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9)
2023(13713)
2022(11183)
2021(10332)
2020(8483)
2019(19049)
2018(18809)
2017(35861)
2016(19045)
2015(21100)
2014(20968)
2013(20747)
2012(19060)
2011(16903)
2010(17578)
2009(16618)
2008(16483)
2007(15206)
2006(13529)
2005(12292)
作者
(53096)
(44892)
(44127)
(41542)
(27917)
(21170)
(19947)
(17174)
(16696)
(15828)
(14974)
(14915)
(14097)
(13994)
(13494)
(13423)
(12989)
(12874)
(12688)
(12616)
(11056)
(10935)
(10578)
(10320)
(10069)
(9882)
(9852)
(9829)
(8908)
(8780)
学科
(88515)
(84465)
经济(84362)
(71068)
企业(71068)
管理(68083)
(46407)
农业(31107)
业经(30809)
方法(30141)
(24853)
中国(22789)
数学(21566)
数学方法(21421)
地方(21238)
技术(20921)
(17924)
(17720)
财务(17692)
财务管理(17677)
企业财务(16685)
(16128)
(15733)
(15519)
环境(15377)
理论(15014)
(14567)
贸易(14556)
(14124)
(13806)
机构
学院(273653)
大学(264784)
(118077)
经济(115843)
管理(112012)
理学(95417)
理学院(94461)
管理学(93362)
管理学院(92844)
研究(88586)
中国(73015)
(58266)
(54341)
(52808)
科学(50837)
(43610)
(43051)
中心(42472)
业大(41864)
农业(40985)
财经(40904)
研究所(38462)
(37082)
北京(36798)
(34421)
(34165)
经济学(33949)
师范(33906)
经济管理(32403)
(31887)
基金
项目(178545)
科学(143686)
研究(138304)
基金(129087)
(110101)
国家(108961)
科学基金(96002)
社会(90778)
社会科(85799)
社会科学(85781)
(72363)
基金项目(69428)
教育(60811)
(58797)
自然(58626)
自然科(57196)
自然科学(57185)
编号(57164)
自然科学基金(56223)
资助(49430)
成果(44766)
(42905)
(41538)
重点(39703)
(39380)
创新(39127)
(38934)
课题(38715)
国家社会(37309)
(36806)
期刊
(145124)
经济(145124)
研究(79718)
中国(60610)
(56770)
管理(44302)
(41571)
农业(38435)
科学(36118)
学报(34449)
业经(30306)
(29226)
金融(29226)
教育(28713)
大学(28438)
技术(27145)
学学(26545)
(20758)
经济研究(19624)
财经(19562)
问题(19300)
(17032)
技术经济(16053)
世界(15359)
农村(14599)
(14599)
科技(14451)
农业经济(14263)
现代(14198)
资源(13658)
共检索到426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毛世平  杨艳丽  王晓君  马红坤  
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首先分析了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经验,总结了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问题,最后凝练出相应的借鉴与启示。研究表明,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完善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以企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密切相关;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涉农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资金支持力度较弱、缺乏深层次的协作机制等问题。据此,提出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大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江涛  蔡梦晗  王宪明  
构建京津冀跨区域城市生态系统,是推动三地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提出构建建设由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构成的京津冀跨区域城市生态系统的系列建议,希望能够有效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兵  赵雪  梁林  曾建丽  
通过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的协同演化模型,分析两者的演化路径,并以京津冀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正负作用力的推动下,二者将发生协同演化,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提升;区域发展阶段不同,二者的演化路径也不尽相同,根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协同动力学模型的定态稳定解得出两者11种协同演化路径。进而,通过计算得到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协同演化满足路径10的实现条件,并提出了优化协同关系的战略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栗志慧   刘洁  
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了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构建考虑数字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运用VIKOR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2010—2020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大城市群2010—2020年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绩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增强创新主体,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布局数据化平台和人才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华晶  
在环境约束条件下,京津冀绿色创业生态系统有助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绿色发展和创业创新的契合。基于前沿文献梳理和理论推演,京津冀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具有系统性概念框架和实践要点,呈现复杂适应机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华晶  
在环境约束条件下,京津冀绿色创业生态系统有助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绿色发展和创业创新的契合。基于前沿文献梳理和理论推演,京津冀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具有系统性概念框架和实践要点,呈现复杂适应机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靖鲲鹏  宋之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打造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软实力。本文在"高技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螺旋结构下,对正交投影法进行优化,运用Sigmoid函数进行数据归一化,采用考虑跨期的熵权法,对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进行研究,计算其进化动量。结果表明: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安徽、河北、天津仍处于非健康状态;从进化动量看,京津冀地区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因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优化区域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投入创新资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向阳  党胜利  刘志峰  
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创建了一个开放、多元、协同、创新的生态空间,改善了京津冀区域间交互作用、催化影响的互动态势。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逐渐形成了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创新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多层面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莹炜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首都都市区合作与协同发展迄今已经走过25年的时间,其协同治理体系在长期实践中日臻完善。本文认为,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区域的治理机制具有如下特点:一方面具有政府性质的区域性治理机构和灵活、多层次的治理机制是都市区治理体系运转的重要保障,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非政府性质的、公众广泛参与的目的性联盟、论坛、区域协调与对话机制也逐渐成为区域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德国首都都市区与我国京津冀地区具有极为相似的结构性特征,发展基础和发展模式选择也有极强的互通性质,其协同治理经验对京津冀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葛宏翔  
生态系统建设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也是解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可靠路径之一。本文对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有益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科  张贵  
从生态位视角对2006—2017年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生态发展情况及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地创新资源控制能力发展不均衡,天津成为京津冀创新资源竞争的中心,北京的区域创新生态发展迅速,河北的区域创新生态发展缓慢;北京-天津的区域创新生态耦合状态最好,而天津-河北的耦合状态好于北京-河北。对此,提出天津作为河北创新发展的主要协同对象,需通过完善区域创新生态构成体系、提高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及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等方式,推进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生态持续快速发展及有效耦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艳艳  苗润莲  李梅  张红  
本文基于创新3.0范式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模式,提出构建以产业链、创新链等链条为依托,以创新种群、创新群落等复合主体为主导的资源整合模式,并将其应用到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路径和机制研究。首先梳理总结京津冀创新资源整合现状,提出创新种群多样性有待提高、创新群落数量较少、创新链产业链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成因。然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面向地方特色产业创新群落的资源整合路径、面向传统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资源整合路径、面向高端高新产业链创新链的资源整合路径,并从细化功能定位、强化激励机制、深化主体合作、优化服务生态4个方面研究了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慧  
金融创新生态系统和科技金融的耦合具有重要意义,但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利用2009-2020年我国各省区的金融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对区域金融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区域金融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较高;本文选取北京、天津、河北2002-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创业投资规模和技术外溢效应都对区域金融创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了促进区域金融创新生态系统发展,需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民间资本,培育金融中介机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晓静  刘霁晴  张恩泽  
创新是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内在要求,也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决定性力量。文章通过梳理创新生态系统相关文献,提出构建富有创新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浓度、高度、活跃度、治理度、响应度"五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京津冀城市群2个直辖市与11个地级市2018年相关数据,利用改进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计算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活力指数,并且识别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创新活力指数看,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创新活力相对缺乏,北京创新活力处于绝对主导位置,天津副中心特征明显,石家庄表现出第三极发展趋势;从5个子维度看,差异系数均证明城市群内部存在显著的创新活力差异,创新响应度方面差异系数最高,津冀城市创新系统学习与反哺能力与北京相比差距最大;从创新生态系统障碍因子看,创新群落结构、创新平台价值和知识环境是京津冀城市群绝大部分城市创新活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具体城市有所差别。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红  周祥  刘诗琪  
本文主要基于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梳理新加坡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政策及发展成就,尝试将本园区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问题纳入创新生态系统的视阈之中,并结合新加坡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要素和作用机理,构建出影响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其主要指标因素为共生力、平衡力、组织力、生长力、发展驱动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期冀通过此种形式的国际创新理论的交流探索和经验分享,推动本园区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