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31)
- 2023(19456)
- 2022(15982)
- 2021(14646)
- 2020(12641)
- 2019(28389)
- 2018(28175)
- 2017(54030)
- 2016(29814)
- 2015(33252)
- 2014(33121)
- 2013(32931)
- 2012(30250)
- 2011(26899)
- 2010(26919)
- 2009(25442)
- 2008(25488)
- 2007(23154)
- 2006(20397)
- 2005(18046)
- 学科
- 济(127683)
- 经济(127530)
- 业(107554)
- 管理(92718)
- 企(88579)
- 企业(88579)
- 方法(59752)
- 数学(50082)
- 农(50039)
- 数学方法(49522)
- 财(36870)
- 业经(36146)
- 农业(33059)
- 中国(32317)
- 务(25458)
- 财务(25405)
- 财务管理(25360)
- 制(24703)
- 学(24240)
- 企业财务(24095)
- 地方(23981)
- 贸(23657)
- 贸易(23649)
- 易(22995)
- 技术(21712)
- 理论(20207)
- 和(20098)
- 策(19118)
- 划(18689)
- 银(18252)
- 机构
- 学院(435773)
- 大学(430585)
- 济(178601)
- 经济(175106)
- 管理(170090)
- 理学(147369)
- 理学院(145823)
- 管理学(143266)
- 管理学院(142487)
- 研究(141469)
- 中国(108851)
- 农(90982)
- 科学(89902)
- 京(89110)
- 财(81109)
- 所(72990)
- 业大(71901)
- 农业(71051)
- 江(67382)
- 中心(66752)
- 研究所(66456)
- 财经(65422)
- 经(59516)
- 经济学(54550)
- 北京(54520)
- 范(53560)
- 师范(52870)
- 州(52609)
- 院(49949)
- 经济学院(49554)
- 基金
- 项目(294294)
- 科学(231849)
- 基金(215029)
- 研究(208029)
- 家(189367)
- 国家(187722)
- 科学基金(161185)
- 社会(133933)
- 社会科(126732)
- 社会科学(126694)
- 省(118002)
- 基金项目(114236)
- 自然(106617)
- 自然科(104251)
- 自然科学(104215)
- 自然科学基金(102408)
- 划(97923)
- 教育(95227)
- 资助(87519)
- 编号(82587)
- 重点(66371)
- 成果(65293)
- 部(64521)
- 发(63544)
- 创(62668)
- 创新(58197)
- 科研(57188)
- 课题(56834)
- 业(56483)
- 国家社会(55397)
- 期刊
- 济(198596)
- 经济(198596)
- 研究(117043)
- 农(87845)
- 中国(80626)
- 学报(74324)
- 科学(67469)
- 财(65051)
- 管理(63061)
- 农业(59182)
- 大学(55952)
- 学学(53708)
- 融(40304)
- 金融(40304)
- 技术(37978)
- 业经(37850)
- 教育(35882)
- 财经(32613)
- 业(31860)
- 经济研究(30004)
- 经(27965)
- 问题(27279)
- 版(23645)
- 技术经济(23068)
- 统计(21117)
- 商业(20378)
- 世界(20326)
- 科技(20265)
- 策(19800)
- 贸(19536)
共检索到634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调队2003—2006年的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对辽宁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辽宁省的农业劳动力已表现出"老龄化"现象,而且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总体上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不能长期建立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基础之上,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必须找到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农业生产 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调队2003~2006年4年的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对辽宁省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首先,辽宁省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且不同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现象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次,农业劳动力"女性化"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以女性劳动力为主的农户与"男女同耕"的农户相比,后者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这说明,从中国农业的长期发展来看,"男女同耕"的家庭农场应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女性化 农业生产 辽宁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3~2008年的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对辽宁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进行了测定,并就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辽宁省的农业劳动力已表现出老龄化现象,而且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流动正改变着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是农业劳动力趋于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无疑加剧了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趋势。应积极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并努力改变现行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式。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劳动力流动 辽宁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平原地区,由于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替代劳动力现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娜 张莉琴
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致使农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以200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8.42%;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较低,老龄农户不仅主要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低于非老龄农户,而且耕种面积以及其他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也均低于非老龄户,这说明农业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雯 田旭 王善高
为厘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小麦生产的关系,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调研数据,从生产方式(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效率2个方面考察了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了小麦机械要素的投入,且对丘陵山地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平原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丘陵与山地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应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机械对劳动的替代程度以及机械作业效率,加大农业机械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同时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卓
产业结构优化过程通常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即不同产业部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并不相等。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使劳动资源向高生产率水平或高生产率增长的部门流动,会促进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加速经济的增长。在此背景下实证分析辽宁省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对以往改革政策进行经验总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本喜 邓衡山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对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影响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变量是直接投入、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等;增加劳动投入和主要农资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提高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程度均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担心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农业危机的必要性不大,而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对农业的威胁更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芳 胡玲 梁秀芳
[目的]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和生计产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主要探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资源要素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为缓解农业老龄化危机、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基于2021年陕南秦巴山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二阶段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第一,陕南秦巴山区农户生计效率的规模效率最高,纯技术效率略低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最低。大部分农户生计活动呈现规模收益递减状态,生计产出的增长低于生计投入的增长;第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抑制了生计效率的提高,且在低收入水平家庭和户主低受教育程度家庭表现更为明显;第三,农业资金投入的增加能够缓冲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因此,要正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引导农户合理配置生计资源,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促进农户家庭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岐楠 张崇尚 仇焕广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冲击,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被认为是实现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现实路径。关于老龄化是否会增加外包需求,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并且存在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到兼业化的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往往与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导致老龄化对于外包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偏误。本文引入非农劳动力是否住家这一重要变量,剥离出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仅评估老龄化对于外包的边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外包的影响在不同的环节存在差异,在低劳动强度环节,老龄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兼业化 生产环节外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岐楠 张崇尚 仇焕广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冲击,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被认为是实现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现实路径。关于老龄化是否会增加外包需求,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并且存在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到兼业化的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往往与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导致老龄化对于外包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偏误。本文引入非农劳动力是否住家这一重要变量,剥离出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仅评估老龄化对于外包的边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外包的影响在不同的环节存在差异,在低劳动强度环节,老龄化非但不会增加外包,反而显著降低了外包概率;在高劳动强度环节恰好相反,老龄化显著增加了外包概率。此外,在农业劳动力年龄相同的条件下,相比于非农劳动力住家的家庭,非农劳动力不住家的家庭外包概率更高。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兼业化 生产环节外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张宝文
基于陕、甘745个苹果户数据,利用DEA-Tobit模型,研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户生产效率偏低,仅为0.476,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不高,劳动投入多,现代生产要素作用有限;决策者年龄以50~54岁为阈值,与生产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关系,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生产效率。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应通过增强省力化技术研发与推广、推动土地流转、向农户投资、完善公共设施与金融支持等措施,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华 欧阳萍 李光跃 唐瑕苓
目前,四川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本文阐述了四川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日趋明显的现状,重点剖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后果与成因,提出要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来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困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老龄化 职业农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