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2.40.12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33)
2023(16689)
2022(13934)
2021(12726)
2020(10742)
2019(24390)
2018(24128)
2017(45939)
2016(25250)
2015(28464)
2014(28899)
2013(28810)
2012(27213)
2011(24801)
2010(25490)
2009(24134)
2008(24419)
2007(22735)
2006(20489)
2005(18837)
作者
(76346)
(63837)
(63615)
(60389)
(40673)
(30730)
(28963)
(24968)
(24206)
(23013)
(21839)
(21384)
(20581)
(20530)
(20133)
(19601)
(19125)
(18727)
(18613)
(18504)
(16159)
(16065)
(15604)
(14846)
(14526)
(14376)
(14300)
(14284)
(13024)
(13003)
学科
(114555)
经济(114406)
(97053)
管理(80601)
(78079)
企业(78079)
(49064)
方法(43287)
业经(34412)
数学(33626)
数学方法(33318)
中国(32937)
农业(32623)
(32429)
地方(27456)
(25311)
(22039)
(21513)
财务(21468)
财务管理(21421)
技术(20777)
(20506)
贸易(20489)
理论(20430)
企业财务(20238)
(19900)
(19805)
(18963)
银行(18927)
(18802)
机构
学院(378758)
大学(373015)
(157050)
经济(153618)
管理(143219)
研究(130785)
理学(120741)
理学院(119386)
管理学(117580)
管理学院(116863)
中国(102529)
(80477)
科学(79079)
(76771)
(74624)
(68103)
(62801)
研究所(60917)
中心(60353)
农业(59231)
业大(57968)
财经(57541)
(51762)
(51000)
北京(50880)
师范(50514)
(49439)
经济学(46552)
(45940)
(43451)
基金
项目(235771)
科学(184952)
研究(177003)
基金(167408)
(144739)
国家(143282)
科学基金(122297)
社会(111953)
社会科(105627)
社会科学(105594)
(95807)
基金项目(88368)
教育(80425)
(78662)
自然(76132)
编号(74421)
自然科(74320)
自然科学(74299)
自然科学基金(72982)
资助(67062)
成果(61205)
(55823)
重点(53027)
(51882)
课题(51858)
(50896)
(47281)
创新(46902)
国家社会(45381)
(45263)
期刊
(193716)
经济(193716)
研究(115719)
中国(84714)
(76297)
(61443)
学报(59064)
管理(55294)
科学(54806)
农业(50977)
大学(44977)
教育(44615)
学学(42256)
(40131)
金融(40131)
业经(36630)
技术(35161)
财经(29736)
经济研究(28297)
(27505)
问题(26046)
(25728)
技术经济(20890)
(19799)
世界(19328)
(18997)
商业(18393)
现代(17860)
图书(17629)
经济问题(17194)
共检索到59914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春明  倪慧  
时下有关农业发展的探讨,愈益增多。有人认为农业发展的破解之道在于农业之外,也有人主张农业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农业自身内部要素的优化重组。诚然,上述观点皆有各自的理据,只是分析的视角不同而已。本文认为,对于如何促使农业走上良性且又持续的发展道路,其答案实际上仍暗含于"三农"之中,而非农业的单一维度。为此,在农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就应确立"三体论"的发展理念(即,以小规模持续农业为本体,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以村落为载体),因为这一理念可以内在地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并为农业持续发展培养"接班人",同时还可满足农业持续发展所需的时空要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文明  吴光飙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就是通过资源配置的根本性调整 ,来明显提高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 ,对于指导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选择具体的发展路径非常重要。事实上 ,可持续发展涉及的核心竞争力、长期竞争优势、创新体系及创新、良好的运行机制等支撑因素 ,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持续性根本提高的关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阮爱君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目标之一,也是我国政府、学者、产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文章在介绍国际最新有关可持续发展治理的概念和理论,并在分析欧盟、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可持续发展治理的研究和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录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整体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范式正在经历从还原到整体的深刻变革。整体可持续发展理论也称“广义循环经济理论”,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属于技术层面,意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模式;社会和谐属于制度层面,意在促进“人与人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而文明进步属于精神文化层面,重在促进“人与自身和谐”观念的建立,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穆光宗  
本文提出了综合意义上的“发展资本”范畴 ,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发展资本 (或资源 )”的保有和扩大。在此基础上 ,作者区分了强持续发展、弱持续发展 ,并结合人口结构变化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性问题和外部性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元斌  
长期以来,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回顾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做进一步阐述,从宏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产业-企业(技术、制度、财务、人力资源)三层次的系统分析,建立多维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并设计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测评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为企业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刚  曹丽华  
以农产品供给、需求和价格的多样性为基础 ,论述了农业多样性的内涵和经济功能 ,分析了农业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 :农业系统的多样性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并提出保护农业多样性以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宁攸凉  赵荣  周海川  赵晓迪  
分析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粮油供给紧张与城乡差距扩大三大突出问题。重点剖析林业对维护生态环境、保障粮油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林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岩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的农业发展,它包括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生产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四个内容。实现农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刚  
应用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1991~2010年中国农业部门的物质消耗总量指标和物质消耗效率指标,得到一些新认识:第一,从总量上看,DMI和TMR呈波动变换态势,而反应物质利用效率的IMC和MP指标则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第二,从结构上看,在农业环境经济系统中,国内物质提取及其隐藏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进口及其隐藏流所占比重较小;第三,从国际贸易上看,中国农业部门并没有因为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而增大国内生态环境的压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齐武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慧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制度指导下的农业发展目标是实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哈尼稻作梯田农业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在上千年的耕种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耕文明智慧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原则。这些都是哈尼梯田农业的精粹,应当充分汲取。但它也正面临着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考验。依据中央政策,尊重地域实际,哈尼梯田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小规模持续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并以此为契机开发生态农业旅游。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伯华  吕昌河  
DPSIR概念模型继承了PSR模型的优点 ,是分析评估环境系统的有效工具。本文以DPSIR概念模型为指导 ,系统分析了农业系统的现状、塑造这一现状的驱动力和压力 ,探讨了农业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响应 ,目的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认为DPSIR概念模型有利于分析复杂系统的因果关系 ,能有效整合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