种植结构、基础设施投资存量与基础设施短板有...
[期刊] 求索  [作者] 卓乐  
农业基础设施促进粮食增产可通过扩大播种面积和提升单产水平两条路径实现,不同类型的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机理各有不同。利用我国2000—2018年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在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粮食增产效应后发现: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能促进播种面积增加,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防范自然风险;不同类型的农业基础设施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功能和程度上存在差异。全国层面的农田水利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显著促进粮食增产,但农业电力基础设施的粮食增产效应却并不显著;中部地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东、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东、中部地区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保忠  曾福生  
粮食安全保障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撑。为分析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本文基于省级农业面板数据分析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田水利设施依然是保障粮食增产最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而农村交通设施对粮食增产的效应最小且不稳健,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显著增强。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淑琴  章辉达  
利用全国范围水利水文数据,对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业产出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一般性结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通过降低成灾面积、保障农业用水、提高农业用水资源的生产配置效率三条现实路径,综合作用于农业产出。推论表明,此种效应呈现出正向效应和地区差异性特点。随后利用1988—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全国范围与六大经济区域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农业产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有着显著正效应。六大区域中,除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外,其他四大经济区域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的正向效应均高于全国水平。正向效应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部沿海、西南地区、东北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扬  李涵  赵正豪  
[目的]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卓乐  曾福生  
本文实证研究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30个省份1996—2015年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其次,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来验证三大农村基础设施(即水利、交通与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当期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其滞后项则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彬  陈柳  高艳琼  兰晶  
为了解我国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基础研究现状及我国在世界所处的位置变化,基于文献计量视角,对过去15年间(2002—2016)在生物学和农业科学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刊载的水稻、玉米和小麦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从所使用文献计量指标来看,通过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和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国水稻和小麦基础研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开始领跑全球。玉米基础研究,中国科学家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部分优秀科学家已经走在了国际竞争最前沿。相信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基础研究很快将能全面引领全球,为保障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忠芳  徐明岗  张会民  张文菊  高静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态势及其差异,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促进粮食持续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主要长期试验不施肥(CK)、施化肥(NPK)、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3个处理的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700多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长期不施肥的玉米和小麦产量总体上表现为极显著(P<0.05)下降趋势,年下降量分别为110.9和33.4kg·hm-2,而水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施用化肥,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均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量分别为90.9、48.5和25.3kg·hm-2。化肥配施有机肥,3种作物的产量随时间没有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小曙  郭建忠  马卫  
运用2000—2015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在2000—2015年以及2000—2004,2005—2010,2011—2015年不同时段对农业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农业产出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且Moran’s I指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2)在2000—2015年整个时间段内公路和铁路同时存在正向和负向的溢出效应,且公路溢出小于铁路溢出。公路形成以不同地市为核心的核心外围结构溢出效应,而铁路形成以不同省份交界为核心的核心外围结构,其溢出均随圈层的扩展而逐渐减小并呈负向显著。(3)2000—2004年公路和铁路的溢出效应均不显著;2005—2010年公路呈核心外围的正向溢出,铁路的溢出仍不显著;2011—2015年公路和铁路对农业产出均有显著溢出,均呈明显的圈层和带状结构的溢出效应,且以各省份内的地市为核心向周围地区扩散,溢出效应随圈层向外围扩展而减小并呈负向显著;通过对比,公路溢出小于铁路溢出,且公路溢出随时间变化呈增大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颖  葛颜祥  刘爱华  梁勇  
本文以粮食作物的碳汇生态功能为前提,探讨如何在我国建立粮食作物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和补偿方式等方面对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以山东省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例,通过对粮食作物的碳源/汇进行计算来探求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标准,以期构建粮食作物的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粮食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鲍曙光  冯兴元  
农业基础设施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逐年上升,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产业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及地方专项债等多种模式。但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仍面临稳定现金流和比较收益不足、缺乏合格承贷主体、政府支持引导力度不足、资金投入机制和全过程管理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因而,需要基于产业链和空间布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发展土地资源化资金,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改革,积极探索专项债、PPP模式等模式,探索农业存量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构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产权市场、交易机制以及融资增信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