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8)
- 2023(14010)
- 2022(11737)
- 2021(10671)
- 2020(9111)
- 2019(20550)
- 2018(20313)
- 2017(39040)
- 2016(21243)
- 2015(23492)
- 2014(23554)
- 2013(23740)
- 2012(21925)
- 2011(19828)
- 2010(19981)
- 2009(18864)
- 2008(19153)
- 2007(17340)
- 2006(15593)
- 2005(13992)
- 学科
- 济(94081)
- 经济(93963)
- 业(92197)
- 企(74624)
- 企业(74624)
- 管理(71268)
- 农(47889)
- 方法(39091)
- 农业(32039)
- 业经(31132)
- 数学(29858)
- 数学方法(29426)
- 财(28108)
- 中国(21792)
- 学(20460)
- 务(20151)
- 财务(20128)
- 财务管理(20100)
- 制(19554)
- 企业财务(19036)
- 地方(18685)
- 技术(18643)
- 理论(17416)
- 和(17341)
- 策(17009)
- 划(15270)
- 体(15116)
- 贸(14057)
- 贸易(14049)
- 易(13583)
- 机构
- 学院(314847)
- 大学(308805)
- 济(127944)
- 经济(125230)
- 管理(124714)
- 理学(107015)
- 理学院(105882)
- 研究(104695)
- 管理学(104089)
- 管理学院(103543)
- 中国(83008)
- 农(72062)
- 科学(67359)
- 京(66184)
- 财(58502)
- 农业(55712)
- 所(54419)
- 业大(54000)
- 江(50975)
- 中心(49338)
- 研究所(49335)
- 财经(46170)
- 经(41767)
- 北京(40632)
- 州(39819)
- 范(39232)
- 师范(38799)
- 省(38074)
- 院(37488)
- 经济学(37367)
- 基金
- 项目(209487)
- 科学(165208)
- 基金(151788)
- 研究(150527)
- 家(133248)
- 国家(131973)
- 科学基金(113713)
- 社会(96354)
- 社会科(90851)
- 社会科学(90821)
- 省(85972)
- 基金项目(80608)
- 自然(74824)
- 自然科(72999)
- 自然科学(72969)
- 自然科学基金(71702)
- 划(69552)
- 教育(66593)
- 资助(61629)
- 编号(61140)
- 成果(47751)
- 重点(46837)
- 发(46108)
- 部(45742)
- 创(45333)
- 业(44289)
- 创新(41722)
- 课题(41407)
- 科研(40095)
- 国家社会(39386)
- 期刊
- 济(153050)
- 经济(153050)
- 研究(86989)
- 农(72180)
- 中国(66954)
- 学报(52629)
- 科学(49972)
- 农业(48868)
- 财(47783)
- 管理(46362)
- 大学(39605)
- 学学(37711)
- 业经(31306)
- 融(28433)
- 金融(28433)
- 技术(27593)
- 教育(26782)
- 业(25836)
- 财经(22682)
- 经济研究(21256)
- 问题(20611)
- 经(19603)
- 资源(17674)
- 技术经济(17665)
- 版(17359)
- 世界(15296)
- 农村(15083)
- 村(15083)
- 科技(15046)
- 现代(15029)
共检索到476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胤汉 刘彦随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璐红 曹瑞超 王盼婷
土地资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合理配置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作为最终目标,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三个维度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耦合协调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耕作、供水、气候、生产环境、气象灾害和盐碱化敏感性6个方面18个评价因子,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包括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四个阶段,西安和榆林两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最高,渭南市最低;陕西省农业生产适宜性程度整体上呈现关中平原最高、陕南地区次之、陕北黄土高原最低的分布情况。结合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高低和面积大小,去充分协调农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之间的关系,可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璐红 曹瑞超 王盼婷
土地资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合理配置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作为最终目标,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三个维度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耦合协调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耕作、供水、气候、生产环境、气象灾害和盐碱化敏感性6个方面18个评价因子,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包括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四个阶段,西安和榆林两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最高,渭南市最低;陕西省农业生产适宜性程度整体上呈现关中平原最高、陕南地区次之、陕北黄土高原最低的分布情况。结合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高低和面积大小,去充分协调农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之间的关系,可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鸿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鸿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1)。河南省其他各市中的土地资源空间区划方面的优化空间较高,提高河南东部及北部的土地资源空间农业优化,能够提高河南省资源的使用效率。[结论]适宜性评价结果准确反映了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河南省土地资源空间区划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及提高土地资源空间区划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红悦 李京
该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FAO的农业生态带土地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 ,把GIS技术应用到传统的AEZ土地评价方法中 ,建立了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在所建系统中实现了改进的AEZ算法 ,用户可输入任意作物的环境需求 ,人工干预情况 ,可以按地方特色调整专家打分值 ,可方便及时地为地区引进新品种 ,并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以攀枝花市区为例进行了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 ,做出了攀枝花市 9种主要作物的评价图和多种作物综合评价等级图 ,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平 何昌明 胡紫红 聂佳
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宜性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的基础。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矩阵匹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单目标适宜性及综合适宜性。从单目标适宜性来看,临川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不高,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从综合适宜性来看,多宜性占比高,开发利用时应依据其适宜程度选择开发方向,并考虑其空间聚集情况,从区域尺度统筹规划利用。
关键词: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综合适宜性 临川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光全,何书金,郭焕成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我国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相当严重,同时废弃土地资源的复垦利用率又非常低(约10%),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研究工作非常迫切。开展全国矿区废弃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研究是其复垦研究的基础,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实时指导。本文正是根据这种需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运用一定的原则与依据,将矿区废弃土地资源划分为5类25个亚类,均对每一亚类,作出了相应的适宜性评价,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利用途径。为矿区废弃土地复垦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作出了科学的评价,为废弃土地资源的复垦提出有效的开发利用途径,从而为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效的政策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
废弃土地,类型划分,适宜性,开发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娅 谭秋 王丽双 张帆
[目的]通过对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的角度对原平市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和AHP方法,建立农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刻画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适宜性分级图,进一步叠加原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农业优化布局分析。[结果]原平市农业适宜性水平整体较低,只有14.82%的区域适宜和非常适宜农业生产,集中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53.21%的地区基本适宜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东部丘陵和西部山区;31.97%的地区不适宜农业发展,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同时,在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中约有15.3%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限制了该市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结论]与传统的土地适应性相比,本研究嵌入了社会经济因子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贴合实际。如何进一步挖掘更全面表征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构建更加全面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区域有别、因地而异的评价体系标准,是加强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有利保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如华 齐实 孙保平 孙立达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平鲁区彩红外航片的室内判读和野外实地调绘,获取了该区的土地资源数据;以GIS为工具,建立了该区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指数法,以地块为评价的基础单位,进行了平鲁区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该文确定了划分各评价等级界限值及其计算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客观可行。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魏宁宁 林奕冉
在城镇用地适宜性与城镇用地承载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区位因素两方面选取九个指标构建城镇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城镇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制作城镇用地适宜性空间分布格局,进而评估出城镇用地承载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不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临界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极适宜区面积分别为594.84 km~2、518.23 km~2、726.06 km~2、407.91 km~2、1 062.79 km~2,优质承载区(极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22.33%,可承载区(极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临界适宜区)占比为33.35%,2015年南京市现状城镇用地离优质承载区尚有712.34 km~2的潜力空间,离可承载区尚有1 368.60 km~2的潜力空间;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南京市城镇用地承载能力在1 050.50万人~2 196.76万人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支持。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适宜性 承载力 城镇用地 南京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苏婷 戴小杰
无居民岛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对上海市无居民岛的实地调查,结合文献数据,参考相关土地资源的分类体系,作为评价的框架,从保护和开发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指标的选取,选择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相结合的赋值方式,建立上海市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计算上海无居民岛土地资源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指数,分析上海市6个河口冲积无居民岛开发适宜性等级,建议九段沙和青草沙限制开发,东风西沙、扁担沙和黄瓜沙应适宜开发,除青草沙的开发方向为岛陆资源,其余海岛的开发方向均为岛陆和滩涂资源。研究亮点:从保护和开发两个角度,选择AHP和Delphi相结合的赋值方式,建立上...
关键词:
无居民岛 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鹏 林正雨 李晓 李晓莉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并借助GIS与数学模型对永商镇早熟梨用地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商镇适宜种植早熟梨的用地面积约435.28hm2,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25.21%。借助GIS软件和适宜性最小耗费表面模型对早熟梨种植用地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当最大拓展宽度达到56m时,符合农业规划中多目标模型要求的333.33hm2种植规模。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适宜性 GIS 早熟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恬 谷达华 郑财贵 郭欢欢 杨丽娜 马世五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正面临着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合理使用建设用地提供依据。[方法]评价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度、地质灾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均用地面积、人均GDP、交通便捷性和距建成区距离等指标对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1)重庆市受耕地保护限制的区县9个,主要分布于渝西地区;受生态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14个,主要分布于渝东北和渝东南;受耕地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4个;受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限制的区县2个,分别为长寿区和江津区。(2)限制性等级划分结果为6个区县限制性等级为弱, 5个为较弱, 9个为中等, 7个为较强, 9个为强。(3)重庆市适宜建设区面积有限,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95%,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渝东北地区;较不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所占比例较高,多数受地形坡度、地质灾害、农业用地及生态限制。[结论]重庆市土地资源限制性主导因素有耕地保护限制、坡度限制和生态保护限制,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大部分地区和渝东南适宜建设的区域较少且分布零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圣彦 梁国付 曹新向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 ,依据集水农业技术的特点和要求 ,提出了集水农业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并且总结了河南省卫辉市集水农业技术体系实施中的 5种模式 ,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对 5种技术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得出“山坡、道路、庭院集水和地膜覆盖集水区 +水窖 +低压管道滴灌 +地膜覆盖冬小麦、玉米田免耕秸秆覆盖和玉米、麦田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效果最好 ,可以认为是同类地区发展集水农业的最佳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