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09)
2023(21441)
2022(18352)
2021(16956)
2020(14507)
2019(33096)
2018(32848)
2017(63042)
2016(34670)
2015(38644)
2014(38469)
2013(38221)
2012(35160)
2011(31636)
2010(31704)
2009(29606)
2008(29493)
2007(26702)
2006(23434)
2005(20583)
作者
(103760)
(86716)
(86154)
(82104)
(54806)
(41856)
(39058)
(34189)
(32681)
(30894)
(29377)
(29137)
(27541)
(27415)
(26972)
(26608)
(26502)
(25723)
(24932)
(24877)
(21881)
(21304)
(21075)
(19859)
(19573)
(19347)
(19343)
(19193)
(17597)
(17322)
学科
(141044)
经济(140880)
(114885)
管理(104280)
(95518)
企业(95518)
方法(65524)
数学(54889)
数学方法(54211)
(51438)
(40444)
业经(38043)
中国(35292)
农业(33834)
(30552)
(28051)
贸易(28041)
(27339)
(27335)
(27282)
财务(27258)
财务管理(27205)
地方(26673)
企业财务(25773)
理论(23730)
技术(23584)
(23066)
环境(20498)
(20447)
(20375)
机构
学院(500707)
大学(497457)
(199134)
管理(195145)
经济(194946)
理学(169037)
理学院(167160)
研究(165748)
管理学(164068)
管理学院(163190)
中国(125212)
科学(107258)
(105307)
(101458)
(90184)
(85504)
业大(83356)
农业(79348)
研究所(78113)
中心(76377)
(75387)
财经(72711)
(66202)
北京(65550)
(62930)
师范(62165)
(59997)
经济学(59733)
(59652)
经济学院(54201)
基金
项目(342061)
科学(266954)
基金(247752)
研究(241470)
(219054)
国家(217187)
科学基金(185183)
社会(151641)
社会科(143505)
社会科学(143463)
(135416)
基金项目(131843)
自然(123739)
自然科(120903)
自然科学(120863)
自然科学基金(118712)
(113428)
教育(110210)
资助(102185)
编号(97365)
成果(77550)
重点(76941)
(74131)
(73033)
(71535)
课题(66766)
创新(66580)
科研(66406)
计划(64262)
大学(62750)
期刊
(219468)
经济(219468)
研究(137512)
(96023)
中国(91206)
学报(88706)
科学(78180)
(71188)
管理(71070)
大学(66024)
农业(64696)
学学(63091)
教育(45789)
技术(42672)
(42593)
金融(42593)
业经(40312)
财经(35441)
(34270)
经济研究(33472)
(30455)
问题(29753)
(26655)
技术经济(25428)
科技(24589)
业大(23615)
理论(23224)
统计(22870)
商业(22652)
现代(22433)
共检索到725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星池  朱满德  刘超  
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当前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2003-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农业劳动力价格波动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效应。通过研究表明:从总效用来看,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促进了粮食种植而抑制了经济作物种植;不同农作物结构和区域对劳动力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呈现出区域间农业种植结构互补发展态势;除西部地区以外,农业机械推广运用会削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食生产的负向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农业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农业机械等现代科技对劳动的高效替代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竹平  洪炜杰  罗必良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结合全国9省(区)2323个样本农户数据,从距离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距离越远,家庭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出现,均能够强化农户种粮的行为倾向。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是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趋势,并将因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而进一步强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文章采用1981—2015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在分析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利用线性混合模型探究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1981年相比,2015年中国省域粮食作物、棉花种植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蔬菜、油料种植比例整体呈增长趋势;大豆种植比例在大多数省份呈下降趋势,少数省份呈上升趋势;在粮食作物内部,小麦种植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玉米则呈增长趋势,水稻种植比例在部分省份呈下降趋势。②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性。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大宗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及大型农产品集散区的经济作物(蔬菜)种植比例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有利于促进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蔬菜种植比例,但不利于传统粮棉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棉花种植比例。③除此之外,工业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农业补贴、化肥、灾害率均对作物种植比例的形成及变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茂霞  赵肖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卓  
产业结构优化过程通常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即不同产业部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并不相等。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使劳动资源向高生产率水平或高生产率增长的部门流动,会促进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加速经济的增长。在此背景下实证分析辽宁省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对以往改革政策进行经验总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本文在一个修正的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影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恩格尔效应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发挥了主要推动作用,鲍莫尔效应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产生了负向影响,资本深化效应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则逐渐经历了从负到正的转变。未来持续推动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需要在继续发挥恩格尔效应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努力提高农业部门资本深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率水平,以提高资本深化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对推动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贡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国敏  罗浩轩  
本文从劳动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了农业劳动力"空心化"概念。通过数据计算,发现中国实际的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呈现较为明显的"U"型特征,并高于1,说明劳动力出现了过度转移。实证分析也证明,农业劳动力出现"空心化"现象。农业比较利益低下是造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现有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农业补贴是造成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三大因素,同时也是"空心化"的根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桂峰  王丽红  
本文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趋势、原因及影响。研究表明,近五年,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农业劳动力供给减少,促使北京农业劳动力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提高了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北京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提供内在动力。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农业园区、企业以及大户的经营成本,引起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面对农业劳动力短缺引发的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问题,政府既要重视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和引导,还要深化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适时调整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引导和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孟阳  邓元杰  姚顺波  
基于198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并考虑到地区间的农业生产空间交流与依赖,本文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采用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GS3SLS)法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化肥施用强度与农业生态效率间的双向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区域空间交互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空间联立方程的运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变量间内生性问题,也能考虑到内生变量的潜在空间相关性。化肥施用强度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化肥施用强度的增加会导致农业生态效率的下降,由于时间滞后效应的存在,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化肥施用强度;农业生态效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投入分别存在显著的负向、正向交互影响,而化肥施用强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投入分别存在显著的正向、负向交互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投入则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交互影响;此外,空间交互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农业产出的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且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负外部性,为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环境约束下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197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 1978—2016年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波动中稳定上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显著;(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区间的间接溢出要大于地区内的直接溢出效应,长期来看,能够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其门槛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接近,在时间上大致表现出U型关系,通过门槛值的区间划分,各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显著的东中西部渐次递减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建议农业生产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地区间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结合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现状,加强地区间农业生产合作与交流,并与农业生态、粮食安全相协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弓秀云  秦富  
本文运用生产力经济学中总产出与投入要素理论,提出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的基本假说,即贫困农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可能为零或负值,非贫困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大于贫困户,高收入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大于低收入户。本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出四川省沐川县的贫困户、非贫困户、低收入户、高收入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分别为-2.39、0.41、0.27和0.57,验证了基本假说,最后提出改善农户贫困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闵锐  成越  马宇卿  黄炜虹  
文章选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2004—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从要素替代效应与产品替代效应视角,探讨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代表性主产省份湖南省农业种植结构的实质性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每增加1%,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相应提高0.364%、0.0578%;要素替代效应视角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稻谷、油菜影响都较显著,机械动力每增加1%,稻谷、油菜的种植比例分别提高0.136%、0.079%;产品替代效应视角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影响均显著为正。产品产值每增加1%,稻谷、油菜的种植比例提高0.498%、0.08314%。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功  郑敬刚  
对比分析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显示了城市群中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变动之间未能协调互动以及城市群中九个城市协调互动程度的差异,揭示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因素造成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难。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服务业发展,创新构建制度体系,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虎  朱礼才  
农业专业化集聚是我国农业区域发展的未来趋势。基于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的宏观视角,运用2009—2016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了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使用基尼系数构建了农业集聚的专业化指数,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发现我国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Moran’s I散点图反映出我国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均表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集聚态势,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集聚态势逐渐显著;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方法,就农业专业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农业专业化促进本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且对相邻省份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谭昶  
[目的] 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 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邻接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