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30)
2023(15377)
2022(12893)
2021(11848)
2020(10201)
2019(23198)
2018(22954)
2017(44588)
2016(24259)
2015(27196)
2014(27140)
2013(27196)
2012(25538)
2011(22759)
2010(22960)
2009(21535)
2008(21834)
2007(20158)
2006(17832)
2005(16058)
作者
(71964)
(60606)
(60298)
(57360)
(38595)
(29297)
(27311)
(23804)
(22850)
(21868)
(20633)
(20525)
(19373)
(19183)
(18820)
(18590)
(18442)
(17789)
(17728)
(17464)
(15142)
(15071)
(14806)
(13965)
(13620)
(13620)
(13587)
(13564)
(12345)
(12316)
学科
(106891)
经济(106777)
(99170)
(80609)
企业(80609)
管理(78857)
(48941)
方法(46341)
数学(37304)
数学方法(36984)
业经(32734)
农业(32537)
(31918)
中国(26501)
地方(23245)
技术(22727)
(22211)
(22156)
财务(22123)
财务管理(22089)
企业财务(20925)
(19340)
(19127)
贸易(19119)
(18555)
(17820)
理论(17245)
(17227)
(16457)
(16296)
机构
学院(357735)
大学(350548)
(149203)
经济(146099)
管理(140520)
理学(120923)
理学院(119591)
管理学(117765)
研究(117331)
管理学院(117087)
中国(91472)
(75804)
(73394)
科学(73174)
(68080)
(60718)
(59619)
农业(58603)
业大(58054)
中心(55672)
研究所(54863)
财经(53925)
(48798)
北京(44938)
(44888)
经济学(44680)
(44570)
师范(44118)
(41497)
(41330)
基金
项目(235355)
科学(185936)
研究(171652)
基金(170793)
(148505)
国家(147099)
科学基金(126902)
社会(110236)
社会科(104131)
社会科学(104101)
(95893)
基金项目(91557)
自然(82204)
自然科(80286)
自然科学(80261)
自然科学基金(78859)
(77600)
教育(77200)
编号(69668)
资助(68349)
成果(54867)
重点(52497)
(52077)
(51867)
(51317)
(47962)
创新(47385)
课题(47177)
国家社会(45069)
科研(44879)
期刊
(174061)
经济(174061)
研究(100008)
(74957)
中国(72104)
学报(56376)
(56020)
科学(53730)
管理(51939)
农业(50583)
大学(42936)
学学(41033)
(34216)
金融(34216)
业经(34209)
技术(33154)
教育(30930)
(27134)
财经(26973)
经济研究(25158)
问题(23784)
(23196)
技术经济(20783)
(19046)
世界(17440)
资源(17332)
现代(17314)
科技(17255)
商业(16826)
(16402)
共检索到536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董雪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农业技术的发展有对农业劳动力产生转移有一定的反作用,但是不同的技术作用方向不同。同时,农业劳动力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支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淑丽  齐伟娜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问题,以部分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基于黑龙江省1985—2010年鉴统计数据,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预先选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选取的影响因素中农村男女比例、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呈负相关,城镇失业率、受教育程度、财政支农比率、机械总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呈正相关,其中受教育程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促进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纯彬  王晓军  
本文在劳动力选择性转移的大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农户兼业生产的新技术采用模型,不但考察了兼业生产农户对新旧技术收益的比较、新旧技术和从事非农生产的比较,而且考察了采用新技术后新技术投入物在劳动力不流动和劳动力流动下的使用量大小以及由此导致的最终产出的比较。结论表明,与劳动力不能流动的情况相比,当农业工资率与非农工资率差距比较大时,劳动力流动下的兼业生产行为提高了新技术采用的收益标准,抑制了新技术采用量,从而导致农业产出总量减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展进涛  陈超  
本文利用2007年对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技术需求及渠道选择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户农业技术需求和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的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就越小,并且选择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技术渠道的可能性会随着家庭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但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农机使用技术。此外,家庭经营规模越大,农户对技术的需求则越大,并偏好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但病虫害防治技术除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加  黄祖辉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剑雄  李志俊  
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对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农业发展理论的挑战,仅在静态意义上存在。此时,农业的成功发展,尚需有农业人力资本的深化作为新的必要条件给出。在动态背景下,满足一定条件,农业发展这一新的依存条件则可能内生于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过程之中。在引入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中,农业发展政策的主旨,是在健全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强化人力资本动态提高的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凤才  赵连阁  任莹  
本文利用DEA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县域层面上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基于效率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研究得出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依靠外界投入的农业可持续性在下降,而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可持续性增强。黑龙江省越来越多的县(市)农业可持续性是增强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颜齐  郭翔宇  
该文在确定了农业发展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以2005年为基期,建立了黑龙江省2010年农业结构的线性规划模型,同时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现状和宏观环境的影响,提出了3种侧重点不同的结构调整方案,并进行优化分析,为制定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具体的数量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玲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考察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绩效,分析发展趋势,针对农民转移整体上处于受排斥的状态、“输出地—输入地”管理与服务体制的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积极填补“输出地—输入地”的政策空档、工作重心应从“公平对待”过渡到“搞好服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层次、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春梅  李友华  
本文依据1949-1995年的有关数据,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农业灾害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实际单产与趋势单产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评价农业年景的依据;并且运用经济预测理论对农业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预测和评估;提出了减轻黑龙江省农业灾害的基本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艳丽  
劳动力从传统的、生产效率低的农业部门或农业地区向生产效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或工业地区的转移形成的劳动资源的重新配置不仅直接构成经济的变化,而且由于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因此,我们要关注处在历史转型时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潍坊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时,围绕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开辟了具有地方特色农业劳动力转移途径。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炼成  
基于要素同质性假设,劳动力转移下的农业发展前景为发展经济学的若干经典文献所揭示。中国的经验表明,由于自然禀赋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匀质性,劳动力同质性假设显著地背离了事实。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过程,同时伴随该过程的有劳动力质量的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康就升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也扩大了差距,但并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各区域中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的缩减作用更为明显;农业技术进步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进行制定,而且也要处理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