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15)
2023(20950)
2022(17748)
2021(16554)
2020(13844)
2019(31801)
2018(31340)
2017(60495)
2016(32367)
2015(36356)
2014(36111)
2013(35870)
2012(32955)
2011(29645)
2010(29663)
2009(27921)
2008(27718)
2007(24571)
2006(21904)
2005(19598)
作者
(91511)
(76534)
(75833)
(72410)
(48614)
(36421)
(34351)
(29814)
(28945)
(27352)
(25891)
(25761)
(24242)
(24079)
(23584)
(23415)
(22606)
(22290)
(21991)
(21805)
(18948)
(18760)
(18534)
(17588)
(17103)
(17059)
(16816)
(16770)
(15354)
(15171)
学科
(140186)
经济(140026)
(114757)
管理(103466)
(95121)
企业(95121)
方法(63264)
(52946)
数学(52740)
数学方法(52126)
(42645)
业经(38660)
中国(37674)
农业(35136)
(28446)
(26987)
财务(26910)
(26893)
贸易(26882)
财务管理(26865)
(26160)
企业财务(25486)
地方(25398)
(24696)
理论(23539)
(23074)
技术(22802)
(22544)
(21131)
银行(21091)
机构
学院(469532)
大学(466309)
(200247)
经济(196343)
管理(190357)
理学(164487)
理学院(162855)
管理学(160349)
管理学院(159487)
研究(153030)
中国(120273)
(97932)
(93045)
科学(89653)
(79451)
(75001)
财经(74085)
中心(70259)
(69086)
研究所(67663)
(67625)
业大(67358)
北京(61896)
农业(60746)
经济学(60705)
(59243)
师范(58800)
(55210)
(54992)
经济学院(54783)
基金
项目(311390)
科学(247791)
研究(232199)
基金(228963)
(196999)
国家(195267)
科学基金(170180)
社会(150254)
社会科(142320)
社会科学(142283)
基金项目(120157)
(119342)
自然(108167)
教育(105693)
自然科(105692)
自然科学(105669)
自然科学基金(103827)
(99511)
编号(94902)
资助(94451)
成果(76673)
(70078)
重点(68530)
(66310)
(65274)
课题(64040)
国家社会(62424)
教育部(60882)
创新(60534)
人文(59927)
期刊
(224598)
经济(224598)
研究(140365)
中国(86688)
(77539)
(72988)
管理(71894)
学报(66793)
科学(64966)
大学(53020)
农业(52721)
学学(50210)
教育(46091)
(45425)
金融(45425)
技术(41196)
业经(40359)
财经(36759)
经济研究(35223)
(31593)
问题(29570)
(27295)
技术经济(24375)
(23348)
世界(22347)
(22066)
统计(22050)
现代(21781)
商业(21660)
理论(21450)
共检索到697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愿  李娜  刘志铭  
统购统销政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城乡差距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借鉴Knight(1995)的两部门价格剪刀差模型,分析了统购统销政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利用1953-198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无论是以粮食收购率和粮食的跨省调拨还是以粮食超购率来度量,统购统销政策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计划经济时期的效应最大,而改革开放后的效应整体上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且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统购统销政策通过提高城市居民消费,降低农村人口消费,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统购统销政策的本质是政府汲取农业剩余以补贴城市和工业部门发展,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愿  李娜  刘志铭  
统购统销政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城乡差距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借鉴Knight(1995)的两部门价格剪刀差模型,分析了统购统销政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利用1953-198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无论是以粮食收购率和粮食的跨省调拨还是以粮食超购率来度量,统购统销政策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计划经济时期的效应最大,而改革开放后的效应整体上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且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统购统销政策通过提高城市居民消费,降低农村人口消费,从而扩大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陆云航  
对于我国集体化农业经济绩效的解释,主流文献的结论是“工分制”导致对劳动投入缺乏有效的激励。通过对一份浙东沿海某生产队社员分配分户方案的研究,作者发现,政府通过统购统销制度将集体化农业内部的剩余粮食都收购了之后,已很难在集体化农业内部对劳动投入形成有效的激励。作者以粮食生产为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国家粮食征购的比率对集体农业的粮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又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统购统销制度对集体化农业经济绩效的负面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玉国华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三部门模型,揭示了农村信贷投入通过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基于此,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定量检验了中国2009—2017年31个省份农村信贷投入、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效应关系。研究表明:(1)理论上,增加农村信贷投入能够减少城乡技术水平差异,并通过劳动力转移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加大农村信贷投入能够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3)农村信贷投入基于劳动力转移这一中介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尝试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贷投向、劳动力优化配置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飞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区域中心转移造成传统农业地区出现农村经济"边缘化"和农村人口"空巢化"的危机,因此文章利用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域2000~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eSDA空间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动态DOlS回归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城乡差距、城镇化对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力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以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为例,受空间近邻效应的影响,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格局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其地域差距在逐步扩大;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心-外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德余  
无论从粮食总产量的绝对规模来看,还是从粮食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来看,1966—1976年间的粮食产量增长绩效仍然十分突出。不过,在1966—1976年间,粮食生产与流通系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了1958年"大跃进"之后的错误,而也有一些错误则是新出现的问题。其中,粮食政策领域犯的"旧错误"主要表现在打击责任田、关闭粮食交易市场、高征购的冒进主义抬头等。粮食政策出现的新问题则是以粮为纲带来的多种经营萎缩的后果、粮食储备制度引起的未曾预料的后果以及粮食亏损补贴压力的迅速增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彩祥  
本文利用1978-2005年的省级数据来论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实证模型中我们还考察了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影响的其他控制变量,其中尤以城市导向的财政政策为主,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导向的财政政策不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传义  
我国改革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对农村居民减贫、增加非农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增加资金向农村的流动和促进农村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没有缩小,而是继续扩大。本文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磊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观点,本文在专用要素模型分析框架下将国际外包的经济效应分解为产出技术效应和成本技术效应,对外包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与中间品贸易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中间品贸易进口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则是导致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缩小城乡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应该成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长期着力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立平  王翠萍  
本文依据发展经济学理论,采用中国2006—2015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引入极值边界分析(EBA)模型实证检验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以期得出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规律性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乡村人口数量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而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中部地区政府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而城镇化率和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因素,而政府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因素;就全国范围而言,政策性因素是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因素。基于以上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世军  周勤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明显扩大。本文通过构建城乡收入差距两部门测度模型和回归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期以来的中国城市偏向政策逐渐改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向非劳动收入和劳动收入偏移。其结果造成城乡居民在非劳动收入上尤其是在转移性收入上的差距扩大趋势更为明显,并直接导致了21世纪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明显扩大。而城镇化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减弱以及城乡经济悬殊造成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明显扩大,从侧面反映出政策偏向的弊端凸显。改变这种城市偏向政策,实现务工农民市民化待遇迫在眉睫。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莹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业部门的转移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国同时存在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与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相关年度投入产出表等统计数据,采用两地区三部门和四地区三部门的CGE模型形式,通过设置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拟方案分别讨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以及地区间的转移对中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间的转移,一方面会促进落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在建国前期市场史的研究中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在卓有成效地利用市场的同时 ,为什么又很快取消了主要商品的市场 ?无法从以往的解释中看出这一变化机制的清晰轮廓。本文以粮食类和花纱布两类商品为典型 ,从市场运行及其成本的层面上 ,探讨了这一时期国内商品市场的变迁。本文认为 ,建国前期国内市场上存在着的两种性质的价格 ,即市价与牌价 ,其相互关系与变动是这一时期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个特殊形式。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了这一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最终导致市场萎缩关闭的 ,除了其他种种因素之外 ,也还有市场本身的因素。市价与牌价并行这种价格运行机制本身是一种高成本的机制。而这个时期各个利益群体的存在及其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蕾   钟金盛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农村创业视角,从理论层次上分析数字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降斥效应和增收效应,从实证结果看,数字金融通过促进农村创业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农村创业水平的中介效应不同,中部地区效果大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不存在中介效应;农村创业水平较高区域,数字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更大。中国要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数字金融发展覆盖区域,分地区多举措加大数字金融对农村地区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