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42)
2023(17155)
2022(14496)
2021(13425)
2020(11298)
2019(25975)
2018(25684)
2017(49807)
2016(27079)
2015(30794)
2014(31030)
2013(31116)
2012(29266)
2011(26407)
2010(26971)
2009(25556)
2008(25778)
2007(23545)
2006(21308)
2005(19494)
作者
(81049)
(67700)
(67592)
(63912)
(43023)
(32652)
(30910)
(26517)
(25512)
(24567)
(22974)
(22715)
(21641)
(21547)
(21032)
(20790)
(20548)
(19899)
(19572)
(19539)
(17046)
(16893)
(16530)
(15501)
(15355)
(15250)
(15205)
(15091)
(13765)
(13628)
学科
(122191)
经济(122047)
(100729)
管理(85334)
(80877)
企业(80877)
(50525)
方法(48962)
数学(39593)
数学方法(39196)
业经(35169)
中国(34894)
(33689)
农业(33447)
地方(28697)
(26185)
(22603)
贸易(22585)
(22204)
财务(22152)
财务管理(22106)
(21906)
技术(21902)
(20900)
企业财务(20841)
(20643)
(20318)
银行(20284)
(19529)
理论(19212)
机构
学院(402168)
大学(396266)
(168243)
经济(164590)
管理(156033)
研究(136272)
理学(132291)
理学院(130862)
管理学(128940)
管理学院(128187)
中国(108526)
(85419)
科学(82114)
(79080)
(79041)
(70087)
(64666)
中心(63972)
研究所(62690)
业大(61601)
财经(61438)
农业(60994)
(55370)
北京(54218)
(52434)
师范(51934)
(51406)
经济学(49623)
(48398)
经济学院(44846)
基金
项目(254274)
科学(199616)
研究(189754)
基金(181187)
(156590)
国家(155084)
科学基金(132725)
社会(119876)
社会科(113284)
社会科学(113246)
(102923)
基金项目(96344)
教育(85739)
(84823)
自然(83775)
自然科(81729)
自然科学(81705)
自然科学基金(80224)
编号(79382)
资助(73307)
成果(64104)
(59430)
重点(56864)
(55977)
(54767)
课题(54673)
创新(50672)
(49243)
国家社会(48570)
科研(48090)
期刊
(201400)
经济(201400)
研究(119904)
中国(86031)
(77445)
(63140)
管理(59286)
学报(58860)
科学(56634)
农业(52353)
大学(45135)
(42666)
金融(42666)
学学(42423)
教育(41952)
技术(38102)
业经(37928)
财经(30261)
经济研究(29407)
(28352)
问题(27775)
(26091)
技术经济(22707)
(20455)
(19711)
世界(19701)
商业(19424)
现代(19352)
资源(18892)
理论(18651)
共检索到626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丹丹  刘春明  鲍丙飞  许波  
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5个子系统选取21指标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协调度方法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2004—2015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动态差异和协调度。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值呈先波动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波动幅度较大,其综合指数均值为0.3983;从空间维度看,粮食主产区所在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值由东部向西部递减,其中,华东地区综合指数均值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内蒙古及华中地区居中,西部的四川、华东的安徽、东北的吉林等三省综合指数均值最低;从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协调度看,2004—2015年粮食主产区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的协调度有所趋好,但整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宁堂原  李增嘉  韩惠芳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4R+3U+2E→1RUE"的现代循环农业原则与目标体系:即新4R原则包括再利用(Reuse)、再联合(Reunit)、再循环(Recycle)和可控制化(Regulating);3U分别为用养统筹(Unification of land use and soil improvement)、农牧统筹(Unification of crop and livestock)和城乡统筹(Unifi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2E是指循环农业强调经济效益(Economic)和改善环境(Environment)的同步实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浩博  
耕地资源是不可逆转的稀缺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2015年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8%,供应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近1/3。然而,耕地资源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土地退化、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国家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走向。因此,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浩博  
耕地资源是不可逆转的稀缺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2015年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8%,供应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近1/3。然而,耕地资源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土地退化、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国家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走向。因此,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建云  
粮食主产区面临城镇化进程淤塞,城镇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冲突的现实困境。研究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很有现实意义。以河南省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现实困境找出粮食主产区共同的发展对策。构建河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倒U型"模型,采用统计口径一致的1990~2012年数据进行验证,相关关系十分显著。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互为格兰杰原因。城镇化水平达到36.97%时达到"倒U型"的拐点,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契合。通过验证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倒U型"关系,证实当经过"倒U型"拐点后,一系列试图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制度创新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爽  原雷雷  
文章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从时空维度对粮食主产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粮食主产区未来5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上升态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波动上升为主,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未来5年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持续改善,由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过度,但局部地区发展滞缓。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预警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爽  原雷雷  
文章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从时空维度对粮食主产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粮食主产区未来5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上升态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波动上升为主,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未来5年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持续改善,由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过度,但局部地区发展滞缓。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预警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颖明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偏低与资源利用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得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将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秀丽  程叶青  马延吉  
城乡协调发展是城乡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实现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实践问题。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城乡关系的独特内涵,分别选取城市、乡村子系统所涵盖的3大类15项相关指标,计算了城乡综合发展指数(fx)、g(y),并构建城乡协调度(C)和城乡协调发展度(D)的综合评价模型。以长春市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近10年来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态势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城乡系统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综合发展指数贡献率较高,而农民生活水平则对农村综合发展指数的提高有较大贡献;(2)至2007年,C、D、(fx)、g(y)分别达到0.9997、0.9530、0.8255、0.9193,表明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鑫鑫  安萍莉  蔡璐佳  汪芳甜  李胜  李学敏  
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发展了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概念,提出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应分意愿、行为和业绩3个层次研究,并建立了包括信息获取能力、风险应对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4个层面的指标模型。并选取东北粮食主产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信息获取能力仅为中等偏下水平,信息获取渠道窄、获取手段落后是导致农户信息获取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农户面对干旱等灾害的风险应对能力偏低,表现在抗灾程度不高,灾后产量稳定性较低;农户的资源利用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但还需提高农户资源利用的意愿,提高资源经营潜力。总的来看,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偏低,劳动力不足和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孝新  孙自敏  刘戒骄  
全面认识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的空间特性,为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本文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测度2003—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其发展的区域差异大小及其来源,并采用多种收敛方法考察其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在波动中呈总体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差异在波动中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交替成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备典型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分区域和分时期的收敛性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因此为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缩小区域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并通过“追赶效应”和“以高带低”拉动机制,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跨区域协同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齐蘅  吴玲  
利用地理集中度的分析方法,基于1978—2014年粮食主产区历史数据,构建CGR和CGI指数对我国粮食生产、地方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看,1978—2014年的30多年里,无论"粮食—财政"协调度,还是"粮食—收入"协调度都有所好转;从空间分布看,CGR和CGI指数显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财政"协调度和"粮食—收入"协调度的地理分布有很大改变,东北作为新兴的粮食主产区,协调程度往往由非常协调转向不协调,东部和南部省份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从时间趋势看,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省份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齐蘅  吴玲  
利用地理集中度的分析方法,基于1978—2014年粮食主产区历史数据,构建CGR和CGI指数对我国粮食生产、地方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看,1978—2014年的30多年里,无论"粮食—财政"协调度,还是"粮食—收入"协调度都有所好转;从空间分布看,CGR和CGI指数显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财政"协调度和"粮食—收入"协调度的地理分布有很大改变,东北作为新兴的粮食主产区,协调程度往往由非常协调转向不协调,东部和南部省份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从时间趋势看,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省份情况越发不协调,无论CGR还是CGI指数均显示,黑龙江省、河南省等最大的产粮大省,都属于最不协调的地区,而与之对应的一些东部、南部沿海发达省份协调度有所改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蕾  张红旗  
为探讨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对抗旱能力影响较显著的敏感性因素,对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从指标选取、指标权重及指标合成方法3个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五大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抗旱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同一指标对不同区域的农业抗旱能力评价结果影响程度不同,耕地有效灌溉率、农机动力系数和人均GDP中的任何一个指标都会引起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农业抗旱能力排名发生变动,而对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排名却无影响。同时,不同区域影响农业抗旱能力的敏感性因素有所差异,除农业干旱程度、耕地有效灌溉率是各粮食主产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磊  杨世琦  刘宏元  
为准确把握陕西省渭北苹果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通过基于欧氏距离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对陕西渭北苹果主产区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选取洛川、旬邑和白水县2007—2016 10年间的19项指标展开分析,诊断限制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陕西省渭北苹果主产区总体处于中可持续发展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洛川县>旬邑县>白水县。2)限制陕西省渭北苹果主产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施肥量不适宜、土壤肥力低、人均粮食产量低、人均土地面积少、自然灾害频发和劳动力文化水平低,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提高秸秆、畜禽粪便还田率提高土肥力;适量施用化肥;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当地人民文化素质等措施,推动当地农业走上高可持续发展道路。3)基于欧氏距离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能够基本反映农业发展现状,洛川、旬邑和白水3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SDI)分别是[0.65,0.77]、[0.63,0.67]和[0.58,0.63],除白水2015和2016年处于低持续状态外其余呈现中持续发展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