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5)
- 2023(10992)
- 2022(9052)
- 2021(8254)
- 2020(6975)
- 2019(15250)
- 2018(14999)
- 2017(29414)
- 2016(16094)
- 2015(17416)
- 2014(17322)
- 2013(17338)
- 2012(16048)
- 2011(14357)
- 2010(14812)
- 2009(14047)
- 2008(14557)
- 2007(13265)
- 2006(11910)
- 2005(10860)
- 学科
- 业(86324)
- 济(71806)
- 经济(71710)
- 企(69592)
- 企业(69592)
- 管理(59185)
- 农(46016)
- 农业(30398)
- 方法(29110)
- 业经(28517)
- 财(24732)
- 数学(21230)
- 数学方法(21040)
- 务(19019)
- 财务(19010)
- 财务管理(18990)
- 企业财务(18083)
- 制(17189)
- 技术(16547)
- 中国(15851)
- 策(15007)
- 体(14087)
- 学(13622)
- 划(13206)
- 和(12500)
- 理论(12201)
- 贸(11491)
- 贸易(11487)
- 土地(11441)
- 易(11192)
- 机构
- 学院(242682)
- 大学(234661)
- 济(101987)
- 经济(100167)
- 管理(98051)
- 理学(84768)
- 理学院(83938)
- 管理学(82758)
- 管理学院(82328)
- 研究(78154)
- 中国(63180)
- 农(60494)
- 京(48739)
- 科学(47984)
- 财(47233)
- 农业(46539)
- 业大(42249)
- 所(40214)
- 江(38763)
- 财经(37774)
- 中心(36558)
- 研究所(36380)
- 经(34320)
- 经济学(29971)
- 州(29748)
- 北京(29326)
- 农业大学(28784)
- 经济管理(28386)
- 范(28026)
- 师范(27750)
- 基金
- 项目(159440)
- 科学(127595)
- 基金(118414)
- 研究(116087)
- 家(103478)
- 国家(102413)
- 科学基金(88824)
- 社会(76951)
- 社会科(72560)
- 社会科学(72535)
- 省(63845)
- 基金项目(63182)
- 自然(57360)
- 自然科(56054)
- 自然科学(56038)
- 自然科学基金(55109)
- 划(51980)
- 教育(50693)
- 资助(46400)
- 编号(46237)
- 业(38489)
- 创(36176)
- 部(36075)
- 成果(36072)
- 重点(35392)
- 发(34769)
- 农(33446)
- 创新(33026)
- 国家社会(32073)
- 制(31804)
- 期刊
- 济(122992)
- 经济(122992)
- 研究(65517)
- 农(63614)
- 中国(48649)
- 农业(42882)
- 财(39107)
- 科学(38826)
- 学报(38789)
- 管理(36827)
- 大学(29870)
- 学学(29050)
- 业经(27408)
- 融(24450)
- 金融(24450)
- 业(22003)
- 技术(19647)
- 财经(18992)
- 经济研究(16850)
- 问题(16795)
- 经(16350)
- 教育(15858)
- 版(14355)
- 农村(14345)
- 村(14345)
- 农业经济(13967)
- 技术经济(13960)
- 世界(13700)
- 现代(12239)
- 资源(12004)
共检索到360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娄文龙
农业土地的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外部性,这将会降低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这种效应不能够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农业土地利用外部性产生的机制是由于土地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为了使农业土地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税收多种手段治理农业土地利用的外部性。
关键词:
农业土地利用 外部性 控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志强 于磊 张柏 杨桄 王宗明
吉林省西部是吉林省耕地主要集中区和商品粮主产区之一,而该区长时序、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引起了农业生态安全水平的大幅下降。研究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安全响应具有现实意义。以吉林省西部1930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以ARCGIS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该区域进行LUCC及农业生态安全研究,探讨该区的LUCC及农业生态安全的作用机制和响应方式。结果表明:草地和湿地的面积迅速减少,区域景观不断破碎化,景观异质性显著变化。LUCC的驱动力主要是政策鼓励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农业安全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环境安全程度降低;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安全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金璐
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农业用地面积、政府财政支持、劳动力投入等指标构建了适合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BC2模型,以2010~2014年农业数据为对象,对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进行综合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呈提高趋势,其效率平均值为0.927。其中,河南西部和南部综合效率较高,北部、东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英 张红旗 倪东英
本文依据农业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基本技术流程,基于.NET2005平台、C#语言和ArcGIS Engine 9.2组件,设计开发了具有统一用户界面和运行环境,包括数据预处理、土地适宜性评价、面积最优计算、空间配置和结果输出等五大功能模块的农业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系统(ALUOA)。ALUOA系统的突出贡献是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空间配置三大过程有机整合,实现了功能模块之间特别是GIS与优化模型间的有效联接。以伊犁新垦区为案例进行系统验证研究的结果表明:ALUOA操作界面简单,交互性良好,方便用户参与研究、决策过程;具有较强的空间、属性数据分析、决策推理和信息可视化能力。可为区域农业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我国1990—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相关计量模型对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和林业用地面积与农林牧渔等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利用对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影响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建设用地对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贡献率为正;森林对吸收二氧化碳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破坏、砍伐或森林火灾等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建议在合理、高效利用现有土地的同时,通过加强农地保护和林地抚育,继续增加植树造林等措施来促进我国低碳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娟 刘恩才 陈悦 贾燕
中国入世后,农业面临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充分利用内外两种资源和市场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县域农业土地利用中一个殛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对绥中县土地利用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比较优势理论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以及加何应用该理论来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单位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娅 谭秋 王丽双 张帆
[目的]通过对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的角度对原平市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和AHP方法,建立农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刻画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适宜性分级图,进一步叠加原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农业优化布局分析。[结果]原平市农业适宜性水平整体较低,只有14.82%的区域适宜和非常适宜农业生产,集中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53.21%的地区基本适宜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东部丘陵和西部山区;31.97%的地区不适宜农业发展,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同时,在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中约有15.3%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限制了该市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结论]与传统的土地适应性相比,本研究嵌入了社会经济因子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贴合实际。如何进一步挖掘更全面表征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构建更加全面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区域有别、因地而异的评价体系标准,是加强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有利保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悦 邓伟 张少尧
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具有互馈关联和交叉耦合的重要特征。如何认知其过程的网络关系已成为响应快速城镇化和乡村转型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乡村振兴所关注的农村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四川省土地利用和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特征以及网络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8年期间,草地和水田减少的面积最多,其土地利用变化率分别为-0.72%和-0.64%,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林地呈大幅增加,同时粮食作物产量占比大幅下降,而蔬菜产量占比增加了20.43%;2)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两大系统之间互馈关联的特征突出,尤其是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变化同相对应的农产品变化表现出高度的关联性,而旱地变化的关联性具有分异性,突出了当前农业结构由粮食向蔬菜与经济作物转型的趋势;3)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网络关联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表现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产品与用地类型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最突出,而其余相对较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伶俐 李文芳
本文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局部均衡模型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明显导致了粗放边际扩张,完全分开均衡精算公平农业保险制度不会对土地使用或其他任何生产决定造成影响。但是,在较现实的混同均衡精算公平农业保险制度下,农户将会把无农业保险时闲置的、边际质量更低劣的土地投入生产,而且农业保险补贴会进一步刺激农业生产在劣质土地上的粗放边际扩张并可能导致环境退化的问题。这对研究我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及其补贴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胡宜鸣,孙惠
辽河三角洲位于盘锦和营口二市范围之内,由大辽河、双台子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渤海辽东湾海域、顶端在六间房,东界在长大铁路以西,西界在大凌河以东。目前该区已列为国务院重点农业开发区。 一、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以农业利用为主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四大三角洲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从国民经济用地构成和土地利用方式来看,类型复杂多样。按全国土地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自用工投入、资金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劳动、雇工、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土地净生产率更依赖于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苹果收入占比、土地流入、细碎化程度、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是否获得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决策者年医疗费用、家庭土地规模、自然灾害、村里是否有技术员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据此,应通过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关注农民健康与收益分配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向农民投资、强化补贴与灾害预警增强农户的土地利用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姜 龚晶 孟鹤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农业的生产功能逐渐被弱化,农业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凸显重要作用,估算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主要是参照谢高地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即用全国生态系统的平均服务价值来估算不同区域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这与北京的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定位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是不符合的,因此是不太恰当的。文章以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为研究目标,在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对北京市300多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有依据的修改,制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生态服务价值 北京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七军 李昭楠
水资源是干旱绿洲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更是主导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因子,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农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则是引发该地区水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系统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现状,特别是针对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展望,旨在为干旱绿洲区水土资源的高效配置提供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乌兰图雅
科尔沁现代农业的雏形出现于清代早期。它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该区延续几个世纪的纯游牧状态,使得科尔沁地区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农牧交错区。通过分析科尔沁近代农耕的出现及其扩展过程,尤其从它20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世纪是垦殖真正推进到科尔沁草原的时期,而垦殖的主要扩展则发生在清代末期的土地丈放和建国初期的开荒时期。大面积土地的沙漠化成为该区20世纪最显著的景观变化,“科尔沁草原”被改变成“科尔沁沙地”。
关键词:
草地开垦 土地沙漠化 科尔沁 20世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