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93)
2023(18059)
2022(14649)
2021(13699)
2020(11425)
2019(25782)
2018(25452)
2017(49917)
2016(26507)
2015(29503)
2014(29083)
2013(28366)
2012(25695)
2011(22605)
2010(22749)
2009(21222)
2008(20819)
2007(18680)
2006(16630)
2005(14673)
作者
(71202)
(59907)
(59242)
(56401)
(37922)
(28398)
(26838)
(23256)
(22530)
(21288)
(20234)
(19972)
(18755)
(18703)
(18409)
(18239)
(17663)
(17377)
(17237)
(17184)
(14637)
(14612)
(14500)
(13918)
(13489)
(13443)
(13150)
(12935)
(11839)
(11838)
学科
(110819)
经济(110689)
(102514)
管理(85438)
(83708)
企业(83708)
(49367)
方法(47706)
数学(38855)
数学方法(38394)
(35264)
业经(34337)
农业(32744)
中国(30843)
(23497)
贸易(23485)
(23199)
(23094)
财务(23038)
财务管理(23002)
(22988)
企业财务(21801)
(20969)
技术(20507)
地方(20253)
理论(18132)
(17981)
(17513)
(17346)
(16467)
机构
学院(370190)
大学(362219)
(160980)
经济(158036)
管理(151706)
理学(130643)
理学院(129458)
管理学(127545)
管理学院(126857)
研究(116316)
中国(93691)
(74680)
(73879)
科学(66303)
(65985)
财经(59020)
(56739)
中心(56130)
(55932)
(53846)
业大(53419)
农业(50172)
研究所(50138)
经济学(48897)
北京(45459)
(45105)
师范(44749)
经济学院(44272)
(43955)
财经大学(43406)
基金
项目(246643)
科学(198081)
研究(186230)
基金(182313)
(156606)
国家(154993)
科学基金(136078)
社会(122616)
社会科(116200)
社会科学(116172)
基金项目(96264)
(96153)
自然(85326)
教育(84253)
自然科(83405)
自然科学(83387)
自然科学基金(81939)
(79148)
编号(76063)
资助(72900)
成果(60317)
(55629)
重点(54207)
(53938)
(53518)
国家社会(51334)
课题(50528)
创新(49434)
(48754)
教育部(48639)
期刊
(183210)
经济(183210)
研究(106438)
中国(72894)
(66249)
(59885)
管理(58149)
科学(49604)
学报(48207)
农业(44784)
大学(39473)
(38426)
金融(38426)
学学(37615)
业经(35695)
技术(33765)
教育(33276)
财经(29094)
经济研究(27728)
(25114)
问题(24960)
(23969)
技术经济(19588)
(19285)
世界(19080)
现代(18008)
(17504)
商业(17378)
国际(16709)
经济问题(16376)
共检索到554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储怡菲   吴方卫  
基于家庭承包耕地决策权代际转移视角,本文利用2011—2018年4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使家庭转出农地的概率和面积均先增加后减少,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呈现“倒U型”。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成员务农行为显著抑制了农地转出决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既是农户自身务农行为的强烈约束,又显著促进了子代务农。老龄化对农户自身及其子代务农行为的影响共同确定了家庭承包耕地决策权转移的年龄临界点。当农户年龄小于临界点,老龄化对农户自身务农行为的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当农户年龄大于临界点,家庭承包耕地的决策权发生转移,老龄化对子代务农行为的促进效应发挥主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老龄化一方面削弱了农户自身的健康状态,迫使其退出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年龄增加引致的照料需求促使子代返回农村,增加了子代务农的概率。本研究对加强农村老龄人口医疗照护、释放农村人口红利及农地流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秦希  
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之一,探究劳动力老龄化与家庭农地转出决策,对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实证检验了家庭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家庭结构的异质性。结果发现:(1)中国现在还存有近1/3的农村家庭有老年人参与劳动,随着老龄化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以老年人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小农户未来也可能长期存在;(2)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抑制作用。相比其他家庭类型,有老年劳动力的家庭转出农地的可能性降低了约5%;(3)不同家庭内部结构下,劳动力老龄化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负担期Ⅰ>赡养期Ⅰ>空巢期Ⅰ。本文认为,对于高龄的老年劳动力,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这部分农户通过以转代耕的方式把农地转出至农业生产效率更高的经营主体;对于低龄的老年劳动力,需配合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实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养老的双重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赋  
本文的立论基于如下判断:(1)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两大最重要的变化。前者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形式,后者是农村产业结构演进的核心内容。(2)经济体制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而农业劳动力转移不过是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因此,只有从经济体制的角度出发,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超  罗润东  
文章基于微观家庭决策视角构建劳动力迁移模型,探究了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若只考虑就业挤出效应,老龄化会抑制农村劳动力迁移,而若老年人从事隔代抚育则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中低龄、女性和健康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隔代抚育,老龄化对年轻、男性和高学历农村劳动力的影响更小,养老抚幼责任主要由年长、女性和高中以下学历的劳动力承担,隔代抚育对劳动力迁移的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年轻和低学历劳动力。分析结果还显示,养老压力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负效应自东向西逐渐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超  罗润东  
文章基于微观家庭决策视角构建劳动力迁移模型,探究了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若只考虑就业挤出效应,老龄化会抑制农村劳动力迁移,而若老年人从事隔代抚育则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中低龄、女性和健康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隔代抚育,老龄化对年轻、男性和高学历农村劳动力的影响更小,养老抚幼责任主要由年长、女性和高中以下学历的劳动力承担,隔代抚育对劳动力迁移的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年轻和低学历劳动力。分析结果还显示,养老压力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负效应自东向西逐渐减小,对资产水平较低的底层家庭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凌霄  南永清  张忠根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数据,考察了老龄化、村公共品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家庭农业经营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均显示:老龄化对家庭农业经营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村公共品对农业经营呈正向影响,并且村公共品能够有效缓解老龄化对家庭农业经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的扩展研究表明,不同特质的村庄在公共品投入以及拥有公共品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导致公共品对老龄劳动力农业经营的缓冲作用而有所不同。村公共品的这一缓冲作用会随着村庄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资本的丰富而得到强化。建议加大对农村老龄人口的帮扶力度,大力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老龄劳动力的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平原地区,由于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替代劳动力现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芳  胡玲  梁秀芳  
[目的]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和生计产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主要探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资源要素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为缓解农业老龄化危机、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基于2021年陕南秦巴山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二阶段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第一,陕南秦巴山区农户生计效率的规模效率最高,纯技术效率略低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最低。大部分农户生计活动呈现规模收益递减状态,生计产出的增长低于生计投入的增长;第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抑制了生计效率的提高,且在低收入水平家庭和户主低受教育程度家庭表现更为明显;第三,农业资金投入的增加能够缓冲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因此,要正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引导农户合理配置生计资源,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促进农户家庭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纪月清  杨宗耀  方晨亮  王亚楠  
在中国的经济转型中,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就业和土地流转的关键。承包地确权是保障承包关系稳定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其快速推广期间中国土地流转增速却开始放缓。本文认为这主要源于确权登记颁证作为权利界定与确认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稳定"因素并阶段性降低农户的稳定性预期:一些农民可能会担心村庄借机进行土地调整或担心确认的地块数及"四至"与实际不符而失去部分土地。本文利用江苏省784个农户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评估了确权实施各阶段对农户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启动确权的预期会显著抑制农户的土地转出,确权颁证完成后土地转出仅有所恢复,并没有表现出显著促进转出的效果。前者意味着保持承包关系稳定有利于促进土地转出;后者可能源于确权政策的落地一方面通过提升地权稳定性促进土地转出,而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产权地理垄断"不利于组织依赖土地置换的连片集中流转,使地租处于零散流转的低水平从而抑制了土地转出。从实现资源顺畅流转和配置的角度,本文建议,在二轮承包即将到期之际应加强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宣传和落实,稳定农户的地权预期;同时,也需要在"三权分置"思想指导下继续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治理后确权时代连片集中流转中可能会出现的"产权地理垄断"问题,提升农业生产在地块层面的规模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仇童伟  彭嫦燕  
中国农业人口老龄化水平已超过40%,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这将如何影响粮食生产值得关注。本文利用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户的农地配置与种粮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人口老龄化提高了农户退出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并以农地抛荒和农地转出为主要途径:前者会降低粮食播种面积,后者在农地流转市场化过程中会提高流转农地“非粮化”的概率。进一步证据显示,农业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和粮食种植规模。本文还发现,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确实激励了农业人口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农户继续种粮,但农业社会化服务价格上涨却不利于粮食生产。此外,农业人口老龄化也促使农户的农业经营从利润型转向自给型。本文研究表明,尽管中央政府在遏制农地“非粮化”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农业人口老龄化诱发的“非粮化”压力仍然存在,亟须从制度设计和组织培育等方面创新粮食安全的微观保障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希迁  
随着日本少子化、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被称作老龄化"重灾区"的日本农业行业,其劳动力人口已经呈现出超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但降低了日本农业的行业竞争力,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日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以此为切入点,详细地分析了日本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前,中国也不同程度地面临老龄化的困扰,尤其是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借鉴日本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提前应对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使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秋山  赵明  
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家庭承包土地数量与中国农民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配置是影响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务农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和耕地撂荒的倾向就更高。家庭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对于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影响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就自我耕种与闲置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但影响较弱;就自我耕种与转出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杨志海  
本文利用1991—2016年27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在运用单元调查评估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各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此外,不同省份之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差异也较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状况整体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我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且这种关系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均较为稳定。3)工资性收入比重以及受灾率的增高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具有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则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家彬  刘淑云  张书凤  刘玉丰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农户农业生产中投入土地和劳动的比例,深刻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为了揭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以土地流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青壮年农户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越快。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推动老龄农户的土地转出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为青壮年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不同种植类型和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从扶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规模经营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以配合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投资行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自用工投入、资金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劳动、雇工、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土地净生产率更依赖于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苹果收入占比、土地流入、细碎化程度、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是否获得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决策者年医疗费用、家庭土地规模、自然灾害、村里是否有技术员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据此,应通过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关注农民健康与收益分配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向农民投资、强化补贴与灾害预警增强农户的土地利用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