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5)
2023(12127)
2022(9957)
2021(9078)
2020(7772)
2019(17059)
2018(16991)
2017(32756)
2016(18081)
2015(19351)
2014(19002)
2013(19166)
2012(17583)
2011(15533)
2010(15721)
2009(14799)
2008(14908)
2007(13667)
2006(12133)
2005(10760)
作者
(54164)
(45536)
(45373)
(42535)
(28365)
(22099)
(20083)
(17953)
(17114)
(16103)
(15711)
(15051)
(14416)
(14411)
(14114)
(13690)
(13570)
(13298)
(13088)
(12987)
(11660)
(11248)
(11021)
(10416)
(10392)
(10169)
(10092)
(10059)
(9094)
(9083)
学科
(87592)
(80567)
经济(80470)
(70327)
企业(70327)
管理(61372)
(46609)
方法(35124)
农业(30493)
业经(29635)
数学(27505)
数学方法(27377)
(25526)
中国(18892)
(18885)
财务(18880)
财务管理(18864)
企业财务(17928)
(17006)
技术(16694)
(15417)
贸易(15412)
(15061)
(14916)
(13757)
(13629)
(13582)
地方(12859)
(12841)
理论(11492)
机构
学院(265748)
大学(256457)
(116241)
经济(114488)
管理(106696)
理学(93296)
理学院(92377)
管理学(91165)
管理学院(90707)
研究(85904)
(68928)
中国(68550)
科学(54785)
农业(53562)
(52451)
(49815)
业大(49646)
(44850)
研究所(40950)
(40880)
财经(40535)
中心(39859)
(37028)
经济学(35090)
农业大学(33667)
经济管理(32255)
经济学院(32055)
北京(31780)
(31009)
(30399)
基金
项目(181647)
科学(144051)
基金(135058)
研究(125758)
(120076)
国家(118923)
科学基金(102416)
社会(84241)
社会科(79667)
社会科学(79643)
基金项目(72919)
(72748)
自然(68073)
自然科(66568)
自然科学(66544)
自然科学基金(65455)
(59391)
教育(54348)
资助(53606)
编号(48609)
(43274)
(40675)
重点(40579)
(40030)
(39858)
创新(37336)
(37218)
国家社会(35436)
成果(35273)
科研(35229)
期刊
(131995)
经济(131995)
(69908)
研究(67428)
中国(47472)
学报(47217)
农业(46984)
科学(44009)
(39532)
管理(39438)
大学(35695)
学学(35184)
业经(29355)
(24928)
(24576)
金融(24576)
技术(20639)
财经(20131)
经济研究(19443)
问题(18436)
(17435)
技术经济(15457)
(15018)
世界(14573)
农村(14067)
(14067)
业大(13896)
商业(13838)
农业经济(13714)
科技(13112)
共检索到383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文章采用1981—2015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在分析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利用线性混合模型探究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1981年相比,2015年中国省域粮食作物、棉花种植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蔬菜、油料种植比例整体呈增长趋势;大豆种植比例在大多数省份呈下降趋势,少数省份呈上升趋势;在粮食作物内部,小麦种植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玉米则呈增长趋势,水稻种植比例在部分省份呈下降趋势。②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性。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大宗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及大型农产品集散区的经济作物(蔬菜)种植比例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有利于促进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蔬菜种植比例,但不利于传统粮棉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棉花种植比例。③除此之外,工业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农业补贴、化肥、灾害率均对作物种植比例的形成及变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利用1981—2015年29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全国及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粮食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均对粮食及棉花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蔬菜及油料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水稻和小麦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非农转移促进了小麦种植比例增加,减少了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在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中,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不同区域作物种植比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对3个分区的蔬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动持平区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3个分区的蔬菜、油料作物及小麦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和流动持平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流入区水稻生产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布局的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健  李谷成  李欠男  
基于1998—2014年7种主要农作物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成本每上涨1倍,稻谷、小麦播种面积比例分别降低8.1%和8.0%,玉米、蔬菜、油料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提高8.0%、6.3%和2.3%;农机对劳动力的替代提升了玉米和稻谷等易于机械种植品种的播种比例,农机总动力每增加1%,玉米和稻谷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提高0.34%和0.17%;地区非农经济比例通过对农作物的产品替代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对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米巧   杜逍颖   贾娟娟  
本文以棉花生产为例,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2021年中国22个棉花主产省份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及农业人力资本存量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整体来说,农业劳动力从业人员比例和农业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能够促进棉花总产量增加,而现阶段的土地流向不利于棉花总产量的提高。(2)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花主产区来看,无论是增加两个区域的农业人力资本存量和农业劳动力比例、还是提高土地流转率都将提升棉花总产量。(3)西北内陆地区在制定增加棉花总产量的政策时,需同时考虑现阶段低技能农业劳动力过剩及土地流向问题。根据以上结论,建议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新型经营主体承包率,降低撂荒可能性,并加强西北内陆地区农业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新质农业劳动力水平,解决低技能劳动力过剩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竹平  洪炜杰  罗必良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结合全国9省(区)2323个样本农户数据,从距离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距离越远,家庭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出现,均能够强化农户种粮的行为倾向。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是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趋势,并将因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而进一步强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星池  朱满德  刘超  
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当前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2003-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农业劳动力价格波动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效应。通过研究表明:从总效用来看,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促进了粮食种植而抑制了经济作物种植;不同农作物结构和区域对劳动力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呈现出区域间农业种植结构互补发展态势;除西部地区以外,农业机械推广运用会削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食生产的负向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农业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农业机械等现代科技对劳动的高效替代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大燕  朱晶  
本文通过建立Nerlove模型,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等六种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结果表明,上期供应和上期自身价格是影响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主要因素,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供应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品种、地区及时间跨度而异;大部分农作物在主产区的生产短期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如全国总体显著,粮食作物短期供应弹性小于经济作物。在上期供应、作物自身上期价格等因素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的长期供给表现出更大的弹性,而稻谷、大豆和棉花的长期供应弹性较低。不同作物的供应弹性差异从供应反应的视角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提供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正佳   迟亮   杨海成   沈辰  
[目的]梳理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特征,发现归纳种植结构演化规律。[方法]基于2000—2021年黄淮海地区市级层面播种面积数据,综合运用描述统计、丰富度指数、空间相关性检验等方法,总结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规律,并分析原因。[结果](1)黄淮海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先减后增再减,空间上“北减南增”,品种上“粮增经减”。(2)近年来,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表现出较显著集聚特征,各地小麦种植占比普遍提高,玉米种植向北部集聚,水稻种植集中在安徽、江苏北部,油料种植向山东半岛、河南及河北东北部集聚。棉花、豆类、薯类种植明显萎缩,蔬菜种植布局相对稳定。(3)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可分为19种类型,类型丰富度指数先增后减、总体下降。(4)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频繁明显。近年来种植结构类型趋于收敛、空间上逐步集聚。目前,主要分为小麦主导型、小麦—玉米组合型、玉米主导型3种,由南向北呈带状分布。(5)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存在空间集聚效应,集聚以高高(H-H)集聚、低低(L-L)集聚为主。[结论]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受经济、政策、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城镇化进程对种植结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作物种植总体向资源条件更优、生产竞争力较强、品质特色优质的区域集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刘念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琼  吴文斌  宋茜  余强毅  杨鹏  唐华俊  
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对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概括了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理论基础,归类了近10年间不同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技术方法,重点评述了不同技术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情况,讨论和展望了未来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的发展方向。当前,光谱特征、时相特征和空间特征是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三大理论基础。基于单一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操作简单,但往往难以获取种植结构"最佳识别期"的遥感影像;基于多时序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季相节律特征,成为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主流方法。在基于多时序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中,多特征参量法较单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前程  王月甜  迟文峰  秦良  
【目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表征了区域农作物的面积组成和空间布局状况。深入解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遥感数据、地面调查和模型模拟等方法,获取了2015—2020年内蒙古黑土区主要作物种植情况及结构特征数据,利用丰富度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解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和熵值法量化了影响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主导因素。【结果】(1)2015—2020年,内蒙古黑土区农作物种植类型以玉米、大豆、小麦为主,水稻、马铃薯及其他农作物占比较小。其中,玉米种植比例最大,各年占比均在50%以上。研究时段内,玉米和大豆种植比例均呈逐年增加态势,而小麦种植比例呈下降趋势。(2)研究区种植结构类型较为丰富,2020年丰富度指数达66.67%。近半数旗县以单一玉米型种植为主,组合型种植结构的旗县较少。(3)生产价格指数和降水是影响种植结构的主导因素,权重分别为0.457和0.350;气温、地形因素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影响较小。【结论】粮食价格和种植收益直接影响了农户的种植意愿。因此,借助种植补贴等政策措施提高种植收益进而激发农户种植意愿,可能是内蒙古黑土区实现“减玉米增大豆”种植结构调整及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有效手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进  钟甫宁  陈志钢  彭超  
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且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它们是否会显著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种植结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省级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蔬菜作物种植比例促进幅度较大。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小麦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玉米种植比例有正向影响。微观农户层面的实证结果与宏观结果保持一致,凸显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在农户家庭人口结构方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实证结果都表明老年劳动力比例对粮食生产无显著影响,而女性劳动力比例高对粮食种植比例有负面影...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茂霞  赵肖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扬  李涵  赵正豪  
[目的]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进  陈志钢  
本文利用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和老龄化对土地租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户土地租入和土地租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劳动力价格上涨会促进农户土地租赁。在劳动力老龄化方面,无论是基于总体样本分析,还是将总体样本分为土地租入样本和土地租出样本,或者分为平原地区样本和山岭地区样本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结果都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并不构成显著影响。另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是否会促进或者减弱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影响?通过分析它们两者的共同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并没有对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产生共同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