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8)
- 2023(17547)
- 2022(14743)
- 2021(13361)
- 2020(11008)
- 2019(24757)
- 2018(24365)
- 2017(46929)
- 2016(25298)
- 2015(27695)
- 2014(27362)
- 2013(27612)
- 2012(26119)
- 2011(23775)
- 2010(24177)
- 2009(22845)
- 2008(22647)
- 2007(20528)
- 2006(18860)
- 2005(17266)
- 学科
- 济(134023)
- 经济(133878)
- 业(98393)
- 管理(80536)
- 企(79132)
- 企业(79132)
- 方法(50789)
- 农(48934)
- 数学(41828)
- 数学方法(41618)
- 业经(35363)
- 中国(33986)
- 农业(32926)
- 财(32546)
- 地方(30612)
- 制(23967)
- 学(21919)
- 务(21822)
- 财务(21803)
- 财务管理(21773)
- 贸(21757)
- 贸易(21739)
- 易(21019)
- 企业财务(20736)
- 技术(20592)
- 策(18483)
- 和(18298)
- 银(18034)
- 银行(17984)
- 环境(17923)
- 机构
- 学院(379132)
- 大学(372856)
- 济(172739)
- 经济(169798)
- 管理(147432)
- 研究(132283)
- 理学(126422)
- 理学院(125076)
- 管理学(123500)
- 管理学院(122805)
- 中国(103795)
- 农(79679)
- 科学(78857)
- 京(78300)
- 财(76084)
- 所(68300)
- 农业(61678)
- 研究所(61507)
- 业大(60555)
- 财经(60525)
- 中心(59978)
- 江(59021)
- 经(55036)
- 经济学(53635)
- 北京(49259)
- 经济学院(48265)
- 院(46401)
- 州(46198)
- 范(45713)
- 师范(45165)
- 基金
- 项目(246544)
- 科学(195340)
- 基金(181192)
- 研究(176799)
- 家(159093)
- 国家(157636)
- 科学基金(135207)
- 社会(118394)
- 社会科(112115)
- 社会科学(112083)
- 省(96991)
- 基金项目(96206)
- 自然(86058)
- 自然科(84121)
- 自然科学(84099)
- 自然科学基金(82671)
- 划(80362)
- 教育(77973)
- 资助(72774)
- 编号(69098)
- 发(58168)
- 重点(55182)
- 部(54823)
- 成果(54366)
- 创(53235)
- 业(49857)
- 国家社会(49846)
- 创新(49195)
- 课题(47343)
- 教育部(46748)
- 期刊
- 济(205231)
- 经济(205231)
- 研究(112275)
- 中国(78336)
- 农(78092)
- 学报(60324)
- 财(59177)
- 科学(57476)
- 管理(57142)
- 农业(52379)
- 大学(45873)
- 学学(44264)
- 融(40564)
- 金融(40564)
- 业经(36968)
- 经济研究(32055)
- 技术(31891)
- 财经(31583)
- 业(28024)
- 教育(27936)
- 经(27391)
- 问题(27345)
- 技术经济(22202)
- 世界(20916)
- 贸(20095)
- 商业(18998)
- 版(18197)
- 现代(17837)
- 经济问题(17805)
- 资源(17747)
共检索到584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俊 杨钢桥 胡贤辉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本文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所产生的影响。文中采用农户家庭主要农业劳动力年龄指标,并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仅为71.63%,效率损失严重;农户劳动力年龄的增加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形趋势;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低于以老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需要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其耕地利用效率;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劳动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单位耕地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不同,决定了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聪 刘黎明
揭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了解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响应状态,可以为实现耕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长沙市长沙县和固原市彭阳县为例,运用实物形态法和综合指标法相结合的方法核算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2001—2016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然后采用岭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6年,长沙县和彭阳县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而青浦区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值从大到小为长沙县、青浦区、彭阳县;②耕地利用集约度包括资本集约度和劳动集约度,不同地区资本集约度在变化趋势和平均值大小顺序等方面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基本一致,而劳动集约度均呈波动下降趋势;③不同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青浦区主要驱动因素为灌溉指数、农业政策和地均GDP,长沙县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均耕地面积、农业政策和地均GDP,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彭阳县主要驱动因素。不同地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其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瑜琦 李秀彬 朱会义 赵宇鸾
基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选择浙江、河南和四川3个处于不同经济区位和发展水平下的典型省份,系统分析了3个地区1980—2007年的耕地利用方式、集约度及其内部结构以及耕地产出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种植结构上,近年来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降幅次序为浙江>河南>四川,浙江蔬菜瓜果占地比例增加,而其他2省粮食作物仍占主导地位;劳动集约度持续下降,下降幅度浙江>河南>四川,到2007年形成劳动集约度水平与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呈反比的关系;机械投入表现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正比关系;但经济发达省份在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增产性投入方面未表现出显著优势,其增加幅度次序为河南>浙...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种植结构 劳动集约度 投入产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志海 李鹏 王雅鹏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路径与效应尚未厘清,而健康状况作为影响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重要因素,却很少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基于1 992户种植业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在考虑健康因素的前提下,分析了老龄化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化与健康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务农劳动力年龄越高,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耕地利用效率越低。此外,健康状况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对"中年户"与"老年户"具有显著影响,对"青年户"的影响却不显著。但是,上述结果并不意味着老龄化必然带来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下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自用工投入、资金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劳动、雇工、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土地净生产率更依赖于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苹果收入占比、土地流入、细碎化程度、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是否获得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决策者年医疗费用、家庭土地规模、自然灾害、村里是否有技术员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据此,应通过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关注农民健康与收益分配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向农民投资、强化补贴与灾害预警增强农户的土地利用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而农业劳动力年龄偏高可能是抑制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本文采用Logit模型考察了劳动力年龄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土地流转比率约为30%,且租入率与租出率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老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偏低,劳动力老龄化抑制土地流转;青年和中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增大,前者倾向于租出农地,而后者倾向于租入农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各年龄段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决定农地如何流转的根源。政策含义是,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降低老龄人口对农地的依赖程度;为非农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增强农地流转意愿;为农地租入家庭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增强农地租入意愿,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而农业劳动力年龄偏高可能是抑制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本文采用Logit模型考察了劳动力年龄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土地流转比率约为30%,且租入率与租出率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老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偏低,劳动力老龄化抑制土地流转;青年和中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增大,前者倾向于租出农地,而后者倾向于租入农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各年龄段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决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俊杰 任倩 余劲
在耕地不断减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保障农业产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阈值模型,基于粮食主产区鲁豫皖三省621个固定农户5年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仅直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还通过农业资本投入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即农业资本投入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0.286%;②农业资本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到农业劳动力年龄双重阈值效应的影响,阈值分别为47岁和70岁,农业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因此短期内对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应该持悲观态度,应提高农资利用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来看应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本喜 邓衡山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对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影响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变量是直接投入、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等;增加劳动投入和主要农资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提高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程度均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担心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农业危机的必要性不大,而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对农业的威胁更有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妇女在农村和农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正在逐步提高,这种趋势给农村和农业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应该运用完善农村女性教育体系,提高其文化素质;推广农业信息和科技服务,激发农村女性农业生产的潜力;对农村家庭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建立完善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等策略予以解决。
关键词:
劳动力女性化 农业经济 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於海美 徐梦洁 张琪 王丽娟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罗山县和江苏省海门市进行的农户调查,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户的土地经营行为,并采用交叉分析方法(cross tabu late)分析农户土地经营行为的特点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而从农户个体土地经营行为的角度探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重新审视土地对农户个体、农村以及全社会的作用,结合研究结论给出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农户 土地经营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芳 胡玲 梁秀芳
[目的]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和生计产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主要探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资源要素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为缓解农业老龄化危机、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基于2021年陕南秦巴山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二阶段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第一,陕南秦巴山区农户生计效率的规模效率最高,纯技术效率略低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最低。大部分农户生计活动呈现规模收益递减状态,生计产出的增长低于生计投入的增长;第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抑制了生计效率的提高,且在低收入水平家庭和户主低受教育程度家庭表现更为明显;第三,农业资金投入的增加能够缓冲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因此,要正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引导农户合理配置生计资源,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促进农户家庭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张宝文
基于陕、甘745个苹果户数据,利用DEA-Tobit模型,研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户生产效率偏低,仅为0.476,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不高,劳动投入多,现代生产要素作用有限;决策者年龄以50~54岁为阈值,与生产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关系,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生产效率。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应通过增强省力化技术研发与推广、推动土地流转、向农户投资、完善公共设施与金融支持等措施,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小平 王情 谷晓坤
以山东省和福建省为例,通过农户调查对两地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比较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探索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实施机制,为保障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结果显示,两个样本区农户居民点整治意愿都比较高,普遍对居住环境改善的期望较高,并且补偿方式上倾向于选择一次性货币补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在土地处理方式与安置方式上有不同的诉求:在土地处理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农户较为愿意将其土地全部征收,多数愿意转为镇民,反之,农户只较为愿意进行居民点整治,转为镇民的意愿较低;在安置方式方面,虽然都较为愿意选择就地集中改造建村或新建中心村,但是,经济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耕地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实证分析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困境与出路——来自四川省的实证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耕地地形的实证分析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种粮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以保护性耕作和优质种子为例
劳动力老龄化对竹林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河南省睢县为例
转移距离、服务外包与农地流转——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农户证据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农地转出决策变动——基于家庭承包耕地决策权代际转移的视角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成的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