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51)
- 2023(16147)
- 2022(13585)
- 2021(12733)
- 2020(10946)
- 2019(25044)
- 2018(24982)
- 2017(48283)
- 2016(26278)
- 2015(29664)
- 2014(29970)
- 2013(29623)
- 2012(27378)
- 2011(24336)
- 2010(24596)
- 2009(23076)
- 2008(23195)
- 2007(21339)
- 2006(18832)
- 2005(16942)
- 学科
- 济(113471)
- 经济(113334)
- 业(102048)
- 管理(85329)
- 企(83273)
- 企业(83273)
- 方法(51228)
- 农(49481)
- 数学(42036)
- 数学方法(41471)
- 财(35325)
- 业经(33497)
- 农业(32694)
- 中国(28358)
- 务(24838)
- 财务(24780)
- 财务管理(24727)
- 制(23949)
- 地方(23485)
- 企业财务(23442)
- 贸(20500)
- 贸易(20490)
- 技术(20252)
- 易(19882)
- 理论(19238)
- 学(19098)
- 和(18785)
- 策(17888)
- 划(17268)
- 体(16888)
- 机构
- 学院(381053)
- 大学(371579)
- 济(157277)
- 经济(153917)
- 管理(151716)
- 理学(129729)
- 理学院(128413)
- 管理学(126265)
- 管理学院(125550)
- 研究(118650)
- 中国(95401)
- 京(77412)
- 财(73763)
- 农(73233)
- 科学(72656)
- 江(61304)
- 所(60191)
- 业大(58385)
- 中心(58320)
- 财经(57998)
- 农业(56302)
- 研究所(53847)
- 经(52362)
- 州(48592)
- 北京(48096)
- 范(47184)
- 经济学(46854)
- 师范(46752)
- 省(42631)
- 经济学院(42510)
- 基金
- 项目(246848)
- 科学(194955)
- 研究(182443)
- 基金(178183)
- 家(153142)
- 国家(151690)
- 科学基金(132247)
- 社会(115695)
- 社会科(109311)
- 社会科学(109278)
- 省(100724)
- 基金项目(95042)
- 自然(85682)
- 自然科(83683)
- 自然科学(83659)
- 教育(83590)
- 自然科学基金(82184)
- 划(81530)
- 编号(75826)
- 资助(72634)
- 成果(59672)
- 重点(54713)
- 部(54286)
- 发(53817)
- 创(53058)
- 课题(51409)
- 创新(49028)
- 业(47669)
- 科研(47414)
- 国家社会(46754)
- 期刊
- 济(184086)
- 经济(184086)
- 研究(107329)
- 中国(75984)
- 农(72115)
- 财(61718)
- 管理(56722)
- 学报(55014)
- 科学(52329)
- 农业(48540)
- 大学(42741)
- 学学(40617)
- 融(37368)
- 金融(37368)
- 技术(36659)
- 业经(36049)
- 教育(35799)
- 财经(28768)
- 经济研究(26147)
- 业(25834)
- 问题(25389)
- 经(24750)
- 技术经济(21126)
- 版(19332)
- 统计(18894)
- 财会(18773)
- 商业(18045)
- 资源(17954)
- 现代(17782)
- 世界(17744)
共检索到574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小侠
以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佛光乡、岳滩镇、庞村镇等4个乡镇的210户农民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对偃师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流转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偃师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流转过程中存在农民自身素质问题、组织管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民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流转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加大劳务输出的组织力度、健全农村劳动力的社会服务体系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
河南省偃师市 农业剩余劳动力 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时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就此问题对河南省A市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员对转移培训的满意度整体偏低,转移培训存在针对性不强、体系不完善、学院参与热情低和评估机制缺失等问题,从市场需求出发,提出了改进策略:理顺体制,保障培训高效开展;针对需求,积极优化培训体系;改善条件,激发培训学员热情;统筹兼顾,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关键词:
河南A市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培训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时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就此问题对河南省A市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员对转移培训的满意度整体偏低,转移培训存在针对性不强、体系不完善、学院参与热情低和评估机制缺失等问题,从市场需求出发,提出了改进策略:理顺体制,保障培训高效开展;针对需求,积极优化培训体系;改善条件,激发培训学员热情;统筹兼顾,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关键词:
河南A市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培训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盛泽中 韩东娥
在对山西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山西剩余劳动力转移慢、与一些省份相比差距大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镇建设、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山西 农业剩余劳动力 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升军
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区域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应主要通过发展非农产业向发达地区和城市转移。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翠红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产业转移、区域转移和身份转换三种形式,文中所用的转移主要指前两种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能有效地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本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我省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对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挑战,从长期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促进我省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因而应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工作,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回流 城乡协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莎莉 丁福云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 ,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其成因不同 ,转移模式也就不同。因此 ,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成因 ,对于选择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赖明勇 彭冲 王腊芳 肖皓
本文基于1978—2008年湖南省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数据,从总量生产函数入手,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了湖南省31年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农村劳动力从低边际生产率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具备高边际生产率的现代非农业部门引致的资源配置效应为0.90%,对总量劳动力生产率和GDP增长率的贡献分别达到了7.85%和10.93%。显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翠红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这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二元经济 产业结构 人力资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彦
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大约占社会总劳动力的71.93%。合理地利用农业劳动力成为加速实现四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剩余。对这一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同志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庆勇 吕杰 李风华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由于土地与资本稀缺,交通便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该论文以详尽的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永久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永久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市场环境、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应对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葆红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使我国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三农问题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丽
从“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入手,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性进行探讨,认为:制度创新、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等都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村工业化 制度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阎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宁建华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阶段的转移应该将大中城市 (包括输出地的县城 )作为流向的第一渠道 ,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作为流向的第二渠道 ,因农产品需求和多样化带动的农村内部转移作为第三渠道。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压力 ,才能相对疏通农民工流向的整体渠道。为了论证这一点 ,本文选用安徽省阜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调查的特例 ,结合有关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劳动力 流向 二元经济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