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5)
- 2023(9366)
- 2022(7711)
- 2021(7078)
- 2020(6010)
- 2019(13355)
- 2018(13336)
- 2017(25789)
- 2016(14131)
- 2015(15946)
- 2014(16159)
- 2013(15970)
- 2012(14572)
- 2011(12791)
- 2010(13381)
- 2009(12750)
- 2008(13178)
- 2007(12484)
- 2006(11395)
- 2005(10540)
- 学科
- 业(83413)
- 企(66756)
- 企业(66756)
- 济(61185)
- 经济(61084)
- 管理(56038)
- 农(44851)
- 农业(29938)
- 业经(27725)
- 财(24431)
- 方法(22875)
- 务(19148)
- 财务(19125)
- 财务管理(19093)
- 企业财务(18087)
- 中国(16693)
- 制(16514)
- 技术(15493)
- 数学(15225)
- 数学方法(15042)
- 策(14299)
- 理论(12889)
- 体(12757)
- 划(11974)
- 和(11618)
- 贸(11265)
- 贸易(11257)
- 易(10972)
- 企业经济(10692)
- 经营(10447)
- 机构
- 学院(210619)
- 大学(197899)
- 济(90573)
- 经济(88783)
- 管理(86424)
- 理学(73082)
- 理学院(72509)
- 管理学(71664)
- 管理学院(71291)
- 研究(60692)
- 中国(53619)
- 农(46481)
- 财(43668)
- 京(40594)
- 江(36072)
- 农业(34755)
- 财经(33582)
- 科学(33426)
- 业大(32113)
- 所(30383)
- 中心(30131)
- 经(30093)
- 州(28268)
- 研究所(26264)
- 经济管理(26061)
- 经济学(25615)
- 北京(25295)
- 范(23906)
- 商学(23855)
- 师范(23755)
- 基金
- 项目(124072)
- 研究(99062)
- 科学(99011)
- 基金(88719)
- 家(73697)
- 国家(72749)
- 科学基金(64875)
- 社会(64148)
- 社会科(60255)
- 社会科学(60238)
- 省(52104)
- 基金项目(47230)
- 教育(44052)
- 编号(43581)
- 划(39748)
- 自然(39034)
- 自然科(38135)
- 自然科学(38129)
- 自然科学基金(37507)
- 资助(35024)
- 成果(34274)
- 业(32614)
- 创(28944)
- 课题(28371)
- 发(27896)
- 部(27508)
- 农(27292)
- 制(27266)
- 性(26909)
- 重点(26471)
- 期刊
- 济(118668)
- 经济(118668)
- 研究(62026)
- 农(51251)
- 中国(46798)
- 财(38552)
- 管理(34497)
- 农业(34124)
- 业经(27330)
- 科学(25609)
- 学报(24194)
- 融(23922)
- 金融(23922)
- 技术(21160)
- 教育(20647)
- 大学(20443)
- 学学(19482)
- 业(17404)
- 财经(16896)
- 问题(16031)
- 经济研究(15403)
- 经(14654)
- 农村(14340)
- 村(14340)
- 农业经济(13962)
- 技术经济(13104)
- 财会(12599)
- 世界(12291)
- 经济问题(11431)
- 现代(11325)
共检索到334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熙保
农业剩余劳动的传统定义为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为这一定义建立在技术停滞的基础上,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是不继进步的。农业剩余劳动新的判别标准可以表述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者人均耕地长期呈下降趋势时,则该国存在农业剩余劳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崇台
The dual-structural unlimited-labor-upply pattcrn of Dcvclopmcnt Economics is an important Yhcoretical basis to analyze the surplus labor in agriculture. It is a fact for long period that China's ur ban and rural opposition exists and the dual structure has not been remoulded,rathcr,some meas...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人达
一、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一)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江西省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由于受到五、六十年代两次高出生率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一直以非常高的速度增长。1952年,农村人口为1483.8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9.6%。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文富
如果说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 ,是中国农业 ,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最大困惑的话 ,那么经济社会结构的二元化所引致的农业劳动力剩余的无极限增长 ,则是中国农业的最大特色和困难 ,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的本质特征和要害之所在。因此 ,必须采取多元化战略来全方位分流 ,并着重从农业内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链等方面拓展发展机会 ,扩大就业途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纪国义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难点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要想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首先必须明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然后找出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农业 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盛泽中 韩东娥
在对山西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山西剩余劳动力转移慢、与一些省份相比差距大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镇建设、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山西 农业剩余劳动力 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升军
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区域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应主要通过发展非农产业向发达地区和城市转移。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辉 刘日星 马靖芳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非农产业较高收入的吸引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为什么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以及如何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建设等问题作出分析,认为走城镇化道路是吸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战略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华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能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所以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善,城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多局限性。因此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慧芳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云南的特殊省情以及有组织有领导的转移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拟就进一步推进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道中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经济学概念 ,本文重点研究了流动问题。流动是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机制。因此 ,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农业人才流失问题 ,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和矛盾问题 ,只能通过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来解决。
关键词:
流动 转移 劳动力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国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冰
1986年,特别是1987年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速度明显放缓,且有部分省区农业劳动力出现逆向转移。这种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转移趋势 根据部分省份调查,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面临着严峻的局面。1987年,由非农产业回返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已占当年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劳动力数量的10%。这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