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3)
- 2023(11544)
- 2022(9519)
- 2021(8529)
- 2020(7328)
- 2019(16230)
- 2018(16199)
- 2017(31414)
- 2016(17069)
- 2015(18891)
- 2014(18791)
- 2013(18673)
- 2012(16873)
- 2011(15042)
- 2010(15371)
- 2009(14842)
- 2008(14939)
- 2007(13952)
- 2006(12694)
- 2005(11529)
- 学科
- 业(89730)
- 济(73824)
- 经济(73694)
- 企(72721)
- 企业(72721)
- 管理(66696)
- 农(45922)
- 农业(30558)
- 业经(29904)
- 方法(29522)
- 财(27748)
- 数学(21776)
- 数学方法(21639)
- 制(21139)
- 务(19869)
- 财务(19849)
- 财务管理(19824)
- 企业财务(18800)
- 中国(18550)
- 技术(16698)
- 体(16262)
- 策(15348)
- 划(14490)
- 体制(13011)
- 贸(12892)
- 贸易(12886)
- 理论(12855)
- 和(12773)
- 易(12588)
- 经营(11539)
- 机构
- 学院(252941)
- 大学(244520)
- 济(111147)
- 经济(109182)
- 管理(104575)
- 理学(90153)
- 理学院(89388)
- 管理学(88397)
- 管理学院(87942)
- 研究(76949)
- 中国(63217)
- 农(55951)
- 财(53159)
- 京(49490)
- 科学(43264)
- 农业(42587)
- 财经(41398)
- 业大(40732)
- 江(40541)
- 所(37934)
- 经(37452)
- 中心(36685)
- 研究所(33559)
- 经济学(33016)
- 经济管理(30724)
- 州(30720)
- 北京(30031)
- 财经大学(29960)
- 经济学院(29844)
- 商学(28625)
- 基金
- 项目(162455)
- 科学(130811)
- 研究(122880)
- 基金(120269)
- 家(102409)
- 国家(101323)
- 科学基金(89643)
- 社会(82252)
- 社会科(77717)
- 社会科学(77696)
- 省(65429)
- 基金项目(64462)
- 自然(55726)
- 教育(54600)
- 自然科(54467)
- 自然科学(54453)
- 自然科学基金(53585)
- 划(52073)
- 编号(50238)
- 资助(47031)
- 成果(39528)
- 业(38222)
- 制(37795)
- 创(37043)
- 部(36874)
- 重点(35251)
- 发(35150)
- 国家社会(34176)
- 创新(33788)
- 课题(32898)
- 期刊
- 济(134815)
- 经济(134815)
- 研究(71863)
- 农(59414)
- 中国(53371)
- 财(44641)
- 管理(40863)
- 农业(39864)
- 科学(34833)
- 学报(34132)
- 业经(28768)
- 大学(28162)
- 学学(27240)
- 融(26250)
- 金融(26250)
- 技术(22493)
- 财经(21135)
- 业(20432)
- 教育(19241)
- 经济研究(18607)
- 经(18183)
- 问题(18153)
- 技术经济(14708)
- 农村(14680)
- 村(14680)
- 农业经济(14038)
- 世界(14034)
- 版(13325)
- 现代(12872)
- 财会(12657)
共检索到383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昆
1、农业自身发展产生的制约 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从事非农业劳动,必须以农业生产率提高为基础,以使农业部门在一部分劳动力向外转移后提供的农产品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否则,在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后,农产品供给量将下降,形成农产品需求缺口,从根本上制约农业部门向外供给劳动力。然而,建国40年来,农业劳动力供养人口系数一直停留在3.3亿人左右,每个农业人口出售给国家的粮食一直在150公斤以下,在这种农业发展缓慢,生产率低下的状况下,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将很难持续大规模地向外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梅花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紧密相关。因此,控制农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所以,深入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制约因素,并研究制定有效的转移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彦平
本文分析了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即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产业、地区之间的经济势差,人口基数、人口增长速度及人的素质。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因素,经济势差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丽娟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农村劳动生产率处于低水平、现行体制与政策、制度障碍、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教育程度低以及资源和能源压力制约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关键在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走现代农村工业化道路。为此,政府需创建和维护公平的城乡发展环境、建立中介服务信息网络、强化财政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丹 陈会玲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发展环境的创造、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工业体系的建立、人力资源的培育、以及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拓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燕妮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且其合理、有序转移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课题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找出解决路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制约因素 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瑞芬 何美丽 郭爱云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程:转移主体素质的制约;待转移劳动力观念的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制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制约等。为此,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路。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制约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姬雄华 冯飞
从劳动力市场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服务滞后;政府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为此,要打破城乡分割就业制度,建立平等竞争的城乡就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切实维护农村进城务工者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市场 市场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劳动力转移 人口控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康就升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本文在一个修正的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影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恩格尔效应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发挥了主要推动作用,鲍莫尔效应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产生了负向影响,资本深化效应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则逐渐经历了从负到正的转变。未来持续推动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需要在继续发挥恩格尔效应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努力提高农业部门资本深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率水平,以提高资本深化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对推动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贡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笑寒 黄贤金
建国以后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变迁过程 ,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 ,我们应当立足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构建农地财产权新框架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培育起以农地承包权流转为主体的市场运行机制 ,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加 黄祖辉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瞿宁武
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管理瞿宁武打工仔、外来妹逐年增多,已引起人们和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有人称赞这种农民流动促进生产发展与市场经济发育;也有人强调这种流动引起了诸多困难和不稳定。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怎样引导和管理这种流动,本文谈一些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