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25)
2023(18065)
2022(15344)
2021(14435)
2020(12282)
2019(27900)
2018(28034)
2017(54235)
2016(29581)
2015(33545)
2014(33117)
2013(32912)
2012(29698)
2011(26484)
2010(27064)
2009(25516)
2008(25399)
2007(23053)
2006(20692)
2005(18552)
作者
(84465)
(70031)
(69724)
(66283)
(44664)
(33536)
(31695)
(27392)
(26468)
(25321)
(23791)
(23617)
(22328)
(22137)
(21533)
(21229)
(20800)
(20767)
(20060)
(20019)
(17451)
(17442)
(17001)
(16340)
(15900)
(15699)
(15663)
(15565)
(14134)
(13825)
学科
(120497)
经济(120284)
(111845)
管理(100672)
(93358)
企业(93358)
方法(54056)
(49606)
数学(43767)
数学方法(42999)
(36674)
业经(35929)
农业(33019)
中国(30520)
(26592)
(25981)
财务(25873)
财务管理(25825)
企业财务(24448)
理论(23242)
技术(22097)
(21757)
地方(21648)
(21248)
贸易(21236)
(20997)
(20606)
(20587)
(19859)
(19116)
机构
学院(421413)
大学(415370)
管理(173435)
(167748)
经济(163907)
理学(147896)
理学院(146421)
管理学(143811)
管理学院(143041)
研究(131933)
中国(105824)
(88777)
科学(80487)
(79781)
(76167)
(66203)
(65550)
业大(64038)
中心(62168)
财经(62088)
研究所(59284)
农业(58225)
(56169)
北京(56002)
(53059)
(52781)
师范(52655)
经济学(47775)
(47359)
经济管理(45644)
基金
项目(274821)
科学(217007)
研究(205309)
基金(198372)
(170672)
国家(169102)
科学基金(147180)
社会(128777)
社会科(121723)
社会科学(121684)
(109318)
基金项目(104598)
自然(95297)
教育(94405)
自然科(93117)
自然科学(93098)
自然科学基金(91420)
(89633)
编号(86600)
资助(82063)
成果(69770)
重点(60485)
(60191)
课题(58335)
(58308)
(58201)
创新(53851)
项目编号(52424)
科研(51904)
教育部(51883)
期刊
(198040)
经济(198040)
研究(122912)
中国(85199)
(74548)
管理(68250)
(65121)
学报(60723)
科学(58223)
农业(50083)
大学(47523)
教育(47040)
学学(44763)
(41191)
金融(41191)
技术(40093)
业经(37484)
财经(30319)
经济研究(28305)
(27553)
(25948)
问题(25781)
技术经济(23012)
图书(21229)
(20478)
现代(20383)
理论(19833)
商业(19488)
科技(19464)
财会(19201)
共检索到639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淑琼  强俊宏  
农业合作经营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解决小农生产和大市场矛盾,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制约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壮大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农民收益偏低、权益保障不足、利益分配机制不能有效调动经济增长。本文从我国农业合作经营模式的现状出发,兼顾经济效率和权益保障,深入研究了合作经营管理模式下农民权益的保障问题,力图改变过去"能人带头"模式所带来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洋  
当前,中国农户的农地经营规模偏小,劳动生产率低下,从而致使其资本积累十分有限。有限的资本积累导致了农户无力承担资本替代劳动所需要的资本额,只能使用不计成本的劳动替代资本方式,追求单产的增加,以获得较高的农产品销售收入。由此,能否降低农地经营中资本的稀缺性,对于中国农业走出困境关系重大。本文认为,中国农业的经济组织变革,必须实现对资本要素稀缺性的弥补,必须发展农地经营的多样化分工,即采取内部合作经营模式、外部合作经营模式、混合型经营模式三种农地制度变革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浩  
基于社会排斥视角,本文对失地农民的社会权益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制约失地农民保障权益的内外部因素,最后从制度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努力消除失地农民面临的社会排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毅  刘勇华  阮昌益  
本文认为 ,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 ,仅仅着眼于发展经济还远远不够。如果不能真正保证农民的国民待遇和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 ,发展只能是不平衡的 ,也是无法持久的。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既是依法治农的具体要求 ,也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丽珍  
文章从失地农民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在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补偿机制及其局限性,探讨我国针对失地农民建立起来的安置模式,并提出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爱荣  杨淑娥  安雅  张莉莉  
本文主要论述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的具体表象,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的路径选择,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万朝林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 ,不得不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随时都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维护其合法权益 ,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从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社会保险机制、就业保障机制、法律援助机制、农地创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祖伟  
农地发展权是农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时而产生的土地增值利益,是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地征收变得越来越普遍,由征地引发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农地发展权的缺失。农地发展权制度在国际上以已被普遍适用,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构建和完善该制度,对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小彪  
目前,我国在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方面仍然存在征地数量增长过快、征地程序不规范、补偿标准低、补偿款管理不善、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滞后、土地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征地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部分领导干部缺乏保障农民权益的意识等。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征地程序,依法维护农民对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逐步按市场价格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逐步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强化政府征地的"契约"精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沙  曾宇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优化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近10年来,有关农地流转的政策层出不穷,但农地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经营权流转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需要完善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通过规范农地流转机制、宣传农地流转理念等,实现农民权益的保障。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华华  
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现有生活水平"为政策基调的"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快速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由于利益分配矛盾凸显而带来相应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进而引发了一些群体性冲突。"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土地管理法》与《宪法》及《物权法》之间的衔接矛盾以及土地征收政策效果与城镇化目标之间的政策悖论,在运行机制上则体现为政府(开发商)与农民之间只有"自上而下"的单向对话机制以及对土地征收"行政强制"的约束和监管不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有经济能力对土地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华华  
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现有生活水平"为政策基调的"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快速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由于利益分配矛盾凸显而带来相应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进而引发了一些群体性冲突。"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土地管理法》与《宪法》及《物权法》之间的衔接矛盾以及土地征收政策效果与城镇化目标之间的政策悖论,在运行机制上则体现为政府(开发商)与农民之间只有"自上而下"的单向对话机制以及对土地征收"行政强制"的约束和监管不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有经济能力对土地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华华  
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现有生活水平"为政策基调的"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快速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由于利益分配矛盾凸显而带来相应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进而引发了一些群体性冲突。"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土地管理法》与《宪法》及《物权法》之间的衔接矛盾以及土地征收政策效果与城镇化目标之间的政策悖论,在运行机制上则体现为政府(开发商)与农民之间只有"自上而下"的单向对话机制以及对土地征收"行政强制"的约束和监管不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有经济能力对土地征收实施更高水平的社会赔偿,土地征收模式应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理论指导下向以"保护被征地农民长远发展权益"为目标的"保护式"土地征收模式转型升级。"保护式"土地征收模式的建构,关键在于利益分配的公正和对话机制的公平,需要修订征地补偿政策,构建多元化的土地征收社会赔偿政策体系,并建立和完善"公示—反馈—公告"的民主决策机制以及"农民—政府—开发商"合作的平等协商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巧玲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计源泉。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失地农民是由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征地制度、户籍制度的缺陷和农村社会保障率低下等因素使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极大的挑战。文章认为,增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重点是要把握好"公共利益"的维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统一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双置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