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19)
- 2023(18239)
- 2022(15239)
- 2021(14244)
- 2020(12088)
- 2019(27897)
- 2018(27438)
- 2017(52067)
- 2016(28370)
- 2015(32119)
- 2014(31833)
- 2013(31933)
- 2012(29689)
- 2011(26911)
- 2010(27232)
- 2009(25703)
- 2008(25911)
- 2007(23700)
- 2006(21151)
- 2005(19456)
- 学科
- 济(122168)
- 经济(122008)
- 业(102739)
- 管理(91464)
- 企(83757)
- 企业(83757)
- 农(50202)
- 方法(49944)
- 数学(40476)
- 数学方法(40083)
- 财(37532)
- 中国(35101)
- 业经(35097)
- 农业(33079)
- 制(29150)
- 务(24291)
- 财务(24241)
- 财务管理(24196)
- 地方(23857)
- 贸(23393)
- 贸易(23376)
- 企业财务(22880)
- 易(22734)
- 学(21127)
- 体(20722)
- 技术(20666)
- 和(20566)
- 策(19852)
- 银(19633)
- 银行(19593)
- 机构
- 学院(408944)
- 大学(406147)
- 济(175147)
- 经济(171539)
- 管理(156806)
- 研究(141284)
- 理学(133129)
- 理学院(131669)
- 管理学(129733)
- 管理学院(128940)
- 中国(112513)
- 京(87208)
- 财(84052)
- 科学(82628)
- 农(78249)
- 所(71741)
- 中心(65651)
- 江(65304)
- 财经(64878)
- 研究所(64085)
- 业大(60783)
- 农业(60430)
- 经(58745)
- 北京(55395)
- 经济学(53338)
- 范(52233)
- 师范(51780)
- 州(50936)
- 院(50305)
- 经济学院(47988)
- 基金
- 项目(261298)
- 科学(206130)
- 研究(195413)
- 基金(189538)
- 家(164414)
- 国家(162898)
- 科学基金(139358)
- 社会(125578)
- 社会科(118668)
- 社会科学(118633)
- 省(102163)
- 基金项目(100191)
- 教育(88695)
- 自然(87431)
- 自然科(85344)
- 自然科学(85313)
- 划(85205)
- 自然科学基金(83822)
- 编号(79769)
- 资助(76379)
- 成果(65483)
- 部(59108)
- 重点(58998)
- 发(57273)
- 创(55994)
- 课题(55247)
- 国家社会(52164)
- 制(52127)
- 创新(51834)
- 教育部(50547)
- 期刊
- 济(207747)
- 经济(207747)
- 研究(126438)
- 中国(90078)
- 农(76905)
- 财(69082)
- 学报(61209)
- 管理(60236)
- 科学(58441)
- 农业(51645)
- 大学(47331)
- 学学(44246)
- 教育(43199)
- 融(42911)
- 金融(42911)
- 技术(37127)
- 业经(36619)
- 财经(32896)
- 经济研究(31672)
- 业(28634)
- 经(28431)
- 问题(27897)
- 贸(22418)
- 技术经济(21958)
- 世界(21685)
- 版(20750)
- 国际(19252)
- 现代(19207)
- 图书(18456)
- 资源(17944)
共检索到641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柴盈
中国封建时期灌溉设施建设绩效辉煌,其中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灌溉设施建设的发展经过了三个波动的阶段,产生了集权型、自治型和混合型三种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分别保证了与其相适应的灌溉设施建设绩效和灌溉绩效。本文采用以"灌溉设施的物质属性——参与者特质——制度环境"为三个权变因素的制度分析框架对这三种制度安排的产生与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效的制度安排取决于权变因素之间互相匹配的结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裴少峰
提高中国农业灌溉基础设施的输配水效率是缓解农业用水不足矛盾的重要途径。农业灌溉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的提高 ,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从灌溉基础设施的公共资源角度看 ,中国农业灌溉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更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
关键词:
农业 灌溉设施 公共资源 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恒林
地处苏北的盐城市盐都区不断加大农业投入,自2011年首次超过亿元以来,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为2.3亿元、2.9亿元和3.2亿元,巨额投入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此,笔者对全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应建议。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一)项目种类多而散,项目重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珊 齐兴利
本文的研究旨在检验由政府推进的组织制度改革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陡山灌溉公司及灌区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发现这种由政府推动建立的用水户协会虽极大地提高了水费收缴率,但灌溉水运送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调查发现农户用水协会的参与率仍较低,农户在渠道的运行和维护上投入的时间和资金不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范传鸿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因素。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在于注重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平衡的现代供给体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实施强效投入机制,突出政府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微观主体的投资辅助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伟增 牛冬晓 万广华
本文从城市间互动的角度首次系统地归纳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的3个效应:分工效应、趋同效应和学习效应。接着,论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效果和机制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高铁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与没有开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指数的提升,其影响为总体结构变化的3.75%~4.84%。第二,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1)当高铁连通的城市之间产业结构不同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时,分工效应起主导作用,并导致产业结构的两极分化——促进产业结构指数较高城市的指数进一步提升,同时使产业结构指数较低城市的指数发生下降;(2)当高铁连通的城市之间既存在产业结构差异又存在发展水平差异时,趋同效应起主导作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相似化;(3)受到转型期“结构性减速”现象的影响,产业结构指数较高的城市向产业结构指数较低的城市的学习效应更加明显。第三,高铁连通使得城市间开发区主导产业的差异度显著下降,合作申请专利以及专利相互引用数量显著增加,验证了高铁连通影响城市产业结构的3个效应。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经济一体化、地区分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军 王越
2015年中央农村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长期有效供给。本文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提出,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升级换代"的关键时刻,要素禀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同时,农业生产活动面临着资源要素、制度环境等方面的约束。因此,政府不仅要对硬的基础设施,还必须要对制度环境、法律法规等软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使之与新的要素禀赋结构相适应。并提出通过整合乡村文化价值观,重建新时期农业发展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多元投入机制等着力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任志涛 姚国强
本文依托政府导向解决"三农问题"为研究支撑,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提高中国新农村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优势,构架农民、农村、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根据对和谐社会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方式的界定,实现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提升和运行,促进和谐发展,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中国新农村建设 基础设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晓河 刘振中
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以此为研究基础,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环境条件,从我国农业农村的基本实情出发,结合国家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及其目标,建议"十二五"时期以围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等为战略目标,以纯公共品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循序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广度与建设深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安印
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关键。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产品供给领域、完善多元投资主体、发挥开发性金融带动作用等方式,快速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一是借鉴后发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借鉴中国参与和主导的多边开发机构利用开发性金融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模式;三是借鉴中国构建和完善多元投资主体投融资机制的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房桂芝 董礼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有人建设无人管理、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对农村基础设施评估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管理。农村基础设施权责不明而导致的"公用地"悲剧和政府绩效评价标准的扭曲是产生农村基础设施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利用效能,就必须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和运营方式,设置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绩效评价标准,拓宽投资渠道,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后续投入资金,促使农村基础设施管理走上良性运转轨道。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管理 问题 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布和础鲁 陈玲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整体性发展战略。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逻辑和方法不同,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创新的生态特征与跨界融合诉求。因此,以往针对特定产业、技术及地理范围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体系应该向注重多部门融合发展、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引入更多市场主体的产业创新政策体系转变。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基建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近年来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和制度,结合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视角,对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设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路铁军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非常重要。本文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即政府与个人出发,根据历年来河北省经济年鉴中的数据,分析了河北省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规模、投入结构,采用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河北省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了河北省农户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采用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户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作用,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政府投资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珍 曾悦
农业基础设施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政府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供给主体,由于其供给动力和能力不足,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上存在不作为现象和投机行为,制约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的进一步提升。采用扎根理论,以河南省商水县和江西省安福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案例进行分析,构建起政府主导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提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上级规划引领可以激发县级政府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动力,资源要素整合可以提升县级政府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县级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各环节采取合适的行为策略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鄢百其 金晓祥 伍文杰 陈敬红
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 (NKI)的开发将上升到社会发展的中心。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CNKI)的建设为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并将推动信息资源全社会的共享。本文讨论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