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3)
- 2023(8835)
- 2022(7135)
- 2021(6406)
- 2020(5418)
- 2019(12010)
- 2018(11990)
- 2017(23521)
- 2016(12502)
- 2015(13810)
- 2014(13493)
- 2013(13756)
- 2012(12559)
- 2011(11034)
- 2010(11287)
- 2009(10901)
- 2008(11040)
- 2007(10298)
- 2006(9343)
- 2005(8554)
- 学科
- 业(79032)
- 企(62119)
- 企业(62119)
- 济(59691)
- 经济(59611)
- 管理(49137)
- 农(45620)
- 农业(30056)
- 业经(26953)
- 方法(24718)
- 财(21737)
- 数学(17665)
- 数学方法(17586)
- 务(15729)
- 财务(15722)
- 财务管理(15708)
- 贸(15240)
- 贸易(15236)
- 技术(15036)
- 易(14992)
- 企业财务(14806)
- 中国(14616)
- 策(13505)
- 制(13415)
- 出(11887)
- 划(11337)
- 体(11286)
- 和(10395)
- 企业经济(10357)
- 农业经济(9993)
- 机构
- 学院(188906)
- 大学(177890)
- 济(89675)
- 经济(88421)
- 管理(81646)
- 理学(70529)
- 理学院(70060)
- 管理学(69401)
- 管理学院(69086)
- 研究(55483)
- 中国(48315)
- 农(48135)
- 财(38804)
- 农业(36439)
- 京(35540)
- 业大(32084)
- 财经(30810)
- 科学(30328)
- 江(30326)
- 经(28036)
- 所(27087)
- 中心(26887)
- 经济学(26434)
- 经济管理(26153)
- 经济学院(24168)
- 研究所(23995)
- 州(22730)
- 商学(22677)
- 商学院(22494)
- 农业大学(22100)
- 基金
- 项目(120759)
- 科学(97944)
- 研究(92502)
- 基金(90354)
- 家(76399)
- 国家(75512)
- 科学基金(67394)
- 社会(63696)
- 社会科(60184)
- 社会科学(60170)
- 省(48975)
- 基金项目(48357)
- 自然(40961)
- 自然科(40069)
- 自然科学(40059)
- 自然科学基金(39424)
- 教育(39055)
- 编号(37984)
- 划(37609)
- 资助(35210)
- 业(33376)
- 农(28452)
- 创(28424)
- 成果(27995)
- 部(27539)
- 发(27204)
- 国家社会(26803)
- 制(26334)
- 创新(25653)
- 重点(25542)
- 期刊
- 济(109271)
- 经济(109271)
- 农(53403)
- 研究(51085)
- 中国(37804)
- 农业(36329)
- 财(32109)
- 管理(31533)
- 业经(26231)
- 科学(24954)
- 学报(22859)
- 融(19531)
- 金融(19531)
- 大学(19457)
- 学学(19143)
- 业(18824)
- 技术(17623)
- 问题(15511)
- 财经(15394)
- 经济研究(14792)
- 农村(14177)
- 村(14177)
- 农业经济(14161)
- 经(13337)
- 世界(13167)
- 技术经济(12767)
- 贸(11056)
- 经济问题(10968)
- 现代(10305)
- 商业(10192)
共检索到285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占兵
以二元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依托,构建了农业劳动力流出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的研究假设,并运用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中国东部和中部区域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期,农业劳动力流出数量已经越过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对粮食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而西部区域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初期,农业劳动力流出数量还未到达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存在着过剩的农业劳动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兴华 熊菊喜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为18099万人,需求为17247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为852万人,剩余比例为4.71%,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已基本无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调查发现,劳动力的这种供求状况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主要表现为耕地撂荒、弃粮从经、降低复种指数和粗放经营等。因此,人们对明天"谁来种地"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竞争力下降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大公共政策问题。本文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依据,通过逻辑和数据分析指出近年来粮食进口大幅度增长、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和收入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飙升;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在时空上不匹配。因此,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瓶颈阶段的紧张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名望 刘雅娟 黄甜甜
"三农"问题关乎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的稳定,文章基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主要的11个粮食主产区分为经济较发达主产区和经济欠发达主产区两类,应用199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经济欠发达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没有显著的影响;在经济较发达主产区该效应显著为正。同时,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要素投入有着密切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龙宝 张艳虹 高叙文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三农"研究中的重大议题,而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粮食主产省份黑龙江的13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总体上来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产生积极影响,但高质素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同时,粮食资本投入、播种面积、技术水平等要素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龙宝 张艳虹 高叙文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三农"研究中的重大议题,而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粮食主产省份黑龙江的13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总体上来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产生积极影响,但高质素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同时,粮食资本投入、播种面积、技术水平等要素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白宏
人多地少,可开垦荒地不多,经济尚未充分发展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粮食的稳定供给不象发达国家那样简单。粮食稳定供给,即粮食安全问题,是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农业改革首先要保证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保证粮食安全供给,其次才是怎样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粮食安全往往可通过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这与他们面临的农业劳动力相对不足是相对应的。而在我国,农业劳动力已经严重过剩,简单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势必导致农业劳动力更加过剩,加剧现有隐性失业显性化的进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照顾农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游良志
利用1978-2015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与机械利用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在测算出机械与劳动力替代弹性的基础上分析弹性变化的原因,论证农业机械对劳动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与农业机械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两者对粮食产出的边际影响不显著。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农机具购置补贴不仅使农业机械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变强,而且显著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1978-2015年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阶段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范东君 朱有志
论文结合二元经济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运用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构建了一个现代产业与传统农业存在报酬差异的两部门模型来分析农业劳动力流动机制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两部门报酬差距拉大会引致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直接引起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抑制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引起耕地抛荒增加,进而影响粮食产量增加。要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关键在于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大对农民的投资,提升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报酬,缩小产业报酬差距,从根本上消除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的动因。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部分农村劳动力返回农村发展,以解决农村有效劳动力...
关键词:
产业报酬差异 农业劳动力流动 粮食生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东君 朱有志
农业劳动力流动会改变农业结构和影响土地利用率,对粮食生产的效率、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农业劳动力流出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使得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容易出现农业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农业劳动力流动 粮食生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成德宁 杨敏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3-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受教育程度提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并没有降低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农业劳动力的新变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劳动力转移 人口控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佳 李丰 何玉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党中央治理国政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了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因而,提高粮食的安全生产能力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99—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单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大量优质劳动力被转移到二三产业之中,与农业技术结合时并未有效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甚至还出现抑制生产的现象。为此政府应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农村科技教育素质水平、扎实推进粮食主产区的空间合作,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杨志海
本文利用1991—2016年27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在运用单元调查评估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各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此外,不同省份之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差异也较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状况整体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我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且这种关系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均较为稳定。3)工资性收入比重以及受灾率的增高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具有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则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敬 张阳艳
基于1980年到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我国粮食产量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持续的减少显著地增大了我国粮食的供需缺口,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存在着过度转移的现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通过减少种粮成本,降低种粮市场风险等政策,增加种粮收益,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减少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粮食生产量,减少我国粮食缺口。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转移 粮食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